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学会这三点,可免交“智商税”

20多年前,崔健唱出了一句“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20多年后,世界变化更快,不明白的人越来越多,知识焦虑就是其中之一。

为什么会有知识焦虑呢?

举个例子,假如还有2天就要考试了,而你连教材考点都还不熟悉,这个时候你一定是非常焦虑的,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因为你没有信心在2天之内快速学会教材上的所有考点,这是对自己能力不自信的焦虑,也是无法完成明确任务的焦虑。

所以,对明确的任务不确定是否能够完成是焦虑的源头,同样,在信息爆炸时代,面对海量信息,不知道自己目前学到的东西是否有用,就造成了知识焦虑。

讲真,那些有知识焦虑的人,大部分还是属于上进型的人,这本身是个好事。要解决焦虑问题,有三种方法可供借鉴:

1、对选择焦虑说“不”

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而你又希望上进与提升,面对人类已经积累的庞大知识体量,足以让每个人感到焦虑和恐惧,这么多知识,我到底该学哪一块?

没有方向的乱学习不仅仅加深你的焦虑,而更麻烦的是,即使你投入精力去学习,因为关注的方向太多,最后只学到每个领域的一点皮毛而已,这些皮毛不仅不能给你带来竞争优势,可能会是恶性循环。

找到方向就类似于确定“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从此,跟这“一瓢”无关的就自动屏蔽了。

2、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

如果你清晰了自己的目标,你的学习任务、发展目标需要配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在这些知识内容里面哪些是基础知识,需要在日常学习中搞定,哪些是可以在需求的时候再学习的,这样就不会焦虑了。

通常我们说的“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就是这个意思,当需要的时候你已经掌握了这个领域的核心知识,就会游刃有余得多。加之你掌握学习方法,对于少部分自己不掌握的也可以快速学习,这种状况下就很少焦虑了。

3、持之以恒,坚持积累

知识焦虑的主要原因在于对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不够自信,一本书,几天能读透,心里没底的话就容易犯嘀咕。害怕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不会,就会紧张、焦虑。

这里面有个问题:贪婪。总想三天或者一周之内学会什么,而不知道学习是需要积累、沉淀的。当看了一周却感觉没效果的时候很容易放弃,

高估短期努力的效果而忽视长期学习的回报,本质上是不会学习的表现。

在任何领域有所成就的人,都需要很多年持续不断地学习、思考和实践。如果你坚持每天都有目标、高效的学习,多年如一日,其结果可能会超乎想象。

当今时代,一些人在大肆贩卖焦虑,忽悠你掏腰包买课程,认知不足就容易被“收割智商”。

知人者智,知己者明。世界变化越快,越是要做个明白人,这样才能少一些焦虑,也少一些被忽悠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