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日本人說,中國已經找不到唐代的木構遺存,而這座寺廟讓他閉嘴了

1937年6月,距離盧溝橋事變,僅僅只剩一個月。

▲七七事變
日本加快了侵華步伐,時局動盪不安,形勢風雲變幻,一時間,山雨欲來風滿樓。
四年前,幾位號稱對中國文化頗有研究的日本學者得意洋洋地對外宣稱:“中國大陸已經不可能找到唐代的木構遺存,要想看只能去我們京都、奈良!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這個狂妄的臆斷,讓國人顏面掃地,卻得到當時世界範圍內絕大多數古建築學權威的認同。
▲日本奈良東大寺
研究中國古代建築,竟然只能由日本人完成;最古老的中式木建築結構,竟然只存在於日本;大唐王朝近三百年的建築輝煌,難道就這樣在故土消亡了?
▲日本法隆寺
那一晚,曾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建築系的梁思成和林徽因,一夜沒有閤眼。
▲林徽因、梁思成
他們始終堅信,總還會有那麼一座唐代木構建築,躲過了無數戰火的紛擾,經受住千年歲月的侵蝕,在中國大地的某個角落,等著他們去發現,去撥開它身上的萋萋荒草。

1932到1937年,

梁思成夫婦前後考察了

137個縣市,1823座古建築。

每次都興奮奔去,

每次都悻悻而歸。

直到一幅畫的出現。

▲敦煌61號洞窟壁畫

一天晚上,

梁思成和林徽因正在書房研究

法國漢學家保羅・伯希和的

《敦煌石窟圖錄》,

這本書是他在中國西部考察後所著。

▲伯希和在敦煌藏經洞

書中披露了敦煌第61號洞窟兩張唐朝壁畫。

其中一幅《五臺山圖》

形象地描繪了以五臺山為中心,

東起河北鎮州(今河北正定縣),

西至山西太原,

方園五百里的山川地形及風土人情。

▲《五臺山圖》局部

“大佛光之寺”,

幾個大大的黑字就像一道閃電,

一下劈開了茫茫暗夜。

這個出現在唐朝壁畫上的寺廟,

肯定是在唐、

甚至更早年代出現。


▲敦煌壁畫中的佛光寺

第二天,

梁思成和林徽因

迫不及待地跑去北平圖書館,

查閱有關

“大佛光之寺”的資料。

▲國立北平圖書館

五臺山《清涼山志》記載:佛光寺始建於北魏,唐武宗滅佛時被毀,僅僅12年後佛光寺重建。
二人推斷:唐代在五臺山修建過的一座“佛光寺”,而《五臺山圖》中的“大佛光之寺”應該就是這個“佛光寺”。

▲佛光寺資料圖

可是一千多年過去了,

它還會在那裡嗎?

歷史從來不會

給我們時間猶豫。

東北已經失守,

炮火如猛獸般咆哮而來,

這些危在旦夕的古建築,

沒有時間了!

於是,

一個拖著傷腿,一個忍著肺病,

梁思成和林徽因帶上助手,

從北平出發,

一路火車、汽車、自行車,

甚至連騾子都用上了,

向著山西五臺縣的方向進發。

▲前往佛光寺路上

按照之前畫好的地圖,

他們甚至沒去縣城休息,

而是直接趕到五臺縣豆村。

山路坎坷、路途險峻,

幾個瘦弱的書生幾次險些跌倒,

卻一個比一個興奮。

天色漸暗。

除了秀麗的風景,

沒看到一磚一瓦,

幾人默而不語,

可心裡卻都在打鼓。

“快看那!”

林徽因突然大叫一聲。

順著她手指的位置,

餘暉映照的蒼山林海間,

竟然露出了雄偉的半邊斗拱。

眾人狂喜,

幾乎是飛奔過去。

寂寞多年的山門,

終於被這些執著的人們,

緩緩推開。

雄偉的大殿,

“單層屋頂”、“平面廣七間、深四間”,

“斗拱高度約等於柱高的一半”,

“屋簷出跳深遠”……

深諳中國古代建築的梁思成,

十分斷定:

這就是“唐”的風格,

“是後來的建築所未見的”。

▲資料圖

▲梁思成手繪佛光寺東大殿正面圖

“那高大的殿門,

頓時就給我們打開了。

裡面寬有七跨,

在昏暗中顯得更加輝煌無比。

在一個很大的平臺上,

有一尊菩薩的坐像,

他的侍者們環他而立,

猶如一座仙林。”

▲殿內佛像雕塑

大殿之內,

梁思成和林徽因像剛出世的嬰兒,

驚奇地看著眼前的一切。

一處一處仔細打量,

生怕錯過一個細節。

不願意離開,

就乾脆住在大殿過夜,

第二天一大早,

起來接著研究。

為了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斗拱,

梁思成還忍著腿傷,

搭起高高的架子,

爬到屋頂上一探究竟。

▲ 梁思成大殿測繪

他發現:

支撐屋頂最高一層梁的結構

是被稱作“叉手”的人字形樑架,

而不是後世通用的“侏儒柱”,

這是十分典型的唐代建築風格。

這種結構最晚出自於漢,

一直延續到隋唐,

還從來沒有人發現過實物。

梁思成後來在其《圖像中國建築史》記述:

“佛光寺東大殿人字形叉手承脊槫,

國內唯一實例。”

▲梁思成手繪東大殿側斷面圖

他們還細緻地察看了

大殿的斗拱、樑架、藻井……

無論單個還是總體,

都明白無誤地證明:

這就是晚唐建築特徵。

美術功底紮實的林徽因,

更是從殿內佛像的

形態、構造、神態等,

一眼就看出這是唐代風格。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

這個曾被冰心諷刺為

“我們家太太”的大小姐,

竟會像女漢子似的

爬上爬下搞測量。

▲ 林徽因測量佛光寺經幢

▲林徽因考證佛像

也正是她,

在大殿塵封千年的大梁上,

找到了和殿外經幢記載相同的

佛光寺修建年代,

以及寺院的出資建造者。

▲林徽因考證大梁文字

證明佛光寺,

是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

由寧公遇捐資所建,

距發現之日整整1080年。

從而讓自大的日本人,

徹底閉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