06.08 「防骗手册」高考低分能“跳档”录取?花钱买“内部指标”?千万别信!

2018年高考已经结束啦,

各位小伙伴们想想,

距离自己高考已经过去多少年啦?

每年高考过后,

都有很多考生和家长被骗

所以,贴心的小咚

专门整理了近年来最常见的高考骗局

请大家一定当心!

骗局一:低分能“跳档”录取

每年招生期间,都会有人自称有办法让不够一本线的考生录取到一本院校,不到本科分数线的能录取到本科院校。

现在都是电脑录取,考生分数没到投档线,无法提档!

骗局二:花钱买“内部指标”

不法分子自称是高校或招生办某领导的熟人,有“内部指标”、“机动指标”、“高校自主招生指标”、“点招”等,称有办法“低分高录”,或争取到特长生加分,让“二本”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重点院校,让专科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或从普通专业调到热门专业等,以此实施诈骗。

各省招办严格执行国家和本省下达的招生计划,即便是招生院校投放到该省的机动计划,也只能从高分到低分投档,按本省政策规定统一在网上录取

如有“补录”,各地高招办会进行网上公开征集志愿录取,不会以打电话的形式告知家长

骗局三:冒充军校招生

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人员。由于军队招生与普通招生不一样,包括政治考核、面试、体格检查等多重环节,而且历年招生形式会有一些变化,不法分子更容易借此机会,混淆视听。

一些骗子打着军校招收“地方委培生”、“自费生”、“国防生”的幌子,甚至通过伪造军队公文公章,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人员,许诺教育部门认可学历、毕业后一律安排到部队工作等。

军校招生无内部指标,不会计划外扩招,更不会向考生和家长收取上万的高额费用。国防生招生,不存在“内部招生指标”,也没有提前“预录”一说。

骗局四:提前获知录取结果

利用大家不熟悉招生程序,骗子鼓吹自己“上面有人”“保证录取”,公开叫价。

考生及家长应该以本地教育部门官方网站或者报考院校的官网网站公布的录取信息为准,切勿听信提前获取的谣言。

骗局五:伪造虚假查分网址

诈骗分子通过短信发送虚假查分网址,让考生输入姓名、考号、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后,将这些信息贩卖或者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精准诈骗。

查分的官方渠道只有一个,即考生所在省市教育考试院,请认准指定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查分网址,同时谨防各类涉及查分、录取的相关短信。

骗局六:伪造录取通知书

骗子通过邮局,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银行账户内。

有些学校会在自己的招生网上公布录取考生的通知书信息,再不然,可以电话咨询被录取的院校。切勿相信自身没有报考的院校所投递来的录取通知书。

骗局七 :谎称提前发放学金

不法分子自称为教育局工作人员,可以对困难考生或者成绩优异考生提前发放助学金,再不领就要过期,然后不法分子指挥受害人ATM机转账

任何与高考相关的款项发放,均不会通过ATM机进行,考生和家长收到类似电话或短信,要先与学校及班主任联系,一定不能随便透露个人信息及银行卡号和密码,以免上当受骗。

骗局八:带“木马”的高考短信

不法分子一般会通过短信或微信形式群发与高考相关的木马信息,带有“高考必看”等具有诱导性的标题,或者在网站上设置带有诱骗性的木马链接,只要点开之后,木马程序会立即植入手机,获取该手机绑定的银行卡信息。同时也会通过拦截获取支付验证码,并经网购消费变现或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红包转账提现。

拒绝所有不明来历的外来链接,不随便点击微信群、朋友圈的分享链接。

骗局九:混淆教育的不同类型

故意混淆成人教育、高等自学考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大众化、多元化发展形势,把普通高等学校与现在其他高等教育形势混淆。

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声称只要肯花钱就可以上大学甚至上名牌院校。考生入学后才知道,并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专科,而是自考试点班、成教预备班或网络学院。

看完这么多骗局,

小咚觉得瑟瑟发抖!

小咚叮嘱大家:

1、所有骗局都围绕一个“钱”字,凡是存在违反国家规定的收费行为,或者另行收取中介费、活动费的行为,都要谨慎对待,以防上当受骗。

2、高考试卷在启封并使用完毕前为国家机密。在考试开始前,绝对不会有所谓的“真题”出现,任何泄露考题的行为都属于违法行为。

4、我国高考实行“阳光工程”,各高校的招生计划都向社会公布,所谓的“内部指标”都是骗局。在考试和招生过程有任何疑问,应及时通过正规官方渠道与教育考试院和相关高校进行联系。

最后

小咚祝各位考生旗开得胜!

被自己理想的大学录取哦~

法律知识小讲堂

合同到期辞职不发工资怎么办?

1、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2、按劳动部颁布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规定,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3、如果单位不支付工资,可以先电话投诉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他们会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纠正;如果还不行可以直接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维护你的合法权益。

大家对本文还有什么疑问或看法吗?

欢迎订阅我们并在下方留言哦!

历史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