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姜超:借钱是要还的!融资收紧是趋势!股市投资要承担风险!

估值压缩,关注新券

本周股市震荡上涨,上证综指周线四连阳,目前再度接近3200点。但市场热点分散、难以把握,对于转债来说还是建议多以低价埋伏为主,尤其是可关注新券上市首日的配置机会。如新凤转债上市首日破面,次日正股涨停,转债涨幅超过3%。而目前存量券估值持续压缩,新券上市定价相对偏低,有一定的博弈空间,可关注基本面不错、上市价格不高的新券或次新券。行业方面则仍然建议关注创新和服务类绩优标的,以及价值龙头的偏股型转债。

进入18年以来,盾安、神雾、中安消、凯迪、盛运等上市公司或母公司接连爆发信用风险,城投也爆兑付危机,新一轮信用违约潮正在出现,而对低等级信用债尤其是民营企业信用债冲击明显,那么该如何认识这一轮信用违约?

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允许违约,打破刚兑。

最近违约的上市公司债券,都存在盈利较弱,盲目扩张的特点。比如盛运、中安消和凯迪都出现了利润大幅转负,而盾安虽然营业收入规模很大,但是净利润率只有2%,利润微薄。

而盾安集团最近几年大笔投资新能源和新材料,盛运环保对垃圾发电的投资,还有凯迪生态的在建电厂投资规模都在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导致企业的负债恶化。

过去中国企业经营失败,往往是政府和社会买单,而这会导致社会对债务的刚兑预期,也让中国的债务越滚越大。而要想解决中国的债务问题,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债务减记,这意味着必须允许违约的出现,打破刚性兑付,这也就意味着做坏事将会付出代价。

借钱是要还的:融资收紧是趋势,不要指望借新还旧。

而再融资不畅往往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比如盾安集团18年5月的短融取消发行,直接导致了集团债务违约压力的上升。而中安消在16年之后,就再无新债发行。

在过去几年,之所以违约事件不多,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影子银行的大发展,因此很多企业可以靠借新还旧续命。

但是从18年开始,随着资管新规颁布,影子银行监管加强,非标融资全面萎缩,过去两个月的信托、委托贷款全面负增长,这就意味着靠影子银行融资的企业举债将难以为继。

这意味着对于企业而言,如果债务出现严重问题,不要再指望靠借新还旧续命,要么砸锅卖铁,要么就要考虑破产违约。

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靠举债发展到尽头。

在中国的很多行业,过去发展其实都是靠举债,最典型的是房地产行业,18年1季度中国A股房地产行业的资产负债率接近80%。136家房企当中,40家的资产负债率超过80%,26家超过85%。龙头房企万科的总负债已经超过1万亿。

除了房地产以外,建筑和综合行业也是A股负债率最高的另外两大行业,这两个行业中有不少城投公司,而城投平台也是靠举债发展的典范。

在过去工业化的过程中,房地产和融资平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如果未来依然靠举债发展,中国的债务问题和资产泡沫就会越来越严重。反过来说,如果我们下决心降低货币增速,控制举债规模,那就意味着这些靠举债发展的行业将容易爆发信用风险。

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投资低风险资产,回避高风险资产。

过去在中国投资,大家拼的是胆子大,只要敢借钱买房就能赚钱,股票敢投机就能赚钱,买债券敢买垃圾债就能赚钱。

但是在未来,随着融资的收缩、刚兑的打破,意味着我们的投资理念必然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对于高风险资产,必须防范其投资风险。比如说对于低等级的产业债和城投债,不能贪便宜买高票息,而要仔细研究公司基本面、现金流,分析其偿债能力。体现为今年债市整体上涨,而AA-级企业债利率整体上行。

能让大家放心投资的只有低风险资产。虽然国债利率只有3%出头,但是今年以来中国国债利率整体下行40bp,反而是表现最好的债券资产之一。而AAA高等级产业债利率平均下行50bp,表现也非常抢眼。

因此,在打破刚兑的大背景下,未来要坚定投资低风险资产,回避高风险资产。

债市继续盘整

我们认为2季度债市面临内外不利因素或继续盘整。一方面,美债利率新高、油价继续上涨,均对债市形成压制。另一方面,国内短期经济通胀反弹,尤其是生产端依然旺盛,高炉开工率和发电耗煤增速回升;再加上影子银行监管导致信用风险升温,未来不排除从信用风险传导为流动性风险,引发利率债短期调整。但展望全年,融资收缩、社融增速向下的大趋势不变,其对经济的影响预计在下半年体现,因此2季度债市回调提供配置机会。

违约潮仍将延续

本轮违约潮的主要驱动因素为再融资压力的增大,违约潮退去需要看到融资渠道的重新放宽,非标方面,资管新规已经实施,非标融资萎缩是大势所趋。债券方面,资金表外转表内、资管产品净值型转型均伴随着对信用风险容忍度的下降,净融资很难大幅上升,表内贷款亦受资本金、行业政策、风险偏好等制约,除非有进一步政策支持,短期内或难以弥补再融资缺口。而从低等级债券到期量来看,3月和4月高峰过后有所回落,但8月起将再度上升且持续较高,兑付仍将面临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