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冯远征的演技,不只是你的童年阴影

最近冯远征的童年阴影火了。

他和梅婷主演的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成了大家热议的电视剧。

他在里面的暴力男形象一跃登上热搜,甚至冲出国际。

“家暴男”称号,成了冯远征又一个演员标签。

但不得不说,冯远征的演技着实让观众为之惊叹。

他那“魔鬼”般的演技到底是怎样炼成的?

1

1962年11月16日,冯远征出生于北京市。

父亲曾是空军首长,上面有三个哥哥。

所以他从小就是家里最宠的那一个,别人根本欺负不了他。

1977 年,远征在北京108中学上高中。

结果有一天学校里来了一帮招收跳伞的。

冯远征其实是准备参加高考的,但因为他是当时的班长,就带头报了名。

没想到还真被选上了,而这一跳,也让一个少年彻底爱上了跳伞。

1978年他为了能够成为一名专业跳伞运动员,放弃了高考,去参加了全国跳伞比赛。

最终结果是“鸡飞蛋打”。

之后哥哥的朋友给他介绍到了拉锁厂工作,当了一名临时工。

在拉链厂,业余时间他就去参加文艺培训班。

有一次,他被一个文艺同事拉去参加朗诵声乐班,声乐老师是中戏的宋世珍。

后来他发现在这里大家聊的全是关于艺术和戏剧,这让冯远征打开了自己的又一扇窗。

一次去看《小巷深深》,这个戏是梁冠华、王姬他们毕业班正式参加剧院演出的剧目。

当时远征就想:“王姬和自己同岁,她能站在人艺舞台上,总有一天我也要做到。”

于是,在他二十岁那年。

他辞掉了拉链厂的工作,立志要成为一名演员。

1984年,他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

在考场外,被张暖忻导演意外选中了,出演电影《青春祭》的男一号。

选中的原因是,男一号是要那种在一堆人中看不出他是男一号的感觉。

而冯远征正好符合这一形象。

就这样,还没考试,就先演了个电影。

有了演戏经历的加持,冯远征本来是一眼被相中的,而且还过了三试。

但最终因为外在形象差,没有被录取。

虽说有了打击,但不管怎样,这次经历也给他带来了很大的信心和勇气。

不过,好在当时已经有导演看中了他,开始找他拍戏。

当时就有一个武汉的导演找他拍了一部电视剧叫《无处不飞花》。

在拍戏的中途,他的哥哥从北京给他发来一信息:

“北京人艺招生,4月19 日最后一天报名结束”。

冯远征一看,眼睛都亮了。

立刻去找导演,让其抓紧时间把自己的戏份拍完,好赶回去考试。

一年后,他顺利考进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这是演员梦寐以求的专业殿堂,冯远征尤为珍惜。

2

虽然进了人艺,但他的演艺之路并没有那么顺利。

因为形象原因,男一号始终是离他非常远。

他基本是跑了十多年的龙套。

比如《针眼儿警官》的那个年轻警官;《戊戌风云》中的光绪皇帝。

中间甚至去了德国留学深造了6年。

当时的梅尔辛教授给人艺学子们上格洛托夫斯基流派的课程。

同斯式的体验派不同,格氏表演讲究开发演员的表演天赋和潜质。

教了30天后,60岁的梅尔辛看中了冯远征的表演天赋。

三番五次,一片诚意的邀请他去德国。

冯远征本来是不愿意去的,因为他觉得好不容易进了人艺,演了话剧,前途肯定是一片光明。

奈何后来他和女友分手了,有点心灰意冷。

备受打击的冯远征,想要远走逃避。

在德国,梅尔辛可是把他当做接班人来培养啊。

不但包吃包住,还给他学费和生活费。

他想要去打工赚钱,都被梅尔辛给拒绝了。

告诉他,你来不是打工的,是来学格洛托夫斯基的。

好归好,但他在这里总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而且也不太愿意搞戏剧研究。

直到1991年,学业还没结束,他便选择回了国。

回国后继续在影视剧和话剧舞台摸爬滚打。

“我在一个话剧当中跑了三个龙套,如果不是因为这三个龙套, 我可能十年都没有那个机会。”

熬了多年,直到他终于接到一个男一号的角色,才彻底打开了自己的戏路。

就是那部经典的带有童年阴影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这是一部开启关注家庭暴力题材先河的电视剧。

而冯远征正是饰演那个令人抓狂的“家暴狂男”。

他在里面的演技有多震惊呢?

