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學佛不用好高鶩遠,只須在日常生活中體會|法語

31. 如果飯菜不清淡,寧可不吃。出家人的責任是弘法,而不是應酬。

32. 在聖城,若師父來城時,你出席聽經,平常卻不來做早晚課,聽經也不隨喜,這就是自私,只來“拿”,不來佈施,違背萬佛城基本精神。大家是一體,不能只私人活動,不顧全體大家。

33. 修道的敵人是誰?非魔王,而是自私心。若用自私心,萬事無成。就算有成,也屬虛妄。

34. 用功修道的人,一秒鐘也不可打妄想,所謂“大事未明,如喪考妣。”生死大事沒有了,好像死了父母一樣的悲哀。

35. 佛法深如大海,必須勇猛精進,勤加修習,才能有所成就。

36. 修道要有正知正見,不可顛倒是非。黑白要分清楚,不可魚目混珠,不可濫竽充數,否則,就是邪知邪見,永不成佛。

37. 妄想,明明知道辦不到,為何還要打呢?明明知道是妄想,為何不收拾乾淨?這就是一般人的習氣毛病,明知故犯。說穿了,就是看不破,放不下,執東執西,著男著女,把寶貴光陰浪費掉了。

38. 慈悲源於自性,無須半點矯揉造作,不是故意去討好人,這就落於虛偽。人一天一天長成,慢慢會懂得其理,心裡自然會生出慈悲,不用故意採取什麼行動。故意慈悲,流於諂媚;故意不慈悲,又變成冷淡。太過猶如不及,凡事要行中道,即是無心無念。

39. 學佛不用好高鶩遠,只須在日常生活中體會。“平常心是道,直心是道場”,求遠必自近,求高必自低,就在日常一舉一動中,能鍛鍊自己與一般人不同,就是個好的佛教徒。

40. 佛教徒要注意因果,凡事要小心謹慎,不能隨便毀謗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