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姑父,什么时候还那两万块钱”“别着急,反正你家又不缺钱”

有句老话说“亲戚不共财,共财两不来。“亲情掉进钱眼里,就容易产生隔阂和猜忌,小心翼翼的相处便不再是纯粹的亲情。

​2009年上大学,爸爸脑血栓住院,二姑家勉强借了3万元。

2014年结婚的时候,终于还清了3万元。

2015年,由于贷款买房,家里没有多余的存款。二姑来家里借钱,说要买房,张口10万。迫于之前向二姑借钱欠下的人情,我们东拼西借,勉强凑了5万。

结果,二姑嫌少,翻脸不认亲,到处说我们不知恩图报,路上遇到也不打招呼。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样的亲戚不要也罢。但理性些看,这件事根本无法衡量对错。这一切,只是当初借钱结出的人情恶果中千万分之一吧。也许这一辈子,都还不清人情债了。

​借钱见人心,还钱见人品,此话一点也不假。

爷爷病重离世时父亲大概二十岁左右,前期因为给爷爷看病四处奔走花光了所有积蓄,所以父亲决定做个小本生意,卷土重来希望能多赚点钱,但是需要本钱。我父亲是个很要强的人,他几乎从没问亲戚朋友借过钱,无奈这次捉襟见肘,最后决定问亲戚借五十块。

第一次他问自己的叔叔,叔叔打了个哈哈,支支吾吾,我爸只得失落的回去。第二次我老爸找了刚结婚的姑姑,相对来说姑姑一家家境还算殷实,勉强借给我老爸五十块,那时我爸真的非常感激他们。

​然而就在借钱之后一个星期,姑父就来找我老爸,问我爸上次借的钱打算什么时候还。当时我爸在和满屋子的供货商谈生意,公然被人“逼债”这种事真的很尴尬,而且当时我爸还是个二十几岁的愣头小子,连忙说这两天就还上。

于是我老爸把这一个星期以来起早摸黑赚的钱第二天就送过去了,因为不希望这么丢脸的事发生第二次。但是这件事过后两家人没有闹翻,更没有变得很亲密。

就在好几年前,姑父得了胃癌,要入院做手术,老爸借了他们两万。可是直到现在,即便这件事过去了那么久,即便他们每年过年都要来家里做客,都从来没提过还钱的事。

大概善良的人永远忘不了雪中送炭的那一秒,但是失去利爪的好心容易被利用,然而也就是我父亲那打心底的善良成了姑父借钱不还的筹码。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不要借钱给别人,你不仅可能会失去本金,也可能会失去朋友。

那这句话在中国人最注重的亲戚关系中是否适用呢?我想情况会更复杂。在传统思想里,金钱通常被视为「粪土」,好像感情越好就越不能谈钱。但是现实社会中,钱是在社会上立足的基础。没有金钱的支撑,就连父母子女、夫妻情侣、亲戚朋友等关系都很难维持下去。

那该如何做才能谈钱不伤感情呢?我只有一句话送给大家:需要钱尽量找市场化的解决手段,人情债能不碰就尽量不碰。

​宇宙很公平,天下也没有免费的午餐。

无论如何,请不要把任何恩惠都看作理所当然。

所谓羁绊,不要让它因钱而起。

能用钱解决的,尽量不用人情。

人情贷的利息看着很低,实际上它可能是你一辈子都还不起的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