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自称是一线业务员,喜欢用指数说话的绍兴人对经济“指手画脚”

到戴子君办公室的时候,她正在准备下午的行程。

“每天工作时间大约16个小时,感觉时间不够用,还好精力也用不完。”作为数亮科技的董事长,戴子君自称自己是公司的一线业务员,厚厚的笔记本上记满了行程,把每件要做的事情都标注得清楚细致,特别符合搞数据出身的气质。

戴子君和她的先生是数亮科技的创始人,公司创建于2012年,是一家专业从事价格指数、景气指数、金融指数等产品的开发、应用与服务,专业从事大数据的采集、挖掘、分析与应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数亮科技刚成立的时候,只有8个人“打天下”,慢慢地发展到了现在的60多人。在创始人的带领下,团队研发了“中国城镇居民必需品价格指数(简称NPI指数)”等一批重要指数。商务部官网发布的9个指数,其中6个就是由数亮科技创始人研发的。如今,这些指数已经成为所在领域的风向标。

对经济“指手画脚”

戴子君,浙江绍兴人,摩羯座,大学学的专业是统计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浙江省粮食系统。工作第一年,就被评为局级“先进个人”。但就是这么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却渐渐不合了她的“胃口”。“这样下去,我好像能看到自己事业的终点——以经济师的身份光荣退休。”

“我的性格就是这样,要是一件事情都能看得到底,那对我而言也就失去了吸引力。”于是,在粮食系统埋头工作了几年后,1998年,戴子君辞职“下海”,创办了一家贸易公司。

2005年开始,戴子君一边做自己的业务,一边开始协助先生处理指数业务。她的先生蒋剑辉是国内较早从事指数编制和相关产品开发的专家,主持研发了商务部和一些地方政府及行业协会委托的全国性专业市场指数和地区性重要指数20余项,如“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柯桥·中国纺织品指数”等,被誉为“指数达人”。

“作为公共服务产品,指数是一种以简明直观的方式表征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数据,能够及时反映价格波动、行业景气度变化以及其他一切可以用数量展示的动态状况。”本是统计学出身,又在商界摸爬滚打多年,戴子君敏锐地意识到,指数产品做得好,不仅能赚钱,对社会的发展也是极有用的。同时,无论对投资者和消费者,还是对有关政府部门的行为选择和管理决策,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国外,像标准普尔、穆迪等标准统计公司和指数公司,后来发展成第三方评级机构,不但赚大钱,还能对世界经济指手画脚。”2012年,戴子君说服先生一起成立杭州数亮科技有限公司。她认为,中国最终有可能培育出自己的权威的第三方评级机构,而数亮科技就是要做这样的公司。

影响力不断飞跃

“厚厚一叠纸想要说清楚的事情,指数用一张纸就可以了。”戴子君表示,指数运行的时间越长,就越能体现出它的价值。

戴子君告诉记者,前几年,“蒜你狠”、“姜你军”,物价飞涨。但到底是什么时候涨起来的,具体涨到了多少,周期多长,这些波动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规律可循,以前没有可供参考研究的数据。而现在,有了山东昌邑的生姜指数,山东金乡的大蒜指数,一目了然,无论是国计民生决策,还是做普通生意,都可以通过指数研究其中的变化规律。

在商务部每天发布的9个指数中,6个是数亮科技及其创始人研发的:义乌小商品指数、永康五金机电价格指数、山东寿光蔬菜价格指数、中关村电子产品指数、成都中药材指数和柯桥纺织指数。

除此之外,影响力大的还有“浙江省小微企业成长指数”、“成都·中国五金机电指数”、“泸州·中国白酒指数”等。到目前为止,数亮科技已经完成研发并发布的指数有50多个。2017年,由省工商局发布的“浙江省小微企业成长指数”,受到浙江省委书记、省长的高度重视并亲笔批示。

“NPI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戴子君表示,NPI指数由全国8000多个监测点每天向数亮科技直送数据,具有庞大的数据量。公司正在以这些数据和其他指数的数据为基础,研发各种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数据产品。

