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4 黄磊:寻找教育的诗意和远方

第九届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

候选人04 黄磊

个人档案

姓名:黄磊

单位:漯河市舞阳县舞泉镇董庄小学

学科:语文

荣誉:漯河市教学教研先进个人,舞阳县优秀青年教师,舞阳县师德先进个人

推荐语:

坚守中不忘初心,质朴中蕴藏智慧。这就是黄磊老师,一个在不足百名学生的农村学校勤奋耕耘了17年的乡村小学教师。黄老师热爱阅读,善于思考,笔耕不辍,践行新教育,创立新模式,带领毛虫班,成立爱心之家……他用一颗谦虚、好学、奋进、博爱之心教书育人,在教学相长中追求诗意远方,书写华丽人生!

——舞阳县教科体局教研室主任 张耀国

寻找教育的诗意和远方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从教17年来,我一直在寻找着自己理想中的教育。

遇见共同体,找到航向

从2001年参加工作到2012年的11年,我游走于小学的各学科,哪里需要到哪里去,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转了个遍,从不抱怨,认真工作,在教学相长中行走,坚持朝着美好的方向,自觉阅读,自觉记录,自觉研究,像一棵小草在教育的田野里默默地生长着。

2012年10月,我加入了舞阳县教师专业成长发展共同体,让我找到了教育的航向。

加入共同体后,在教研室领导的引领下,我开始有目的地大量阅读教育类书籍。

专业教育书籍的阅读,为我打开了一扇门。通过读李镇西的《心灵写诗》,我养成了写教育日记的习惯;通过读张文质《教育是慢的艺术》,我知道了教育不可操之过急,需要等待;通过读马玲的《孩子的早期阅读课》,我明白了启蒙阅读的重要性……每读一本教育书籍,就是同一位大师穿越时空的对话,就是一次灵魂的激荡。通过专业阅读,我的思想逐渐明亮起来。

勤奋写作,让我学会了思考,让我记录下教育的精彩。写作,让我的教育灵感变成了智慧,让我平淡枯燥的教育生活变得生动起来。通过观察学生、班级、教育生活的小细节,我一边思考,一边记录。在我的笔下,每一个孩子都成了具有灵性的天使、美丽的精灵。通过记录和写作,我发现了教育原来是这样的美好和可爱。

如饥似渴的学习,让我贪婪地吮吸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的营养,读书、思考、实践、写作,一步步引导着我专业成长的方向。

遇见《教育时报》,找到榜样

2013年3月30日,第一次参加外出培训,到洛阳外国语学校参加河南教育时报社主办的首届河南最具影响力教师颁奖活动。

专家的讲座让我醍醐灌顶,影响力教师的成长经历与报告,让我耳目一新。他们带给我的不仅是震撼,更让我看到了新的希望和目标,找到了榜样。最让我最感兴趣的、对我触动最大的、让我因此而转变的,是侯长缨老师的新教育实践,让我看到了自己理想中教育的模样。

从心底感谢时报搭建的这个学习平台,让我这个井底之蛙看到了不一样的天空。从洛阳、商丘到林州、长垣,每一次的学习机会我都紧紧抓住,倍感珍惜,让我在不断的学习中找到了一个个榜样,他们的经历告诉了我怎样做一个用心的教育者。

2017年7月,我参加了《教育时报》主办的河南教师成长学院“黄埔二期”。六位导师的报告,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与启迪。管建刚导师《什么都不是问题》的报告,点燃了我成长的激情和动力,让我明白了成长路上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闫学导师《好老师的五个特质》和余映潮导师《优秀的学科教师是什么样的人》的报告,让我知道了如何做一个真正优秀的好老师。

短短五天的学习,我认真地听讲,用录音笔录音,用手机拍照、录像,用笔记录精彩片段,晚上回到住处后废寝忘食地整理、吸收、消化。在建刚班学习的五天,是我收获最多的一次。我不仅深入地学习管建刚导师的关于“后作文教学”“指向写作的阅读课教学”“班级作文周报”的精华,也认识了来自全省各地区的优秀老师,并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走在专业成长的教育路上,我遇到了更多同行的人和榜样。

