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为何美国小学要培养孩子“成长性思维”?改变一生的思维方法如此

看点 生活中有的孩子很容易被困难击倒,而有的孩子却坚信他们自己可以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得更聪明,这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有差异。在美国教书的小杨老师发现,美国老师善用“成长型思维”改变孩子的想法,让他们告诉自己不是失败者,只是一个尚未达到成功目标的努力者。下文中小杨老师具体介绍了成长型思维的判别方法和学习方法,帮孩子GET起来!

我们班上有一个小女孩,在教她之前,她二年级的老师已经给我打了预防针:“这个孩子不好教,情绪很不稳定…” 接手以后,发现这个孩子说得最多的就是:“I can’t do it! I don’t know anything!(我什么都做不了!)”

她说她做不了就真的什么也不做,结果就是她常常浪费一天的时间,没有学到任何东西。

后来为了帮助她改变想法,我开始有意识地陪着她做练习,当然一开始她免不了抱怨自己做不了,我把大任务拆解成小任务,陪着她一起做,每做一次,我都鼓励她:“你看!你可以做!” 慢慢地,当她质疑自己能力的时候,我直接打断她讲话:“不,你可以做到!我相信你可以做到!”

渐渐地,她上课不再在教室里晃来晃去,学习态度和效率提高了很多,她的潜能也被挖掘出来——数学一直名列前茅,原来她是这么聪明的一个娃!她的妈妈十分感激,每次看到我都要热情洋溢地过来打招呼:“杨老师,你改变了她的生活!”

其实,不是我改变了她,而是她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方式。

几年前参加学区的教师培训,接触到了两个新词——Growth Mindset和Fixed Mindset。30多年前,斯坦福著名的心理Dr. Dweck发现,思维可以改变人的一生!于是她重新定义了“Mindset” 这个词——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在研究了成千上万孩子的行为后,她发现有的孩子很容易被困难击倒,而有的孩子却坚信他们自己可以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得更聪明,因此他们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经历,从而达到更多的成就。

Dr.Dweck在TED上有一个演讲——“The Power of Yet”。小杨老师理解为“‘还没有’的力量”。在演讲中Dr. Dweck提到她从芝加哥的一所中学得到的启示,

在那所学校中考试不及格的孩子不会被得到一个冷漠的评价(比如:不及格、F),而是“not yet”(还没有)。“不及格”与“还没有”就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思考方式。

得到“不及格”的孩子被判定为失败者,而“还没有”的孩子却是在学习的路上,只是尚未达到目标而已。这种方法极大地鼓励了孩子的学习动力,很多孩子的思维方式改变了——我不是失败者,我是一个尚未达到成功目标的努力者。

这个“心想事成”的理论在美国小学也非常流行。在那次教师培训上,讲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小测验来判断你是哪种思维模式。今天我先介绍一下这个神奇的能力到底是什么,最后再把这个测验分享给大家!

╯ 思维的类别 ╰

┈┈┈┈┈

在Dr.Dweck的研究里,人的思维模式可以分为两种:

拥有固定性思维(Fixed Mindset)的人觉得人的智力和天赋都是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对于失败的结果,他们趋向于逃避;

而拥有成长性思维(Growth Mindset)的人觉得人的天赋只是人生的基本,会用积极的想法来面对生活的各种问题。

拥有固定思维模式的人,想法常常是这样的:

1. 这事要么我就能做好,要么我就做不好

2. 如果我失败了,那就说明我不够好

3. 我不喜欢被挑战

4. 我觉得别人的反馈很针对我个人

5. 如果你成功了,我感到威胁

6. 如果一件事情很难,我会放弃

7. 我的能力决定了一切

而拥有成长性思维模式的人,想法通常是这样:

1. 我可以学习任何我想学的内容

2. 我从我的失败中吸取经验

3. 我想要挑战我自己

4. 我觉得别人的反馈很有建设性意见

5. 我会从别人的成功中受到激励

6. 尽管有时候会受挫,我会坚持

7. 我的努力和态度决定了一切

╯ 思维是可以改变的吗? ╰

┈┈┈┈┈

说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觉得很沮丧:“我觉得我是固定性思维,那我是不是人生就会一直失败了?”看,这又是固定性思维在作祟,如果能在心中坚定“我可以改变我的思维”,别说,思维还真的是可以改变的!

研究显示,孩子们越大,他们对自己获得成功的信心竟然在逐步减少。有90%的一年级孩子相信他们的大脑和智力是可以改变的,然而当孩子们到了三年级,只剩下一半的人相信他们的大脑和智力可以改变。

也就是说,有40%的孩子在这两年时间里失去了对自己的信心!