翻新盈利模式

“杂乱无章的大数据以指数或其他方式展示出来,直观地反映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及其规律性。”戴子君说。数亮科技成立两年后,她确信资本市场将有大发展,现有的业务加上外来的融资,公司会发展得更快更好。于是,从咨询券商开始,到股改,再到递交材料,2015年6月,数亮科技在“新三板”挂牌,成为唯一一家以指数产品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

戴子君告诉记者,数亮科技有自创的指数算法,其基本原理包括加权平均、算术平均等,还要在每个方案中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

而关于盈利模式,戴子君则表示,之前数亮科技为客户定制一个指数产品,只走签约、研发到发布一次流程,只收一次费用。但由于指数产品不涉及到厂房、机械等硬件投入,指数编制过程中的机票、住宿等费用又都是对方全包,用戴子君的话说,就是“产品都在设计师的脑子里”,所以在上市之前,数亮科技的毛利率高达90%以上。

公司发展到现在,有员工60多人,由于人工成本的上升,数亮科技的毛利率下降到60%左右,依然收入不菲。

与此同时,公司的盈利模式相比于之前进行了更新升级。戴子君表示,现在公司和客户的合作不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在首次指数发布后,还要和对方签订后续几年的维护合同,每年对指数进行更新,维持热度。这样,数亮科技除了有首次指数编制的营收之外,还有每年25%—30%的指数维护营收。

戴子君说,在公司指数模型1.0的时代,数据都是公司一手采集的,做一个完整的指数平均要耗费4—5个月的时间;现在公司的模型升级,基本上做一个完整的指数平均耗费的时间为1—2个月,工作流程已大幅缩短。

“在国内的指数领域,数亮科技争做龙头领军企业。”戴子君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的发展态势非常好,以后创新层和创业板都一定会争取进入,公司大发展需要的只是时间。

从指数到泛指数

数亮科技从来都不缺业务。戴子君表示,公司曾经做过测算,如果只做线下的指数产品,公司还能够“吃香的喝辣的”发展三到五年,但是五年之后将会面临天花板,因为线下指数的需求总有一天会消耗完的。

“我们不能停下来,因为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戴子君和她的团队意识到,数亮科技之前的指数产品偏高端,服务对象为发改委、商务部、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和老百姓关联度不大,“不太接地气”。

“线下产品已经足够多了,但线上还是有些单薄。”为了求得长远发展,数亮科技提出了“互联网+指数”的商业规划,即:不仅要做线下的指数产品,更要开发线上的指数平台。

于是,数亮科技认真地做了公司的“三年规划”, 打造了中国指数网和指数云平台。目前,数亮科技运营的“中国指数网”集中发布国内外各类重要指数,包括商品价格指数、行业或市场景气指数、投资金融指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指数等,同时由指数专家对各项指数进行及时分析解读,为各行各业管理部门、生产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提供社会经济信息和价格信息服务;同时平台可以采集、保存指数信息,分析、汇总指数数据、承载指数项目的研发与推广,形成了指数项目的2.0版本。

与此同时,数亮科技开发的指数云平台,核心功能一共包括十个主体系统,分别是:数据采集、数据仓库、指数发布、分权系统、人员管理、日志管理、指数币管理、订单管理、指数引擎。

“该平台是中国指数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研发的各种指数产品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展示。”戴子君告诉记者,这为实现线下业务和线上业务的高度融合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公司希望通过推出指数云平台,能够将数亮科技线上的业务做起来。用戴子君的话说,就是2018年占总营收5%或10%,后期一步一步提高营收占比,成为公司业绩贡献的主要力量。”

记者了解到,数亮科技在编制各类指数的过程中,积聚了大量宝贵的线下数据,同时,也积累了海量的线上数据,在2016年下半年,公司专门成立了数据产品部,目前已经研发出了一系列有实际操作性的数据产品,今年开始向C端市场推广。

线下一系列指数的研发、线上一系列数据产品的不断开发,将源源不断地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以指数为核心,不断扩大指数的内涵和外延,把周边的数据都纳入我们的业务范围之内,推出各种大数据产品。”戴子君说,这就是目前数亮科技正在做的事情,从指数到泛指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