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從貧困村“蝶變”看興國鄉村振興

客家新聞網 李玲

“感恩黨的好乾部,真幫實扶拔窮根;全村人民齊上陣,共創美麗致富路。”一首熟悉的興國山歌,劃破了興國縣隆坪鄉高園村的寧靜,訴說著人們甩掉“窮帽子”的脫貧路。

高園村位於興國縣隆坪鄉南大門,轄13個村民小組547戶2257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5戶319人,山地面積4269畝,耕地面積1505.18畝。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高園村“兩委”緊盯貧困戶脫貧和貧困村退出目標,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狠抓整村推進,各項工作呈現啟動快、進展順、效果好的良好態勢,實現66戶301人脫貧、整村退出的目標。

改設施 村莊環境大變樣

生活在高園村的村民們,最近都感覺幸福指數不停地上升。以往村裡垃圾成災,交通不便,村容村貌髒亂差......如今搖身一變,儼然一幅秀美鄉村之景。

“金葉新村建設正有序推進,到那時村容村貌又將提升一個檔次。”高園村書記黃奕榮告訴筆者。在村委會任職以來,村子一點一滴的變化他都看在眼裡,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高園小學一角。

高園村把村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環境的一項重要內容,緊緊圍繞貧困村退出“九項指標”目標,統籌協調,整合資金,加大投入。截至目前,全村共完成主幹道路建設3.65公里,自然村100%通水泥路直達,硬化進戶道15.4公里,涉及農戶208戶。硬化河堤護坎800米,完成農飲管網延伸提升工程,解決了全村飲水難題,全面開展村莊環境整治,著力開展河道清理,垃圾分類處理模式卓有成效,長效機制正常運轉,縱深推進空心房拆除工作,到目前為止共拆除空心房8225㎡。新安裝路燈209盞,美化亮化了村莊面貌。

強產業 群眾收入穩當當

“以前,我們村啥都沒有,大家都得靠外出打工養活家裡,村裡剩下些老幼病殘,愈加貧困。現在村裡有了產業,既能照顧家裡又能有份收入,方便了許多。”高園村村民劉功興去年將自家的2畝土地流轉用於村裡的花卉苗木基地建設,除了收取租金,妻子也在基地務工賺得一份收入。

花卉苗木基地師傅正在捆紮裁剪造型。

除了產業富民,高園村還藉助鄰村,開啟“抱團發展”的脫貧模式。今年4月,60歲的郭修桃從隔壁龍下村領回50只灰鵝,如今大部分灰鵝長勢良好,再過一個月便能全部出售。據他介紹,龍下村灰鵝基地採取統一引種、統一防疫、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的模式,為自己解決了後顧之憂,收購後加上補貼,每隻灰鵝最少可以掙到50元,家裡又多了一筆收入。在村支“兩委”的帶動和鼓勵下,高園村越來越多的村民搭乘“抱團發展”的東風,開始嘗試養殖。

在脫貧攻堅中,高園村積極培育產業,創新“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拓寬群眾增收渠道。根據傳統產業優勢,高園以特種養殖(養蛇)、蜜蜂養殖、生豬養殖、蔬菜藥材種植為龍頭,以村級光伏發電站為依託,緊緊圍繞貧困戶脫貧摘帽目標,推動產業落地開花,為脫貧攻堅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重保障 村民生活節節高

“感謝黨和政府的幫助,讓我餘生也收穫滿滿幸福。”近日,正在接受專業護理照料的五保戶老人劉建柳感慨道。今年70歲的他因年邁無人照顧,村裡通過摸排瞭解情況後,將其安排到鄉里的敬老院,並面向社會募捐了三萬餘元為劉老聘請了專業的護理人員在身旁照料。

高園村保潔員正將生活垃圾統一運往處理點。

在整村脫貧中,高園村因戶施策,精準發力,“兩不愁三保障”獲得新成效。高園村幫扶幹部堅持把握“輸血”與“造血”並重理念,找準貧困戶致貧原因,對症下藥、因戶施策,精準發力。為每戶貧困戶找到適合的脫貧發展路子。對有富餘勞動力的貧困戶,有序開展勞務輸出和安排公益性崗位;對有一定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集中開展技能提升,其中參加月嫂培訓5人次,花卉培訓2人次,工匠培訓5人次,讓貧困戶掌握1至2門實用技術;對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引導農戶產業貸款入股分紅,盤活資金,增加收入;對因病因災因殘致貧的特困戶和分散供養五保戶,實行低保金、五保金、殘疾人補助和村集體經濟兜底,確保扶貧見到實效。

丟掉“等靠要”,貧困戶有致富的信心和決心,才能加快脫貧步伐。在脫貧攻堅的大潮中,高園村越來越多的貧困戶通過自身努力,投入到脫貧致富的道路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