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拥有一场得体的婚礼,有多难?

前两天有人往群里发了一张婚礼司仪朋友圈的截图和一段小视频,看完之后,群里就炸开锅了。

已经喝得满脸通红,走路踉踉跄跄的公公正和儿媳妇走台,司仪正客套夸赞新娘“大方得体,懂得入乡随俗……”的时候,突然公公搂住新娘,强行吻了上去,吓得司仪“哎哎”连连惊叫。

看完网友激愤的评论,大多数人认为是公公喝多了失控,让儿子和儿媳妇在婚礼上难堪。然而短短的8秒钟的视频,比照我们印象中的婚礼,有太多让人不解的地方:

常规婚礼中只有新人对长辈敬茶环节,怎么变成当众一起走台?

新娘脸上为何露出明显的不情愿和不高兴?

被强吻时,和司仪惊慌不同,台下为何却欢呼鼓掌尖哨声不断?

“入乡随俗”四个字,证明新娘不是本地人,公公儿媳走台是本地习俗?

这个视频显然冲击了绝大多数人的认知,迅速得以扩散发酵,各种凭空捏造的后续、对新娘的恶意谣言揣测迅速流传。

直到当事人一纸辟谣声明发出,令人咋舌——

这是江苏盐城当地婚礼上的“传统”

划个重点:“视频中卞先生是在特定的场所、特定的氛围,按照盐城地方传统的“闹新娘子”习俗,做出的看似亲吻儿媳、实则假亲吻儿媳的‘表演’动作,这种动作纯属迎合当时出席宴会宾朋的心理期待、营造喜庆气氛的需要”。

那么前面所说的让人不解的点就有答案了,也释放出更让人不适的信息:我们所认为的偶然,不过是他们认为的理所当然

参加婚礼是进入了一场游戏吗

婚礼,是一场公开宣布相爱的人从此组成家庭的仪式,我们邀请亲朋好友,一起见证这个神圣的时刻。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是也是人生极为重要和珍贵的时刻。

提起婚礼二字,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它带着鲜花美酒的芬芳,带着诚挚的祝福,这个重要的仪式,将会刻画在我们生命的长卷中,不时重温播放,感受当时的幸福甜蜜。

然而我们却在网络上看到了另一种婚礼——各种让人瞠目结舌的闹喜,随手一搜就是各种各样的报道,或恶整长辈、新郎、新娘,或挑逗侮辱女性,甚至造成或伤或死的一幕幕悲剧:

2016年5月,淄博周村区一位新郎被人用胶带捆绑在马路旁的大树上,新郎脸上被涂抹牙膏,屁股下燃放鞭炮、脚上点烟,引来众多路人围观;

去年6月,广东顺德均安沙浦村,一对年轻人结婚,在接新娘的过程中,发生了伴娘从四楼坠下抢救无效死亡的事故,和当日的追逐与推搡伴娘行为不无关系;

去年6月,伴郎胡某和陈某在西安市参与婚庆活动途中,在一台婚车后排座位处,对伴娘进行搂抱、袭胸等行为,视频曝光后,引起了警方的注意,当事人最终遭到调查处理;

去年10月,天津西青区中北镇的一场婚礼上,一群所谓“亲友”共同使用干粉灭火器攻击新郎,最终导致新郎当场昏迷不省人事,经过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

翻阅这些已经严重越界的接亲闹喜事件,不难抽取出共同的特征:进行人身的直接丑化侮辱和强烈的性暗示类游戏,加上尺度放宽,犹如愚人节被默认可以说谎一样,闹喜也被默认为特定时刻特定场合被允许的行为

只要参与这个婚礼,你就是游戏中的一员,责任会被分散,过分将被允许。

去年,在包贝尔的婚礼上,柳岩被伴郎团闹,甚至被扔进泳池,过程中的过分和越界,当时也引起了轩然大波。

有人认为这是婚礼中正常的游戏规则,看客们大惊小怪;更多的人,则是对这种越界的婚闹和对女性不尊重的愤怒。

当你身处婚闹的氛围,习惯性认同的力量如此之大,集体的无意识让人和人的边界逐渐被侵蚀,互相的尊重演变成忍让,直到失控

婚礼,为什么会演变成

婚礼的宴席,为何总是很容易成为上演荒唐情节的场合?

25年前,李安在《喜宴》的电影中,没有见过中式婚礼的外国来宾,面对花样百出的闹喜节目目瞪口呆,李安导演亲自出镜,说了一句一针见血的台词:

在我们的道德意识中,在社会的语言环境中,性需要遵守一些规则才会被认为政治正确,比如很多情侣之间、夫妻之间,涉及到性,就只能做而不能说。

公开谈论性,或者以性取乐等,在平时不会被道德规范允许,有时甚至是关乎个人品格的重要指标。

但性作为人最为原始的一种动力,它就是一种能量,它只会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而不会因为我们的压抑而消失

弗洛伊德认为,原欲(力必多)作为一种生物的本能需要,如同饥饿一样,它需要获得满足。

但和饥饿只能进行饮食来满足不同的是,获得性满足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比如黄段子,意淫,性游戏等等。而人的两大驱力,就是性满足和攻击

但是这种原欲所积累的能量,并非一直能得到顺利释放,在中国漫长的性压抑背景下,性满足需要通过类似的性游戏和性幻想的方式来完成,得以宣泄

在隐喻夫妻结合的婚礼上,闹洞房和闹伴郎伴娘的游戏中,当事人和宾客都获得了性意识上的发泄,因此许多人乐此不疲,甚至把它美化成所谓的“风俗”“传统”,进一步合理化它的执行,变成名正言顺的节目。

性压抑加上集体无意识的放纵,婚礼,不再是部分人的美好回忆。

尊重自己

尊重这一个珍贵的时刻

假如你在现场亲眼目睹这一幕,是否会和当时在场的宾客一样,鼓掌欢呼、吹口哨甚至是呐喊助威呢?

假如是我们自己的婚礼,在明知道举行婚礼的当地会有恶俗的闹喜惯例时,是否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约法三章坚决杜绝呢?

性压抑既然作为问题背后的症结,抛开男权社会和女性歧视的大语境,和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对抗,最重要的是我们尊重自己的态度,拒绝牺牲自己来取悦他人

在知乎上,我很欣慰地看到有人在自己的婚礼上,坚决反对恶俗婚闹节目并且成功的实例。

很多人出于喜庆日子里头,不应该发生冲突的心理,无形中放纵了闹喜的尺度。

有些总是打着闹得越凶日子越红火的幌子,但是要知道,结婚以后日子幸福与否,和婚礼上是否闹得凶不凶毫无关系,反而闹得太过落下心理阴影的,造成夫妻两个人的心结,却绝对影响婚后的感情。

不同的地方有着千差万别的婚礼习俗,如果你不认同当地的文化,就一定要提前和家人达成共识,表明坚决反对的态度。

最为重要的是,争取伴侣的支持,如果沟通暂时无法达成,也能够给出转圜的余地,不至于在当天闹得不愉快。

婚礼上需要热闹一场,这件事本身无可厚非,关键在于选择的方式而已。除了一些让新人难堪的节目,还有很多有趣的选择。而参加婚礼的宾客,也可以选择其他的方式得体地表达自己对新人的祝福

比所谓的“入乡随俗”更重要的,是我们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我们人生中共有的珍贵时刻。

作者 | 蔡尖尖,专栏作者,心理专栏写手,多家平台签约作者,写深度的心理解析,做最温暖的情感老树洞,尖尖而立,保持独立思考。微信公众号:蔡尖尖(caijianjian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