遇见新教育,找到幸福

知行合一,把学到的理论,付诸于实践,并坚持下去,才是真正的学习。

2013年4月1日,从洛阳一回来,我就马上行动,复制了新教育模式,把自己正在教的一年级命名为“毛虫班”,开始了“晨诵——午读——暮省”模式的阶梯阅读实验。晨诵诗歌,午读童话,暮省写话画话,成了孩子们最乐意品尝的“加餐菜”。我每天观察着孩子们的变化,用笔忠实地记录着孩子们每天的成长。

为了让孩子们过上一种不一样的教育生活,我一边学习,一边探索,开发新教育课程。除了晨诵课程、午读课程、暮省课程,我还和孩子们一起开启了种子生命课程(一起种下合欢树的种子,一起养蚕、养花,种植青菜、葫芦等让学生观察)、剪纸课程、毛虫班故事会课程等。

给语文教学加点“料”,让学生爱上语文。为了让语文课充满“诗情画意”,我对语文教材进行了“文改诗”创编。如《春雨的色彩》一文,我是这样改编的:春雨沙沙轻落地,有群小鸟在争议:春雨到底啥颜色?这个问题真有趣!小燕子说春雨绿,瞧瞧柳树和草地。小麻雀说春雨红,桃花杜鹃真美丽。小黄莺说春雨黄,不信去看油菜地。春雨到底啥颜色?答案留给你自己。为了让语文课变得好玩,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感和韵律感,我进行了“唱诵课文”的研究,给低年级语文课配上音乐,变成朗朗上口、好听易唱的歌曲,编曲教唱《比尾巴》《东西南北》《静夜思》等课文,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起来。

2013年9月,毛虫班进入到二年级时,阶梯阅读中我加入了绘本教学。学校没有绘本图书,我就自费300元办了一张卡,从县城唯一的绘本图书馆借书,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猜猜我有多爱你》《我爸爸》《我妈妈》《爷爷一定有办法》《一粒种子的旅行》《我有友情要出租》……每天中午,当一本本精美好看的绘本图书出现在教室时,是孩子们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孩子们的日记本上,心里话多了,涂鸦多了,配图多了,笑脸也多了。

2014年,三年级时,毛虫班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师生共读、亲子共读变成了生生共读和自由探读。在不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写话教学也得到了拓展、延伸。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我进行了“兴趣作文诗意评语”研究,让学生的作文评语动起来,活起来。如《童年趣事》给A生评语:人生旅途中,最美是孩童。无忧又无虑,快乐又轻松。诸多有趣事,深藏记忆中。莫叹光阴短,珍惜每分钟。B生评语:结构合理文得体,语言清晰有新意。时光短暂易流逝,宝贵童年难忘记。趣事无须全来叙,玩心煞浓逗蚂蚁。作文题材身边觅,最是感人真经历。

2015年9月,我接手新班并命名了“潜能班”,继续采用新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课外阅读中追寻智慧的灵光,在记录中留下自己美好的童年。

随后的几年,接手新班后我总要给班级命名名字,把“晨诵——午读——暮省”阶梯阅读模式坚持下去。因为我相信,“一个人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我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遇见生命化教育,找到新起点

在榜样老师陈伟华的引导与推荐下,我遇见了张文质和谢云老师,遇见了生命化教育。教育是慢的艺术,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呵护。多年的观察与记录,我发现不少学生的学习状态不是很好,他们是学习上的“孤独者”,缺少关怀与帮助,特别是留守儿童、后进生和单亲家庭的孩子,情形更严重。

2016年9月,我创建了周六免费“爱心之家”,收集、招拢、引领、帮助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对其良性成长进行爱心接力。除了辅导小学各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作业外,还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手把手一对一式的学习方法指导,功课完成后,还免费教孩子们唱歌、吹笛子、吹葫芦丝、吹口琴、剪纸、折纸等,另外还免费提供适合的图书供孩子们阅读,叫他们写观察日记、记录和整理学习心得与收获。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爱心之家”里先后帮扶过的学生近600人次,虽然不多,却让我遇见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生命。这些看似“无用”“傻瓜式”的坚持,为我的教育研究不断注入新的源泉,丰富了我的研究素材,我在探索教育的路上多了一笔无形的财富。

共同体——时报——新教育——生命化教育,感谢生命中这些美好的遇见,让我明白: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教育的诗意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