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9 孫傳庭為什麼打不過李自成?

說到孫傳庭很多網友都知道這個人的的確確是很厲害,是大明朝的都督,打仗呢也幾乎是沒有敗績的,說到李自成呢其實他還真的是屢戰屢敗的一個人,那麼就是這麼大懸殊的兩個人為什麼會出現孫傳庭打不過李自成的情況呢?下面就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揭秘分析看看吧!

作為大明最後一根支柱——孫傳庭死、明朝亡

書生出身的孫傳庭,一出山就擒殺第一任闖王高迎祥,一時間威震農民軍

隨後更是暴揍繼任闖王李自成到只剩不到二十人

此等將才,可謂是大明的棟樑,是可以有力挽狂瀾之能的!

只是,天意是很大的敵人——邊關告急孫傳庭去救,只剩20人的李自成活了下來

只是,黨爭是很大的敵人——與楊嗣昌不和的孫傳庭,削職為民,盡去兵權

只是,時間是最大的敵人——就在孫傳庭蹲大獄的時候,李自成之勢如星火燎原

待到孫傳庭再次出山,那個昔日的小壁虎已經變成一隻食人鱷!

李自成的奮鬥——從闖將到闖王,一個字就是“闖”

都知道李自成是“闖王”,實際上最早叫闖王的人是高迎祥,那個時候李自成是闖將。老牌闖王給孫傳庭收拾了,並押解到北京獻俘闕下

對李自成來說,首先一個是很傷心,畢竟自己老領導掛了,不過也有一個好處——從那時開始,闖王的名號只屬於他一個人!

可是當上闖王的李自成,過得並不好,甚至一度不如當闖將的時候

但李自成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堅信一句話——失敗乃成功之母

最苦逼的時候,李闖王只剩下18個人,跑到山溝裡喝了好久的風,吃了好久的土,才敢出來活動活動,可就是這一活動,把大明給活動完了

如星火燎原一般,李闖王靠著自己的闖字大旗再次號召起幾十萬的隊伍,很多人誓死跟隨李自成,因為李自成告訴他們,人是要有點骨氣的

面對官兵的數次圍剿,哪怕是幾乎全軍覆沒,他都從來沒有投降

孫傳庭的無奈——腐朽的朝廷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數次擊敗農民軍的孫傳庭,可謂是堪當大任,屬於能夠力挽狂瀾的那種人物,但是明朝已經不允許再有失誤了,大廈將傾,雖然傳庭意欲扶之,卻奈何......

一敗再敗的李自成終於從老鼠變成了老虎(滿清幫了大忙)

而對於大明來說,三年牢獄時光讓孫傳庭與外界徹底脫離,再出山已經不是當年的光景了

李自成以勢不可擋的燎原之勢般席捲了整個大西北。然後,很熟悉的場景出現了

1.孫傳庭手中已無精兵,正待訓練兵勇以備戰之時遭遇崇禎下令出戰

2.後勤糧草再次因為天氣及人為因素而供給不足

3.同樣是有人先行帶領部隊撤退,此處不表何人

結果就是——在潼關,這個曾差一點殺掉李自成的地方,孫傳庭力戰而死

為何說這一場景熟悉呢?是因為,之前的盧象昇,好像也是這麼死的,雖有不同,但大抵相似

1.盧象昇部共計5000人,且均為親兵,而高起潛(崇禎安排的監軍)手中有幾萬精兵,卻一兵不發

2.盧象昇領兵出戰,以5000之眾對清軍八萬餘精兵發起了衝鋒,然後壯烈殉國

重新起復的孫傳庭,依舊是那個能征善戰孫傳庭,只是不能以一敵百

可是李自成已經不是那個被動挨打的闖賊了,他可以幾十萬人來搞人海戰術!

決戰?死戰?——已經知道失敗還是要打的一場仗

明知無法戰勝李自成,孫傳庭還是上路了

三年,世界已經不再是那個世界了。李自成已經成長的足夠恐怖,而孫傳庭手中也沒有當年那批能征善戰的精兵

陝西潼關,一個無比熟悉的地方,他曾在此與洪承疇、曹變蛟、賀人龍等名將一同設伏,只是沒能成功殺死李自成

此時,人為魚肉,我為刀俎的情況進行了反轉,但孫傳庭卻沒有選擇

難道可以逃走,然後打游擊以期待捲土重來嗎?答案是不能!

遭受了很多屈辱,還沒能一展抱負的孫傳庭選擇了殉國

約51歲的孫傳庭,在這個曾經他名震天下的地方,結束了他的生命——馬革裹屍

與盧象昇的想法一樣,都是堅決的主戰派

與盧象昇的死法一致,都是決絕之中死亡

所以,他們兩個人都很可惜,真的可惜

如若崇禎再精明一些,有耐心一些,而非用力過猛和反覆無常

如若主和派的楊嗣昌、高起潛能夠公正客觀的對待二人,而非惡意中傷或見死不救

如若......

歷史沒有如果,只有結果

屢戰屢敗的李自成,終於不再懼怕昔日的最強對手孫傳庭

只因此時的孫傳庭,是一隻失去了爪牙的老虎、折斷了翅膀的雄鷹

如此看來,結局註定是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