家长们也不用担心,通过成年人的正确引导和干预,孩子的思维是可以慢慢转变,从固定性思维,慢慢转变到成长性思维。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培养成长性思维呢?这里有几个小方法:

1. 教孩子学习大脑的能力。我们会教孩子学习数学、英文、艺术、体育…但是,我们还可以教孩子学习大脑?没错!我们要教孩子,大脑是有可塑性的。

大脑的构造和神经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经验、学习、和记忆来改变!我们把它叫做“Neuroplasticity(神经可塑性)”。我们可以给孩子坚定信念:只有努力,每个人都可以重新构造你的大脑!

2. 每一个错误都非常精彩!咦?难道还要鼓励孩子犯错吗?其实,小杨老师这里不是鼓励犯错,而是告诉孩子——失败是成功之母嘛!每一个错误,都会让我们离胜利更进一步。

试想一下我们神奇的大脑,会自动总结和记录哪些是正确的路,哪些是错误的路,这样犯过错以后,大脑又会更清晰地往正确之路发展延展了。

3. 积极自我暗示。教会孩子积极暗示,让自言自语也成为一个隐形的小帮手!类似下面这种小海报可以挂在孩子可以看到的地方,加深印象:

鼓励孩子一直保持尝试。把这些海报挂起来,经常跟孩子读一读,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嘛!

4. 让孩子创作自己的激励小卡片。跟孩子一起读相关的绘本,这里有十本不错的关于成长性思维的绘本推荐,有机会的话,可以带孩子读一读:

Your Fantastic Elastic Brain by JoAnn DeakThe Girl Who Never Made Mistakes by Mark PettThe Dot by Peter H. ReynoldsWhat Do You Do With an Idea? by Kobi YamadaWhat Do You Do With a Problem? by Kobi YamadaWhat Do You Do With a Chance? by Kobi YamadaBeautiful Oops by Barney SaltzbergThe Most Magnificent Thing by Ashley SpiresBubble Gum Brain by Julia CookOrdinary People Change the World (Brad Meltzer’s “I am” biography series)

下面是JoAnn Deak 的 Your Fantastic Elastic Brain里面的一页,读完以后让孩子写一张卡片,把对自己有用的激励的话写下来:

5. 做一本成长性思维迷你书。一本有趣的成长性思维迷你书会帮助孩子思考!一起来看看下面这本小书:

拥有成长性思维的人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让孩子写下来一个他所面对的挑战:

与其说“我做不了”!不如说... 让孩子自己想想替换句,给与积极的暗示:

有成长性思维的人相信他们可以通过努力变得聪明。孩子们可以想一想有哪些事情他们可以去努力的呢?

6. 与孩子不断沟通。平时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时候,也要注意提问的方法和方式。家长们不妨试试下面一些问题,并且不断地引导孩子往积极的方面去想:

你今天在学校做了什么来激发你的思考?今天你有什么事情激励你不断努力吗?你可以从中学到什么?这些错误教会了你什么?你今天有没有很努力?你现在在尝试什么新办法解决问题呢?你想要今天做什么挑战吗?你觉得有什么可以改进你的学习?你觉得什么可以提高你的才能?你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 你是哪种思维? ╰

┈┈┈┈┈

讲到这里,大家肯定很好奇自己是哪种思维了吧!下面这个小测验就是小杨老师当年参加培训从讲师那里偷师回来的。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把原文翻译成中文,大家可以带孩子一起来做一下这个小测验:

第一步:判断对错

我不能改变我的智商当我不能理解某一个问题,我会慢慢静下心去想我害怕学术上的挑战别人告诉我:我很聪明学习很有意思我没有动力去学习当我某一个学科没有学好的时候,我觉得我肯定学不好这一门当我考试没考好的时候,我并不沮丧当我不了解一个东西的时候,我觉得很沮丧,想放弃对于我很擅长的科目,我不需要那么努力学习。

也可以参考下面的英文原版的测试题:

第二步:评分

1,3,4,6,7,9,10题:如果是“错”,加一分,如果是“对”,减一分

2,5,8题:如果是“对”,加一分,如果是“错”,减一分

第三步:结果

9-10 分:强烈的成长思维6-8 分:成长性思维加上一些固定性思维3-5 分:固定性思维加上一些成长性思维0-2 points:固定性思维

你和娃们是哪种思维呢?欢迎给我们留言!测出来是固定性思维的朋友也不要灰心——从现在开始,努力让自己转换为成长性思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