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中国袖珍“五对轮” 实战中曾被大量击毁 外国却对其称赞不已

在陆军装备列表中,有一款从1959年便正式列装部队并服役至今的主战坦克(事实上目前我国陆军装备中甚至有一批最初期装备100毫米炮的59式尚在服役),因为其独特的类似克里斯蒂悬挂系统和标志性的五对负重轮而深受广大军事爱好者喜爱,它就是著名的59式主战坦克。由于其产量大而且衍生型号多,以致于后来有些59改要不是标志性的五对轮根本不敢相信它竟然来源于老59。而在我军装备列表中还列装过一款袖珍版五对负重轮,它就是同样有名的62式轻型坦克。

在59式已经定型尚未服役之前,我国军方已经考虑到了该车可能不易于在我国南方地区活动,因为我国南部水网密集且土质松软,全重达到36吨的59式大概率会行动不便。于是在50年代末我国陆军便提出了一款新坦克的要求,它被要求与59式有着类似的设计,但重量要轻,说白了就是一个小号的59。1958年该车的研发工作正式被提上日程,负责研发工作的是著名的哈尔滨第一机械公司,当时它还叫六七四厂。

与人们通常影响不同的是,在熟知的62式轻型坦克定型之前,其原型车是一款代号为59-16的更轻的战车,59-16战斗全重仅仅为16吨,坦克炮口径为76毫米,然而军方对这种火力过于贫弱的坦克很不满意。随后六七四厂又进行了两年各种改进,最终得到了一款装备85毫米火炮,同样拥有五对负重轮,战斗全重升到21吨的轻型坦克,它于1962年通过测试并得到了62式轻型坦克的型号名称。

该车在炮口指向前方时全长为7.9米,宽2.9米,车高为2.26米,重量为21吨,乘员四名。62式轻型坦克的动力装置为一台输出功率为430马力的12150L-3型12缸柴油发动机(该发动机同样是59式坦克的缩水版),这不仅让62式坦克的最大时速高达每小时60公里,并且由于其推重比极高(每吨20.5匹马力),该车能够在各种复杂地形(如丛林山脉)下飞驰,完全能够适应我国南方作战条件。

由于其全重为21吨加之车内空间狭小,因此其几乎没有多少结余重量加装在装甲和火力上,对于一款轻型坦克来说,62式装备的85毫米口径的62-85TC型坦克炮已经将该车体的潜力发挥到了极限,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其火炮口径还能说得过去,但它没有安装任何垂稳,红外和夜视设备,瞄具也只是简单的光学瞄具,因此该车作战局限性仍然很大。

62式在1979年的实战中并没有发挥出其机动性优秀的优势,反而作为攻坚装备惨遭大量击毁。后来62式出口到了多个国家,外国用户反而对其称赞不已。目前62式在我军中已经全部退役,依然保留了一批充当射击标靶。(利刃/陶波列夫)

尊重内容,从尊重作者开始,转载、合作请私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