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论语.里仁第四》02:贫穷和安乐,谁才是人生大敌?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试译:

先生说:“不仁的人,无论是长时间处于贫困还是安乐,都容易做出不仁的事来。只有仁者,因为“仁”会使他们心安,还有智者,因为他们知道“仁”是对自己有利的,所以只有这两种人才不会被贫困或安乐所改变。

敬亭山言:

人总是易于受到外在的影响,从而失去对真正价值的认识和判断,而这,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又是难以避免的,怎么办呢?孔子没有明说,但从《论语.子路第十三.子适卫》这一章来看,孔子大致上是会采取先让他们富有,然后再教给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以让他们有所追求的办法。可见,孔子认为贫穷对人生的妨碍更大。这一倾向孔子在其他场合也曾表示过:“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第十四》)。

对这一观点,相信大多数现代人也都比较容易接受。其实,我一直觉得孔子对人性的把握非常精准,否则,他也不可能有教无类地带出那么多形色各异的学生来。但是,或者是由于精力所限,或者是由于时代所限,孔子的目光很少停留在普通大众的身上,他更关注的是社会精英人士,也许在他看来,通过精英们的努力和表率作用,整个社会的发展才更有效率。

“仁”,便是孔子给当时的精英们制订的行为和内心规范。但很可惜,无论多么完美多么正确的价值观,如果非要强迫所有人都去遵循的话,那它就不可能是一个好的价值观。所以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其实根本不必探询“仁”的含义,我们完全可以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任何东西来代替这个词,只要你选择的,是你内心真正想要的!

比如,一个追求艺术的人,就可以用“艺术”来代替“仁”,真正醉心于艺术的人,不会计较贫苦与安乐;而不那么醉心于艺术但坚信艺术能给他带来更大好处的人,也能在比较之余,摆脱贫乐的影响。这,就是“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所以,贫穷和安乐,都不是人生最大的敌人。人生最大的敌人,是我们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