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魔鬼阵地“方先觉壕”,让日军感到了死亡的恐惧!一次死600日军

“我军既无法靠近,更无法攀登,此种伟大之工事,实为中国军队多年以来与我军作战智慧之结晶”

这是日军战史中对于方先觉壕的评价,也是本文话题,今天特在此向大家讲述这个曾经令2万余日军命丧壕下的魔鬼阵地——方先觉壕

1944年6月23日,衡阳保卫战爆发,方先觉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军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攻防拉锯战,坚守47天,这是中国抗战史上敌我双方伤亡最多、中国军队正面交战时间最长的城市攻防战,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

  衡阳保卫战期间,衡阳守军设计了一种防御工事,被称作“方先觉壕”,它让中国守军占据地利,让日军死伤惨重。

方先觉壕简单来说并不是什么复杂的工程,简单来说,首先是将山体面向日军进攻的方向削成绝壁,成为一个90°的直角让日军无法直接拿下阵地

方先觉壕的绝壁完工后,挖出来的泥土会填至外壕,形成一个壕底,使本来就陡峭的壕体更加难以攀登

由于这个工程十分浩大(有两万三千民工参与修筑),所以在如今的衡阳老城区仍有部分残留,如今的部分方先觉壕遗址已经被列为文物。

只是由于时代变迁,壕体的地貌已经改变,仅存当年的峭壁工事

而外壕与主阵地并不就是一个完整的“方先觉壕”,在方先觉壕的前方,守军还会设置连环的地雷区,障碍物区,阻滞日军进攻,在外壕的壕底还放置倒刺,如果日军突破障碍物和雷区进入壕底,成捆的手榴弹又会从天而降

“方先觉壕”的俯视图。

日军在通过这一个连环的阻滞区域时,同时还会受到阵地上守军的侧射火力和步枪阵地的火力压制,其伤亡程度可想而知

可能会有人问,这么难打的阵地为何不绕开呢?

此图为衡阳保卫战遗留下来的军事地图,被我标记了红色边框的区域都是当年修筑了“方先觉壕”的阵地,非常密集,扼守进城的必经之地,无法绕开

此外 衡阳城其它方向的防御我会在后面说明

假设,日军绕开一线阵地的方先觉壕,进攻后方的方先觉壕,则会受到两处守军的前后夹击,同时还将受到后方炮兵部队的轰炸

同时,方先觉壕都处于高地之上,可以俯瞰日军进攻方向,同时每个不同的方先觉壕的连接部往往都有池塘水田,以及守军设置的障碍物,日军若实行迂回作战,无异于自杀式进攻

而这样的的阵地,其实也并非无敌,日军在进攻方先觉壕的过程中,大概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种,搭设云梯,这也日军无可奈何之下用的最多也是最笨的一种方法,因云梯本就容易被炸断,此种方法没有过多的奏效。

即使日军有部分士兵越过了方先觉壕,也必须占领制高点以压制守军,而制高点往往有一个极其坚固的碉堡,守军在外壕失守时则会发动反冲锋,万分危机之时能够机动的后备部队也会增援一些重要阵地,这就出现了守军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而日军每次进攻都要付出惨重代价。

第二种拿下“方先觉壕”的方法就是用炮弹将外壕炸成斜坡,这种战术是可行的,据史料记载,衡阳城西南的虎形巢阵地,就是因为在连续二十多天的战斗中,原来的陡峭山体被轰炸成斜坡而最终失守。

因为守军可以在战斗间歇修复壕体,同时即使一处阵地失守,守军仍可以退到后方修筑的相同阵地中,并且,越靠近城区的阵地越是坚固。

方先觉壕的大致示意图

阵地可以之间互相连通,相互支援,形成一个棋盘状的要塞式综合阵地

而还有一种方法,也就是日军这支部队最擅长的毒气了

衡阳守军的部分阵地确实因为毒气而失陷,其中以张家山与五桂岭阵地的守军最为惨烈,衡阳保卫战期间多次整建制连队全军覆没大都是因为日军的毒气进攻,不过毒气并非任何时候都能使用,所以毒气并未彻底动摇守军的防线。

如今的方先觉壕大致区域

当时的衡阳城防大致如下,方先觉壕保护了衡阳城南与西南,而复杂的水域也像一个天然屏障保护着衡阳城

城西的水塘和农田则被守军挖掘至互相连通,并建造地堡封闭田间小路,而衡阳城区的一些坚固建筑则被改造成为火力点,同时将汽油倒入江内防止日军渡河,一个完整的城防体系,让衡阳一整座城市成为一座要塞

方先觉壕是10军直属工兵营陆伯皋设计的,把衡阳制高点张家山削成绝壁,陆伯皋还曾挖掘一个大陷阱,让600多日军掉了进去,然后用机枪把日军全部击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