据说,当时的家长都不敢让自己的孩子看。

而看了的孩子,基本成了永远也挥之不去的童年阴影。

如今大家看,就只有一个感觉:提神!

放几张图,让大家再来感受一下冯远征的“魔鬼”演技。

多了不放,怕有阴影。

播出后,冯远征算是爆火。

当时有报道称,该剧播出后的两个月,北京的离婚率明显上升。

随之而来的烦恼是,他也成了观众心中的那个“家暴男”。

当年最严重时,他甚至都不敢出门。

一个同学的妈妈还特意打电话嘱咐他:

“远征啊,出门最好戴帽子和口罩,注意隐藏以免被打,因为我都想打你!”

多年后,他在《开讲啦》节目中谈起这部剧带来的多年委屈时乐观的说:

“变态我一人,幸福千万家。”

而这部戏也让冯远征演啥都感觉像是坏人。

如今再度大火,也让我们看到了冯远征教科书级别的演技多么令人折服。

不过,伴随幸运的是,这一角色,也彻底把冯远征的演技打通了任督二脉。

之后塑造的每一个角儿都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奉献。

尤其是那些不正经的“变态”角色,真是演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3

2004年,在电影《天下无贼》里,他和范伟搭档。

短短几分钟,就奉献了一个荧屏经典。

当时范伟演了一个傻憨的形象后,冯远征是灵机一动顺着范伟的气氛临时演出来的。

本来是与电影主线没多大关系,但冯小刚看了之后,还是没舍得剪。

除此之外,《非诚勿扰》中与葛优相亲的艾茉莉。

它仅仅出场3分钟,却让无数观众记到现在,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当时《时尚》主编苏芒也在拍摄现场,愣是半天都没认来是他。

还告诉他:“你怎么那么像我们圈里的人啊!”

冯远征知道,这种感觉就对了。

凭此“娘娘腔”一角,让他直接提名了第30届大众电影百花类最佳男配角。

所以,能将“变态”角色演到极致的人,放眼演艺圈,只此他一人。

就在前不久,微博上发起了一个“谁最适合饰演中国版小丑”的投票,冯远征毫无悬念登顶榜首。

看完,你怕了吗

而且自己还不忘与网友互动一番。

除了反面的不正经角色,他的正面角色也是一演就是一个经典。

电影《一九四二》中,冯老师扮演的瞎鹿,简直是浑身都是戏啊。

《建党伟业》里的陈独秀,为了理想不屈不挠的呐喊,至今看来还是振奋人心。

这段演讲戏份,也被称为全剧最佳。

演出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最有特点的陈独秀”。

这些年,我们既委屈了冯远征,也最低估了冯远征。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之后,有20多个差不多的本子递到他手里,他全给拒了。

而这些年,他也拍戏少了许多。

原因有两个:

“没有超过安嘉和,我为什么要接?”

“绝大部分剧本都是因为我没上,就不拍了”

其实,他是在寻找演员的那一份敬畏感和责任感,守住了演员的那份初衷和底线。

“烂的角色、烂的剧本,你不愿、不能去接了。

可以选择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少了。

因为你挑剔了,那种次的路你不愿意走了。”

不求最多,但求最精。

这是老戏骨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

做演员对得起的是自己的事业和观众,愧对的是亲人。

对于世界我们都是飘过的鸿毛,对于自己我们可以让生命重于泰山。

4

这些年,他把重心都放到了话剧上。

在话剧届,他是绝对的大师,自成一派。

天赋绝佳,又受过严格的格洛托夫斯基训练。

与吴刚、何冰并称为“人艺三巨头”,而他是人艺演员队的队长。

同时也挑起了培养年轻演员的大梁。

话剧届的最高奖梅花奖和文华奖,他都拿过了。

他的初心是演戏,是怎么成为一名好演员。

话剧则始终是他的重心。

“你花两个月的时间排一个两个小时的戏,和你花两个月的时间拍一个30集的电视剧,是不一样的。”

这样的演员,就算演的再有阴影,我们也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