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棉花蕾期生育特點及植保管理技術

一、 生育特點

棉花蕾期是指現蕾至開花這一段時間,一般一熟棉田從6月上中旬至7月上旬。

此期棉株生長最快,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並進時期。但仍然是營養生長佔優勢,以擴大營養體為主。

蕾期氮素供應過多,使營養生長過度,常可引起棉株徒長,結果提早封行,田間廕庇,通風透光不好,光合作用減弱,蕾鈴營養供應不足,往往造成大量脫落,形成所謂的“高、大、空”。如果此時肥水供應不足,營養生長受到抑制,植株矮小,影響蕾花數量,將導致蕾小蕾少,搭不起豐產架子,且易於早衰。所以,蕾期的生育要求是:協調好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關係,在氮素供應充足同時,必須供給磷、鉀肥,以促進生殖生長,控制營養生長。既要滿足棉花發棵、搭豐產架子的需要,又要防止施肥不當,造成棉株徒長。總的要求是在壯苗早發基礎上,實現增蕾穩長。

正常生長棉株,株高平均日增量初蕾期為1-1.5釐米,盛蕾期2釐米左右,約3天現一個果枝,果枝上5-9天出現一個果節。見花時株高達40-55釐米。紅莖比例健壯棉株,現蕾期為60%左右,盛蕾至初花為70%左右。紅莖低於60%則是旺長趨勢,紅莖過高則為弱苗。

蕾期的棉株長相為:株型緊湊,莖稈粗壯,節密,果枝向四周平伸,著生角度較大,節間分佈勻稱,葉片大小適中,蕾多、蕾大。如果株型鬆散,莖粗節稀,果枝向上生長,著生角度小,果枝細而果節長,葉片肥大,蕾少、蕾小,屬旺苗。若株型矮小,稈細株瘦,葉小蕾少,屬弱苗。

二、田間管理技術措施

(一)施肥。蕾期施肥既要滿足棉花發棵、搭豐產架子的需要,又要防止施肥不當,造成棉花徒長。因此要因苗施用。

一般對於地力好、基肥足、長勢強的棉花,可少施或不施速效氮肥,但可酌施磷、鉀肥;對地力差、基肥不足、棉苗長勢弱的棉田,可適當追施速效氮肥,一般每畝施8-10公斤尿素。一般遲發棉田或未施苗肥長勢差的棉花,應當早施、多施,對早發或苗肥足、長勢強的棉花,應適當晚施、少施或不施。

(二)滴水。

棉花現蕾以後,氣溫逐漸升高,棉花生育加快,土壤蒸發量也隨之增加,需水量也逐漸加大。此階段的需水量佔全生育期總水量的12-20%,0-60釐米土層內保持田間持水量的60%-70%為宜。

為了促進棉花生殖轉化,應適時適量晚進頭水,對提高產量有重要作用。對高產棉田,容易徒長,應適當推遲滴頭水時間,有利棉株穩長,根系深扎,增強抗旱能力。頭水要控制增加水量,但不可大水漫過膜。

(三)中耕。蕾期中耕可起到抗旱保墒、抑制雜草、促根下扎、提高地溫,生長穩健作用。做到雨後鋤、水後鋤、有草鋤。對有瘋長趨勢的棉田進行深中耕,有控制營養生長的作用。

(四)巧防治病蟲害。一是增強棉株抗逆性,避免田間鬱蔽。二是加強主要蟲害調查,及早發現,抓住關鍵期施藥早控制。

(五)化學調控。分別在7-8葉期、10-11葉期進行兩次化調,有效控制節間長度,控制始果高度在20-22釐米,防止棉花旺長。按照打頂時間和日生長量確定化控縮節胺的用量。

綜合整理資料,請酌情閱讀,如有異議和建議請文後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