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耳边测评「小而美」ifi nano iDSD BL体验小记

Ifi这家公司在国内声名不显,但是在国外赫赫有名。作为ARM旗下的专攻年轻化市场的子品牌,ifi对于小体积设备和PCFI配件有着很强的产品实力,借由母公司的技术下放,近年来在国内也是逐渐为人所知。感谢砖吧这次巡回给予我机会,让我有机会接触到这个小而美的便携解码耳放一体机。

据说是因为设计师很喜欢红酒,所以也在原来的nano iDSD基础上设计的这款播放器加上了后缀变成了nano iDSD Black Lable,黑标版,以表示和上代产品的区别。

nano iDSD BL非常的小,大概是我见过最小的桌面解码耳放一体机,虽然它有配备捆绑带,但是它上拱的造型和底部的小脚钉让我觉得它就是一个桌面解码耳放。当然,它很小很轻,便携没有任何问题。

在接口上,相比上代机器,nano iDSD BL将USB接入口由USB type-B改为了USB type-A公,直接使用OTG线就可以搭配各类便携设备和电脑,LO口也从标准的RCA口变成了3.5接口,可以说为了便携的优化是非常到位的。在本机上,为了区分高灵敏的耳塞和高阻的大耳,分别设置了两个耳机口对应,对于各种耳机的兼容性也不错。

这么小的体积又要达到ifi这样高水平的要求,特殊的手段是不可少的。nano iDSD BL并没有使用我们常规见到的解码耳放芯片,而是使用德州仪器下属博尔-布朗(burr-brown)公司的芯片组,加之母公司授权使用的晶振,构成了解码部分,在IEMatch口后增加了IEM适配电路专门适配耳塞,对耳机适应性非常好,这个不是通常意义的高低增益区别。模拟电位器保证了音量的顺滑(当然在极低音量还是会偏音)和舒服的操作手感,也是开关。特别说明USB口的iPurifier电路,这是是ifi自家一个USB电源净化电路(有对应的独立产品,售价830人民币),我个人认为使用USB type-A公接口的原因就是和这个电路有关,它的作用是过滤和清除干扰信号,以达到恢复音频信号的作用,即使里面的电路不是完全版,也让人觉得足够良心。

在格式支持上,nano iDSD BL可以支持到32/384和DSD256,在这个价位并不多见,特别的是nano iDSD还支持MQA,这个格式是英国制定的一个高清串流格式,特点是体积小质量高,但是由于没怎么见过,所以我也不太了解,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找。在滤波上,提供listen和measure两种滤波模式,但是不是陡降缓降什么的,而是更加一目了然的滤波模式。

灯作为目前便携的一个点缀,也是设计的一个亮点,nano iDSD BL的指示灯除了表示充电以外还会对音频码率进行指示,比较容易出现的是蓝色(充电或者DSD256)、红色(电量报警)、绿色(44.1/48/96)、青色(DSD64/128),其他几个可能出现的概率要小,就不作介绍了。

英国的设备一直是发烧友比较追捧的,除了时尚的外观外,英国美声一直也受大佬们喜爱。虽然nano iDSD BL并不高端,但是依然可以让人领略一下英国人对声音的审美观。

为了获得更好的声音,我的前端转盘使用目前性价比非常好的M3S。总的来说nano iDSD BL的Direct耳机直出口驱动力很足,益于后端类平衡电路的处理分离度和背景宁静度都非常好,声音相对直白,线条明晰,中低频略微薄,中高频解析很好但是齿音也相对明显,高频衰减很快;中频靠前有味道,整体听感柔和,起来还有点听模拟机的感觉。也就是说,nano iDSD并没有追求高素质,也没有一味的强调味道,而是将二者同合起来,在一定的素质基础上增加恰到好处的味道以达到更好的表现力,这个我觉得就是英国美声的高明所在。同时推力也不小,不论是HD598还是HD700都可以获得足够的素质和响度,对于便携一般的耳机而言,其驱动力足够。

IEMatch口因为有低阻适配电路,对耳塞的驱动有特别的优化,声音更加柔和控制里更强,低频收敛以突出人声,高频残响衰减很快显得整体很干净,中频在段落感和节奏感上很优秀,特别是人声不拖沓,尾音收的干净利落,在原有直出口基础上更加灵动,听起来更加精致些。

关于滤波,listen和measure两种滤波模式只在声场的边缘有区别,这种区别很细微,说明书上写的比较深奥,而我完全没有听出DSD格式有什么区别。PCM上listen相对柔和而measure相对分明一点点,这个区别并不大,如果不去追求金耳朵的话,可以按照推荐直接听listen。

nano iDSD BL的集成度非常高,和ifi以前需要成套使用的产品大不相同。这个尺寸还没有手机大的解码耳放让我感觉到了协调的统一,硬件上数字接口、解码、耳放协调,声音上素质和味道协调,从软件到硬件的协调最终成就了一个超越本身售价的声音,听过便知,ifi在国外的成功绝非偶然,靠的就是自己过硬的产品品质。

LO口直出声音更直白一点,个人感觉给耳放的调整留有余地,整体上只负责素质部分,声音到了更大的放大器上比较容易暴露在随身上不容易发现缺点,比如素质不够带来的分离度的不足和声音整体性偏差。所以我说这是一个协调的设备,本机的完成度很高,如果没有特别的需求,其实没必要为它折腾。

要说只有一点小遗憾就是nano iDSD BL体积虽小,但是造型上并不利于捆绑,OTG线材也没有什么升级的选项,所以个人觉得便携不是很方便。但是如果在床边和办公桌上使用,我想是nano iDSD BL是一个不二的选择。

如果让我总结,这个机器在入门的价位上真的非常有竞争力,兼顾了耳塞和大耳的使用,也兼顾了便携和桌面使用的需求,声音的整体性非常好,很健康的声音,是ifi技术实力的一个集中体现。也就是说,我现在对ifi各项技术分体的、更加专业的设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想知道如果分体了,最后能达到怎样的声音。对于入门设备而言,满足现在的需求又能勾起你对产品线上设备的兴趣,再成功不过。

本文作者为国砖吧“耳边”烧友团成员:chen_racon

更多有趣的评测和精彩的活动请关注百度贴吧:国砖吧

官方微博:国砖吧_耳边事

官方微信公众号:耳边事(erbianshi)

耳机狗论坛:耳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