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66岁北大教授跨越13小时14000公里的硬核课堂!

燕园有一名师,任教三十载不下讲台。

在北大“流传”的各版本好课推荐名单中,总有几门历史课名列其中。

这些课程的任课教师都是——

北大历史学系教授 阎步克老师。


2018年,北大专门设立“教学成就奖”,奖励为人才培养做出重要贡献具有很高声誉和影响力的资深教师,阎步克老师是首位荣获该奖项的教师。同学们不论来自什么专业背景,都想走进他的课堂,听他讲解纷繁歧异的历史现象。他的课一向是“一座难求”。

1988年留校任教,如今66岁的阎老师,每学期都坚持承担教学任务。然而,受疫情影响,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变得有些特别。到北美探亲的阎老师,因双方航班停飞暂无法回国。于是他成为了线上“主播”,坚守在一方“讲台”,开辟了跨越13小时时差、14000公里的在线历史课堂。

这学期,阎步克老师一共参与讲授四门线上课程:“中国古代的政治与文化”“中国古代官阶制度”“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历程”“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研讨”。

开设的四门课中,旁听和选课的同学都有,400余名的学生和老师一起克服困难,共同学习历史知识。

北京时间晚8:00 美东时间早7:00

“在推迟开学期间,学校提供了若干‘不停学’的方式,如直播、录播、慕课、研讨、教室等,供教师酌情选择。我决定先尝试‘直播’方式。”

阎老师借助classin平台为同学们直播授课,同时也在北大教学网上,尽可能提供更多的课程信息与学习资料。北京时间与美国东部时间相差13个小时。因疫情影响暂无法回国的阎老师为了不耽误同学们的课程进度,时差也要努力克服。

“《中国古代的政治与文化》《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历程》两门课,我跟学生约定北京时间晚8:00上课,对我则是早7:00上课。这就要在头一天的晚上做好准备,早上提前起床。”

“也许还要直播若干周,我将继续努力。”

“对我这样奔七十岁的老年教师,这是一次新尝试”

说到线上教学,阎老师称之为一场全新的体验。“对我这样奔七十岁的老年教师,是一次新尝试,需要学习摸索。”面对直播视频软件的使用,阎老师做了很多功课,包括尝试一些直播平台。

“作为老年教师,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技术不够敏捷,花了很多时间下载、安装和摸索,以及跟助教反复演练,总算在正式直播之前,初步掌握了操作方法。”


目前已经顺利完成了两周六次课程的讲授。

“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课程直播界面

与面对面授课大不相同,线上平台没法直接感受课堂的气氛,并获取全体同学们的实时反映。直播时面对的是授课的影像和课件,和“台上”的6位同学。

“若逢他们关闭了摄像头,我一时就有‘面对旷野’上课的感受。”这样的形式,听不到同学们的笑声,也看不到表示理解或者疑惑的表情,与多年的线下授课体验相比,多少还有点不适应。

不过阎老师探索了同学们轮换上台的方式,让大家都通过摄像头互动,增强了双方的体验感。

“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课程直播界面

“线上教学的classin平台还提供了一些线下教学不具备的功能。”阎老师很好地适应了崭新的教学方式,并且还发现了一些新的亮点。比如:同学们可以随时在聊天窗口中进行评论,实时表达疑问、联想、感受以及评价等。就类似“弹幕”的效果,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

“总希望幻灯片更精美、更精当,更好地反映教学内容”

听过阎老师课的人,总对他的PPT印象深刻。

在阎老师的PPT里,各种史料、图片、表格、示意图等经过精心加工,抽象的内容一看便解,不太容易听清的古文也一目了然。

在探索新鲜的线上授课平台的同时,对于授课内容的质量,阎老师也是绝不懈怠。每次备课都要有所改进,这是阎老师一直以来给自己的标准。

为了给同学们提供更好的上课体验,阎老师做了充足的准备。开课之前,他为《中国古代的政治与文化》《中国古代官阶制度》《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历程》三门课程提供了课程介绍、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表、PDF课件、参考书目录,以及参考书电子版下载等内容。

《中国古代官阶制度》的课件积累了很多轮,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修订,他重新制作五六百张幻灯片。“出于多年积习,总希望幻灯片更精美、更精当,更好地反映教学内容。”

为了便于同学们的预习和复习,阎老师将本学期这门课的内容都整合成PDF版课件,此外还有100多种多年来通过各种方式搜集的电子参考书。

“在疫情期间,选课同学既不用出门借阅购买,也不用着网上搜索,在北大教学网上就可以直接下载阅读了。”

“与五千年的历史与文明对话,是值得珍视的机会。历史学系的四年时光,你不会毫无所得”

这是阎步克老师给所有历史学系学生们的寄语。

我们期待:繁华烂漫时,回归燕园,再一次走近阎老师的课堂,共同打开中国历史的深邃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