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别有天地非人间,徐霞客游记中嵩明的唯美文辞

​“桃花流水,不出人间,云影苔痕,自成岁月”,这是徐霞客在游览云南时写下的赞美之辞,成为彩云南最靓丽的名片。​​

​这十六个字,包含并不限于300多年前的嵩明,嵩明的特色,徐霞客有详细记载。我们探寻“千古奇人”徐霞客留下的历史文化印记,关于嵩明,他如此称赞,则更趋唯美,饱含对嵩明坝子、山水和古寺的考录与审美之趣,大美嵩明,呼之欲出。

1.坝子风光:“中环海子,田泽沃美。西邵甸,南杨林,皆奥壤。"

原文:"嵩明中环海子,田泽沃美。其西之邵甸,南之杨林,皆奥壤也,昔皆为县,而今省也。杨林当大道,今犹存所焉。"(徐霞客滇游记三)

徐霞客考录的明代嵩明,分为嵩明州(嵩明县)和古邵甸(昔白邑,今滇源)两个坝子,水系发达,嵩明坝区是牛栏江源头嘉丽泽水系,滇源坝区是云南第一淡水湖滇池源头盘龙江水系。“嵩明这块古老而美丽的,由八河汇入的杨林海子嘉丽泽,是牛栏江水系的上游水源,如今已经成为云南省政府“引牛入滇”工程的源头置换水源。由冷水河和牧羊河汇入的盘龙江松花坝水源保护区,是昆明城市的主要生活饮用水源地。

2.药灵山:"耸秀插汉,环州之山,惟此为最”。

​原文:"登杨林老脊,犹东望而见之,今则南望而见之,皆在七八十里之外。按《志》无尧林之名,惟有秀嵩山在嵩明州东二十里,耸秀插霄汉,环州之山,惟此为最耳,度壑西转,二里,越小溪桥,有村在北陇,是曰壁假。由其西攀岭北上,旋逾坳而西,一里,复下涉壑,又南见天表高峰。时已追及一老人,执而问之,果尧林(今药灵山,后同)也。"(徐霞客滇游记三)

​​

3黄龙山:"石骨棱棱,中峙如锥。州城环之,后山者也”。


滇游记三原文:今谓之黄龙山。山小而石骨棱棱,乃弥雄山东下之脉,起而中峙如锥,州城环之,为州治之后山者也。

昔多小黄蛇,故今以黄龙命名。嵩明旧名嵩盟。《一统志》言,州治南有盟蛮台故址,昔汉人与乌、白蛮会盟之处,而今改为嵩明焉。

4.法界寺:深竹罨门,重泉夹谷,幽寂窈窕。

原文:"出天王殿。又下半里,有一庵当悬冈之中,深竹罨门,重泉夹谷,幽寂窈窕。" (徐霞客滇游记三)。


5、梁王山: 负扆挈领,拥列回环。挈领之势,耸悬中霄。高三十里,为南中名山,远近诸峰,高无逾此。

​​

原文:"西望峰后,下有重壑,壑西北有遥巚最高,如负扆挈领,拥列回环,瞻之甚近,余初以为嵩明之冠,而不知其即梁王之东面也。

邵甸为北道,则近依梁王,最僻而险。余时欲观其挈领之势,遂取道焉。

其壑西南,始遥遇粱王最崇峰之下。

盖梁王东突,耸悬中霄,北分一支,东下为灵云峰,即白马所倚;再北分一支,东峙为法界寺,法界北壑虽与梁王对夹,而灵云实中界焉,故梁王东麓之溪潆注,俱从此出也。

其注东葛勒山,则曰:“在邵甸县西北,高三十里,为南中名山,远近诸峰,高无逾此。”

6.嘉丽泽:海子特大,北有峻山。杨林当锁钥,尧林山扼河口。

​​

​​

《盘江考》原文:"后余至云南省城,过杨林,见北一海子特大,古称嘉利泽,北成大溪,出河口。溪北有山甚峻,曰尧林山。"

​​

滇游记三原文:"其处遥山大开,西界即嵩明后诸老龙之脊,东界即罗峰公馆后分支,为翠峰祖脊,相对夹成大壑,海子中汇焉;其南杨林所城当锁钥,其北尧林山扼河口。海东为大道所经,海西为嵩明所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