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8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四个普遍现象

现今大学生就业处于一个比较平稳的时期,从就业率而言,我所接触到的大学生基本上都能够就业。在这里,我们先不考虑专业对口性,只从就业率来说。

我带了四届大专毕学生,在学生就业过程中,通过学生就业后与我的反馈,我发现在四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第一、想从事幼教、人事、文秘以及行政的学生有很多。

因为很多学生对技术不感兴趣,也对本专业内容不感兴趣,所以对一些职业,她们认为这些岗位,能够很容易入职,要求不高。这其中有部分人是比较适合这个岗位的,但在大多数都不太适合这些岗位,把这些岗位想像的太简单了。

第二、入职后,幻想公司有专人能够教自己新知识,能够有人带,否则可能考虑辞职。

这个在技术入职的学生中尤其普遍,但是公司的其它人员,并没有义务主动去教你新的知识或内容。把太多的希望侧重于有人给人讲新东西,不太现实。有的公司有人带人,但也不是每天给你讲课,而是你遇到问题可以去问,大多情况下还要靠你的自学能力,才能学到新东西。

第三、承受工作压力的能力弱。

我在最后一批毕业生,特意培养了十名策划人员,也就是冲着项目经理这个岗位去的。目前来看,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因为从学校里的项目开始,他们就有了承受工作压力与担当责任的准备。

但从具体情况来看,许多人都感觉压力太大,处理工作上问题的灵活性太弱。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半路打退堂鼓的情况。 例如,我一再要求的会议制度,在一开始执行时,就给好些同学造成了压力,因为原来在学校开会,而对的都是同学,现在不同了,所以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

最让我高兴的是,这些同学现在都在自己的岗位的努力前行。

第四、做销售的同学比较多。

这种情况,一是因为有些学生从性格上来说还是非常适合销售这个岗位的;二是因为销售这个岗位没有什么要求,缺口也大,所以有些专业知识没有学好的同学都去选择这个职位。

销售这个岗位可以做为一个历练的岗位,最多干三个月。长此以往,对学生个人的职业规划没有太大的好处。例如一些卖车、卖房的岗位。

因为是专科院校,不能和本科院校相比。但是我的总体感觉:专科院校的学生里面,有至少20%的同学,是具备本科院校人才素质和能力的。

当我们的大环境不好的时候,我们就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