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小语文”和“大语文”

如觉文章不错转发和大家一起分享

多年来,关于语文学习最糊徐的认识是把“学语文”等同于“学语文课本”。这一认识导致的后果就是师生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学语文课本上,不重视课外阅读。学生们付出许多精力,到头来语文水平却不高。语文水平低下不但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即使是语文课本身也学不好,很多不阅读的学生在低年级时通过用功,语文成绩还不错,但死记硬背之下的好成绩不过是“虚胖”,随着年级增长,越到后来越力不从心。

1.必须建立“大语文教育”概念

为了说清楚这个事情,我认为有必要区分一下关于语文学习的两个概念,我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文字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教育称为“大语文教育”,把仅仅围绕课本和考试进行的语文教育称为“小语文教育”。大语文教育着眼的是能力和素质,小语文教育若眼的是考试成绩。

大语文教育远远高于并大于小语文教育,小语文教育不过是大语文教育的一部分。学好大语文。小语文自然差不了;学不好大语文.小语文最终也不可能学好。

这些年来,很多人之所以在语文学习上对儿童有错误引导,在于概念不清,把学“语文”理解为学“语文课本”.以小语文教育代替大语文教育,甚至把大语文教育和小语文教育对立起来。具体表现就是忽略阅读,只是死抠语文课本——很多教师和家长为了孩子能学好语文课本。甚至不允许孩子读课外书。这样的观念,让语文教育走入死胡同。

2.必须有丰富的课外阅读

小语文教育之所以无法完成语文教育的重任,是因为语文课本的文字体量太小,又大部分是短篇白话文,从小学到高中,所有语文调本加起来,文字总量还不及三部长篇小说。想要通过这么少的文字获得良好的语言驾驭能力根本不可能,哪怕对每一篇课文都掰开揉碎地讲, 也无济于事。叶圣陶就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一些例子” .这是对语文课本比较中肯的评价。

著名学者钱理群说:“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钱先生这里说的学好语文即是大语文教育。有一个事实可以证明钱先生的论断:所有杰出的作家以及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人,他们谈起自己的成长,十有八九会提到大量阅读带来的益处,即他们都是大语文教育的受益者。迄今为止,我们几乎看不到一个人说他的成长归功于小语文学习。

所以,学“语文”不要光学“语文课本”,必须要有丰富的课外阅读。当然,并不是只要阅读就一-定会有好的考试成绩,因为考试也是件复杂的事,很多因素会影响成绩。但如果没有阅读,却可以肯定地说语文一定学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