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华东师大附属台州学校今天开工明年投用 地址就选这里

2018-09-15 15:27 | 台州新闻客户端

2018年9月15日,椒江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暨华东师大附属台州学校、洪家街道中心幼儿园开工仪式成功举行。

快来抢先看看学校具体情况吧!

华东师大附属台州学校

华东师大附属台州学校作为椒江区的重大工程,领导重视,群众期盼已久,社会期望极高。

发展历程

√2017年7月18日,椒江区人民政府与华东师范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

√2018年3月,项目成功入选财政部PPP项目管理库;

√2019年6月30日前完成“交钥匙”工程;

√2019年9月开始招生开学。

简介

选址:学校坐落于“一江两岸”建设重点区块——江岸尚城,选址葭沚街道富强村,西临乌石路、南临中山西路。

规模:学校总占地面积124亩,办学规模为84班,将按小学36个班、初中36个班设计,并预留12个班的发展空间。

重要意义:学校的建成将进一步加快主城区教育优质化、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丰富和提升椒江区教育内涵,巩固椒江教育发展优势,对打造台州教育新高地,提升椒江核心竞争力有重大意义。

椒江区洪家街道中心幼儿园

简介

选址:椒江区洪家街道中心幼儿园位于洪家街道大板桥村。

规模:该项目按照浙江省一级幼儿园标准建设,总用地面积10034平方米,规划建设用地面积764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167平方米,项目由教学用房、后勤、办公用房和多功能教室连接构成。配套有活动场地、跑道、绿化、停车位等标准设施。建成后形成12个教学班,在园幼儿360人的教学规模。

投资:项目估算总投资2800万。

重要意义:本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具有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的中心幼儿园,满足周边居民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对于促进城乡学前教育资源均衡、优化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提升区域教育承载能力等均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椒江致力于打造“一江两岸”浙东文化体验地、“山海水城”战略新标杆、台州都市的滨江中央活力区,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牢牢把握“滨江时代、教育先行”的主基调,立足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理念,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依托“一江两岸”开发这个大平台,加快推进一批学校新建、改扩建工程。

今年新学期开学,台州学院椒江附中一期工程、人民小学葭沚校区、学院路行知校区等一批学校相继建成投用,优化了椒江城西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空白,年内在建和计划开工建设的中小学共有15所、幼儿园16所,届时全区优质教育大格局将基本形成。

新闻链接

华东师范大学建校于1951年,为教育部直属6所重点师范院校之一,具备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完备的人才教育体系。学校秉承“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的大学精神,大力推进“双一流 ”建设,持续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战略合作。

华东师范大学(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华东师大”,位于中国上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千人计划”,“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金砖国家大学联盟”、“亚太高校书院联盟”成员,设有研究生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华东师大成立于1951年10月16日,是以大夏大学(1924年)、光华大学(1925年)为基础,同时调进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和圣约翰大学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1972年,与上海师范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院校合并,改名上海师范大学。1980年,恢复华东师范大学校名。1996年,被列入“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1997、1998年,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教育学院和上海第二教育学院先后并入。2006年,教育部和上海市决定共建华东师范大学,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高校行列。2017年,学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行列。

截至2018年3月,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4,856人;在校博士研究生2,969人,硕士研究生16,327人;在校留学生(学历生)2,274人。学校有教职工4,128人,其中专任教师2,278人。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教师1,871人。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成立于2017年6月22日,椒江区人民政府是该基础教育集团成立后的首个战略合作伙伴。未来几年,根据合作协议,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将以“卓越、引领、担当、服务”为发展目标,负责附属台州学校的运行管理,选派专家组建管理团队和师资团队开展办学,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在规划设计、教育理念、师资队伍、课程开发、教学管理等方面促进办学理念与校园建设的深度融合,将学校建设成为区域性有特色、全省领先、全国知名的示范性、实验性学校。

(原标题:《椒江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丨华东师大附属台州学校建这里,明年投用!》。编辑陈久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