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心理学:越是高智商的人,越不喜欢与人交往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并非他喜欢孤独,而是在他的周围没有同类。——Parmenides of Elea

社会学观点认为,群居动物智力水平往往更高,因为处理群体关系本身就是动物智力的重要体现。然而,人既是群居动物,又是独居动物。

一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普遍喜欢独处,特别是一些思想异于常人、高智商的人,他们其实不怎么需要朋友,也不怎么需要社交,他们总是会试图脱离集体,如何理解呢?

研究

美国布鲁克斯学会专家Carol Graham认为,那些高智商的人之所以逃避社交,原因在于社交会降低他们的幸福感,使他们精力分散,无法追逐更长远的目标。对此,群体心理学家则持有不同的观点。

群体将带来压抑感

心理学家表示,当我们进入一种状态中时,个人的情绪冲动将完全依靠于集体当中的其他方式才能得到释放,这个阶段个体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是非常渺小的,通俗地讲就是群体容易压抑个体。

那些有所成就的人,则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他们更喜欢独处,安静的环境有利于他们的创作和思考,也更容易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帮助实现自我价值。

因此,在很多时候,高智商的人会给人一种难以亲近的感觉。心理学家特罗特认为,那种存在于自我当中的压抑感普遍是来自于群体的,一些高智商的人不怎么需要与人交往,从某种层面上来看是一种自我满足和自我陶醉的表现方式。

人类社会中容易出现“集体精神”,集体精神很容易导致没有人愿意突出自己,每个人都抱着平等相处的心态。在这个过程中间接地否定了很多东西,认为其他人不需要这些东西,或者认为其他人不应该提出自己对这类东西的需求。

此外,高智商的人比起其他人,比较内向。心理学家荣格曾在《心理类型学》中提出了内向和外向的概念,这两类性格最大的差距在于精神层面的导向不同。对于内向的人来说,喜欢向内寻找能量,他们更喜欢思考、看书、自省,对精神世界和内心世界更感兴趣。

同时,他们会给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使其他人难以理解。他们更擅长于思考问题,在与人交流时往往会犹豫半天;还会避开吵闹的人群,以求僻静;更容易忽视别人在做什么。他们与他人交往往往小心翼翼,只会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场所,若是没有足够的场所让他独处,则会变得非常不安。

世界是公平的,也不是公平的。那些低智商的人普遍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容易冲动,在情绪表达时,更喜欢通过行为将自己的负面感受彻底发泄出来。高智商的人则恰恰相反,他们有着一定的情绪控制能力,但是是有限度的,高智商的人置身于群体之中,同样很容易情绪失控。

高智商的人缺乏情感方面的需求

人们普遍认为,高智商的人偏理性,他们的情绪没有太多转折。其实,他们之所以表现得“冷血”,是因为他们更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这样一来,他们的朋友自然比较少。

这类人普遍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天赋、情绪需求、价值观,在工作中会把握时机,具有坚强的韧性和更强大的独立思考能力。简而言之,高智商的人不愿意与人交往是常态,他们孤独,同时他们眼里有光。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Psychology of 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