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山西旅游:大同观赏壮观城池 瞻仰云冈石窟(图)

山西大同在记者的印象里是一座著名的煤城。若干年前曾听人说起这座城市时,总是感觉是个污染较为严重的地方。万没想到,记者的一次大同之旅的良好感受,彻底颠覆了上述道听途说的不好印象,令记者对这座华北地区区域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化工能源基地,素有“中国雕塑之都”,“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的大同刮目相看。

俯瞰大同城池(摄影:冯赣勇)

2013年10月17日下午,记者一行乘车前往距离北京300多公里之遥的山西大同。车子进入京张高速公路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车程,于当晚近八点时分抵达大同。此时已华灯初上,灯光下的城市夜景灯火辉煌,车水马龙。突然一道长长的城池灯光夜景似一道夜色中亮丽的风景线,撞入了记者的眼帘。第一个感觉就是好威武、好壮观。夜色中一眼望不到头的高高城墙上,相隔不远就是一座被灯光装饰的城楼景观。

城墙与护城河(摄影:冯赣勇)

翌日下午,走出下榻的大同国宾大酒店对面就是环城的城墙。于是记者过了马路径直来到城墙脚下。到了跟前才看清原来沿城墙脚下是长长的护城河,护城河的里侧是一片沿着马路并行的十分开阔的绿地花园,花园中还有不少例如拓跋珪等的历史人物雕塑,好一派城市风光美景。

拓跋珪雕像(摄影:冯赣勇)

记者沿城墙脚下的开放式花园漫步而行,在秋色浓浓五颜六色的花草映衬在城墙与河水交融的背景下,令人分外惬意。走到和阳北门,穿过城墙四连环的门洞,顺着城墙脚下一直前行不远就来到了挂有“天开化宇”等三块匾额的壮观城门楼脚下。来到城墙一侧就可以顺着步道石阶登上城墙。应该说大同城墙的建造还是很讲究的,单从登城步道就能看出,分别为人行步道与马匹登城的马道并列而上。登上城墙视野极为开阔,一眼望不到头,特别是俯瞰远眺城内外的大同城区景色蔚为壮观。

北门城门洞(摄影:冯赣勇)

提起大同的发展历史可谓悠久漫长。大同源于古代传说中的地方:大同川,传说在周时人人安乐工作享受生活乐趣,是外界想往的人间乐土,孔子在此曾留下了《礼记-礼运》大同社会理想。大同市为大雁南来北往的中部通道休息点之一,大字是大雁飞行一字和人字的结合。

城墙脚下(摄影:冯赣勇)

在人们的眼中,虽然大同的城池景观是新建落成的,但它却是在历史的遗迹上进行恢复,而绝非是毫无依据的凭空建造。原大同城墙遗址就位于今大同市城区,因城墙遗迹依然明显,在绝大多数现代版的大同地图上仍有标注。

壮观的城门楼(摄影:冯赣勇)

应该说,大同城筑邑历史相当悠久了,早在作为北魏拓拔氏的都城的时候,就已经修筑有规模宏大的城池。北魏平城是在汉朝平城县之基础扩建而成,它包括宫城、外城和城廓三个组成部分。

现代雕塑(摄影:冯赣勇)

根据近年来考古调查发现,今城北上皇庄、白马城和安家小村一带有断断续续板筑夯打的土墙遗址,高处五米多,低处一二米,底部约十几米,这正是外城之北墙,东城墙则在御河之西,南城墙在大同城北操场城一带,西城墙在上皇庄以南,此区面积约有60多平方米。火车站东北处曾经出土有排列整齐的覆盆础石,这些遗迹可以说明北魏宫城和官府衙署之范围。到了明朝初期,由于是京畿屏藩,军事位置十分险要,因此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徐达在旧城基础上增筑,形成今天世人所看到的大同镇城。

步道与马道(摄影:冯赣勇)

由于当时的城池还没有全部落成,但据悉经过规划最后完工的大同镇池将呈大致正方形,边长达到1.5公里和1.75公里,周长6.5公里,面积2.63平方公里,以巨大的条石为基础,城墙内芯为三合土夯筑,外包每块重达17斤的青砖,城墙高14米,垛墙上又砌长5米、高0.8米、厚0.5米的砖垛,垛间距0.5米,共580多垛子,据说代表了大同当时所辖的村庄数。大同镇城设四门:东和阳门,南永泰门,西清远门,北武定门,每个门又各有瓮城。今只有永泰、清远两个名字被两座正好在该位置附近的建筑使用,至于这么多的城门,早已经是连个痕迹都找不到了。

壮观的城墙(摄影:冯赣勇)

从2004年年底开始,大同市古建所组织专家对市内现存城墙的长度、高度、厚度进行丈量。通过丈量得知,现存主城墙墙段为4003.7米,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墙段残损。近几年大同努力恢复城墙,特别是城墙上灯距相当,相距不远分布的连排敌楼看去十分壮观,如今,大同市政府又投资数亿元在原址新修的城池上设观景照明灯设施,每到夜晚大同城池灯光夜景格外好看。

