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一区”对接“三城”有了先锋营

  仅2019年,经开区各类创新主体承接中关村科学城的成果转化项目就达到97个。2020年,随着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先导基地落地,各方还将抓住前沿、颠覆、填补空白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把科技成果产业化先导基地打造成为落实“三城一区”规划的典范。

  优质承接环境助企业腾飞

  “提出设立产业化公司后,只用了3天,我们就拿到了经开区办公室的钥匙。”2019年,数字光芯总经理孙雷把从中关村的“梦想实验室”搬到经开区,实现数字光芯片在3D打印机领域应用的产业化,为企业快速解决了注册问题和办公场地问题。

  与此同时,经开区借助北京亦庄芯片产业集群协同效应,协助公司对接芯片产业上下游公司,为数字光芯片从实验室落地到产业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上有源头,下有落地。从科研成果到应用产品需要面临“达尔文之海”。如何成功飞跃这片“达尔文之海”?经开区一直积极探索和行动,打造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学研协同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中心,架起了一座又一座从“科技种子”到“产业果实”之桥,推动优质成果在经开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艾动,即双足型康复训练机器人,曾帮助两名患者参与“公益助残”马拉松,创造了零下8℃高海拔日行7公里、单日累计行走9.7公里、9天行走全马42.22公里等多项世界纪录,被誉为“钢铁侠”。

  这项早期还躺在北航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在经开区走向了临床。由大艾机器人研发的艾动与艾康两款机器人在同一天获得注册证,成为我国首个通过CFDA认证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

  在大艾机器人董事长帅梅看来,经开区有最高端的生物医药产业,高端人才集中,专业交流方便,同时,政府也为大艾机器人提供了最优的营商环境,为实现更好的产业化打通关节。“大艾机器人将坚持创新,加快产品的产业化进程,做到技术、质量双优,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

  如果说数字光芯是循着经开区挂牌的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制造与验证中试基地而来,实现企业从实验室到规模生产的升级,那么,大艾机器人则是凭着亦庄产业资源优势和政府的支持创造了快速产业化的奇迹。

  发挥中关村科学城原始创新、企业研发等科技资源优势和经开区空间、中试、资源等优势,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协同布局,前期探索已经形成了“南北协同、产研互补”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新格局,助力一批创新企业腾飞。

  运筹帷幄打造产业新高地

  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北京“四个中心”定位中的一个,中关村和经开区一个科技资源丰富,一个产业基础深厚,有条件、有责任在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上有更大的作为。

  春江水暖鸭先知。经开区与中关村的企业在市场背景下,通过多年的实践给出了答案:1+1>2。

  应时而生,顺势而为。如何进一步深化合作,将新技术、新理念与产业化的产品对接起来,也为进一步深化合作、加速进程提出了新的思路。2019年,经开区与中关村示范区核心区——海淀区,就共同建设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先导基地进行了对接协调。

  大家一致认为,要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当好组织者、探索者、推动者,共同建设好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先导基地。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共同搭建好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蓬勃发展。

  提出要做强做大技术创新源头,加强对技术创新源头支持,加大经开区中试放大、技术创新中心、应用场景供给等资源向海淀区创新资源全面开放力度,提供绿色通道服务,鼓励经开区企业在中关村科学城设立研发机构,更好支撑原始创新。

  同时,深化与重点科研单位的对接合作,市场化引导中关村示范园区项目合理布局,实现研发在海淀区,成果转化、扩大产能在经开区,形成南北联动、共建共享的协同局面。支持前沿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优化成果转化承载空间布局、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重视发挥科技服务机构的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互通共享、完善政策支持、实行政策跨区无缝衔接、探索跨区利益共享机制。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关负责人说,共同打造的先导基地将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交流、转化和研发攻坚的合作中枢,成为中关村科学城前沿科技成果转化的首选地,为“三城一区”成果转化形成有益探索,对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起到关键支撑。

  融媒体中心记者 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