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遂寧:播種 404萬畝“米袋子”“菜籃子”有保障了

3月1日,蓬溪縣紅江鎮順江村蔬菜專業合作社農機手,正在蔬菜基地耕整土地準備播種蘿蔔。 全媒體記者鍾敏攝

遂寧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抓牢疫情防控抓實春耕生產

播種 404萬畝“米袋子”“菜籃子”有保障了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今年,全市糧食大春計劃播種306萬畝,全年播面要穩定在404萬畝以上,確保糧食產量穩定在142萬噸左右。

目標的背後,是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省、市有關部署,堅持一手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手抓春季農業生產。

復產復耕·現場

82名工人上崗作業日產海鮮菇 10噸

“這個時候講究距離產生美,大夥兒出入生產車間勤洗手,同時戴好口罩,愛護自己、保護同事。”日前,在四川菌綠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卓正指導工人們把海鮮菇移下菌架、分揀包裝。

2月10日,四川菌綠公司正式復工復產,目前82名工人返崗上崗,企業日產海鮮菇10噸。

“目前,銷往市場的海鮮菇運輸通暢,基本能按照客戶時間要求順利運抵。”據張卓正介紹,早在歲末年初,菌綠公司就已經跟各大經銷商簽訂訂單合同,產品先是送至經銷商手中,再由經銷商銷往成渝、遂寧等地。“因受疫情影響,今年公司的市場營銷策略也暫時作了調整,去年海鮮菇進入超市份額只有20%,而今年提升到80%。”

復產復耕·經驗

優化申請審查流程船山區復產90%

“全區共有農業企業78個、合作社353個、家庭農場103個,目前已復產90%以上。”船山區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蔣勝軍說,船山區簡化申請審查批准工作流程,確保符合條件的復工復產申請批准在2個工作日內完成。同時加強防疫指導,落實防控責任,指導企業開展務工人員全程排查管控,建立用工、體溫監測臺賬,規範開展全覆蓋消殺滅,優化生產流程和作業分區,避免人員密集扎堆作業。

為做好小春生產和大春備耕,船山區調集大春水稻種6.5噸、玉米種20.5噸、農藥及殺菌劑30噸、農膜55噸、化肥0.8萬噸,102個農資銷售門市部農資儲備充足;對275座提灌站的315臺提灌機械進行了全面排查,組織27家農機專業合作社開展了人員培訓、機具檢修和維修配件儲備,完善農機作業預案,有序開展代耕代種代管等作業服務。

船山區還切實解決農產品銷售難問題,全面推行農產品準出制度,組織開展城區農貿市場和超市農產品質量抽檢、生產基地質量抽檢。1月29日,為保證老池蔬菜基地27噸蘿蔔及時調往湖北武漢,船山區在日常檢測的基礎上特事特辦,開具了我省首張新版《食用農產品合格證》。

復產復耕·政策

推行綠色生產方式構建現代農業體系

“當前要根據疫情防控需要,統籌安排好產品結構和生產佈局。”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徐建軍說,要圍繞“10+3”特色優勢產業,加快建設一批標準化生產基地、加工基地、倉儲物流基地,加快構建“一環兩區七帶”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我市壓實“米袋子”“菜籃子”行政首長負責制,強化統籌調度,採取“專員+專班+屬地+企業”運行機制,建立“一對一”幫包聯繫制度,制定“一事一策”幫扶對接清單,努力打通制約生產保供的堵點難點,確保農產品生產穩定、供給充足。

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認真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指導農機產銷企業加強機具調度、儲備,確保春耕期間農機具買得到、不脫銷。大力推行“村兩委+專業化服務組織+農戶”模式,組織農機、植保合作社以及返鄉農民工、閒置勞動力、志願服務者組建代耕代種隊、蔬菜採收隊、修剪隊等,短期解決疫情防控期間用工難,長期解決一家一戶幹不了、幹不好、幹起來不划算問題,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

(全媒體記者 侯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