城墙上观光区(摄影:冯赣勇)

大同作为山西省第二座城市既有在古城遗址上复建的现代城池景观,更有驰名海内外的云冈石窟古迹。记者此前曾经瞻仰过中国四大石窟的两座,分别为甘肃境内的麦积山与敦煌莫高窟,而位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及河南的龙门石窟,一直是记者的心仪之地。而此次大同之旅,首先实现了瞻仰云冈石窟的心愿。

记者城墙留影(摄影:马飞跃)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记者一行驱车20多分钟即抵达了景区。现在的云冈石窟风景区都启用了记者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观光方式,每个游客配发了一副耳机和与之相连的小终端,在一定的距离内,导游员绘声绘色的讲解可以清晰地传入游人的耳中。云冈石窟景区近年来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游人进入景区后首先观光的就是新景观,由佛光大道与灵岩寺等一组体现北魏宫殿建筑样式的宏伟建筑所组成。

佛光大道(摄影:冯赣勇)

首先进入佛光大道,大道两侧是雕刻精美的石柱,每座石柱是都是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小佛像。石柱下面是大石象的造型。大道尽头还有大幅的佛像壁画。这些佛像雕刻、壁画表现的大量装饰艺术纹样,全面应用于景区各个建筑群,从而确保了景区整体的高度和谐。重现了北魏时期“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的宏大气象。

壁画雕像(摄影:冯赣勇)

穿过佛光大道就是灵岩寺景区。灵岩寺坐落于云冈石窟大景区占地16000余平米的湖心岛中央,总建筑面积6815.8平方米。游客走过张灯结彩的昙曜广场,再穿越古朴典雅的七孔桥,高大的寺院山门就出现在面前。整个寺院为三进院落,除了山门以外,还有作为中殿的“千佛殿”和作为后殿的“大雄宝殿”。

新建的灵岩寺(摄影:冯赣勇)

在周围两侧林立的4座角楼、6座配楼和蜿蜒曲折的回廊映衬下,加上典型的“一斗三升人字拱”的风格沿袭,使得这处始建于北魏年间的古建群显得格外引人入胜。到寺中游览不能不看的,还有中央石雕方形造像塔和千佛殿里的千佛阁。前者高达5层,每层有主佛像四面12尊。连同塔柱、佛龛周围的小佛像,数以百计,堪称同类石雕塔中的极品;后者分为两组列于千佛殿的两壁,共供奉小型铜制佛像800余尊。

灵岩寺佛塔(摄影:冯赣勇)

灵岩寺三座大殿的主佛像,全部采用巨大的香樟木作材料,由来自福建省莆田的木雕世家传人黄文寿大师担纲雕刻。其中,山门内的主佛为3尊,中间为交脚弥勒菩萨,两侧为护法;千佛殿的主佛为7尊,中间为释迦牟尼佛,左右还有燃灯佛、多宝佛、观世音、大势至菩萨等;大雄宝殿主像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连同佛像背后的“背光”在内,最大的佛像高达11米。不论是佛像的站卧姿势还是面部表情,也不论是衣着的装饰还是周围的飞天力士,所有细节的刻画都是那么准确到位。

石窟景区秋色(摄影:冯赣勇)

经过灵岩寺景区继续前行不远就来到了上有“入佛知见”匾额的门楼,进入这个门楼就是云冈石窟古迹景区了。一幅幅石窟在位于右手一侧的山体上依山而凿,人们顺向漫步而行,就可以从第一座石窟依次看起。

走进云冈石窟(摄影:冯赣勇)

史载,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

石窟雕像(摄影:冯赣勇)

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亘约1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最大者达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

第19窟(摄影:冯赣勇)

窟中菩萨、力士、飞天形象生动活泼,塔柱上的雕刻精致细腻,上承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现实主义艺术的精华,下开隋唐(公元581~907年)浪漫主义色彩之先河,是世界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之一。

石窟壁画(摄影:冯赣勇)

整个石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石窟内的佛龛,象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嵌贴在云冈半腰。东部的石窟多以造塔为主,故又称塔洞;中部石窟每个都分前后两室,主佛居中,洞壁及洞顶布满浮雕;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补刻的小龛为最多,修建的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

双窟外景观(摄影:冯赣勇)

整座石窟气魄宏大,外观庄严,雕工细腻,主题突出。石窟雕塑的各种宗教人物形象神态各异。在雕造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期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分,创建出云冈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研究雕刻、建筑、音乐、宗教都是极为珍贵的宝贵资料。

20石窟大佛(摄影:冯赣勇)

如今来大同观光旅游,人们不仅可以观赏现代化的花园、城池景象,而且还能瞻仰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云冈石窟,而体现了厚重的历史文化的沧桑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城市景观,在记者看来定会让每一位来此的游人们流连忘返。(图文:冯赣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