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中国第二寒极,水电站埋藏地下100多米,已安全运行40多年


位于新疆的可可托海水电站:这是一座闻名中外却又鲜为人知的水电站,从开始勘探到全部机组投入使用,耗时20年,是由数千名建设者用青春、汗水、甚至生命在坚硬的石山之下“掏出来”的一个共和国水电史上的奇迹。


因为当年可可托海开采的稀有金属主要用于国防建设,这座水电站一直被隐藏在地下136米处,时至今日,可可托海地下水电站已经安全运行39年,这里也被称为“中国的寒极”——1965年元月,这里曾测得-57℃的最低气温纪录。
可可托海人现在仍习惯地称可可托海地下水电站为“二厂房”。水电站建于地下136米处,又有地下3层的机房和车间,共有约200米深。
1967年“二厂房”建成时,共使用碎石、砂石、粘土八千多万立方米,木材、水泥、钢筋、钢轨、炸药及施工机电设备等近10万吨的物资则全部从内地或新疆其它地区运至工地。
可可托海水电站于1967年建成,装机1.9万千瓦,是当时国家的重点建设工程,也是当时我国唯一的最大最深的地下水电站。
1967年2月5日17时,正是这座水电站第一台机组正式发电的时间。运行四十多年来,可可托海水电站每年的年发电量达到了2.1亿度。
这座隐藏在地下136米的水电站,是当时我国垂直最深、设计最全、施工难度最大、条件最为艰苦的一座电站。为可可托海稀有金属开发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可托海水电站从1955年7月开始野外勘探,到1975年6月第四台5000千瓦发电机组投入运行,共耗时20年。经受住了多次地震和洪水考验的可可托海水电站仍然年轻,令前来参观的人都禁不住发出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