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生17岁教中学,21岁教师专,32岁任重点大学教授,34岁进清华

曾经一个时代,高考这座独木桥难倒不少英雄汉。

一些学习尖生因为一次考试失利而被大专录取,从专科学校开始了踏入高等教育的艰辛之路。

在江西抚州曾经有一所专科学校叫临川师范学校,后改为抚州师范学校,再后来在1977年更名为江西师范学院(抚州分院),这个时候学校开始招生专科师范生。第二年,这个学校迎来了一个宜黄学子。

这个优秀的数学专业大专生在这读了三年,17岁时从学校毕业。毕业一年后,他的母校又改名为抚州师范专科学校。而他离开校园后,分配到了家乡的宜黄一中当中学教师。

在家乡做中学数学老师将近四年中,他没有忘记对专业知识的自学与钻研。

终于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这位术业有专攻的人在21岁时回到抚州师范专科学校工作,当了名大专教师。

师专四年过去,由于科研成果突出,25岁的他被调到江西师范大学,担任大学教师。

在江西师大埋头苦干了7年,他取得了更加优异的学术成绩。其中,30岁时他获得第4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并被批准为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

32岁那年11月,他从南昌转到南京工作,在当时的重点大学、211高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担任教授。 33岁时,他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在南航工作了15个月后,作为年轻有为、出类拔萃的青年学者,34岁的他凭借实力,进入清华大学担任教授。

在清华园的十年半时间里,他担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一边从事教学,一边主要进行形式化方法、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任职清华大学期间,他成为了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那个时候,他也赢得了不少荣誉:40岁时,他凭借科研成果“面向复杂特征的形式化方法及其逻辑基础”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41岁时,他与人合作的项目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43岁时, 他的研究成果获中国计算机学会王选奖一等奖(部委级一等奖)。

这个在量子计算、程序设计语言的语义学, 人工智能中的逻辑领域取得原创性成就的大牛就是应明生教授

44岁那年9月,应明生教授去澳洲,担任悉尼科技大学杰出教授,还担任量子软件与信息中心研究主任;同年,他与人共同完成的“非经典计算的形式化模型与逻辑基础”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并担任Artificial Intelligence Journal(《人工智能》杂志)编委/副主编。

46岁那年1月,他成为悉尼科技大学理学博士,同时还兼任国际模糊系统协会副主席。

54岁那年11月至今,应明生教授进入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担任学术副所长,组建一支精干的量子软件研究队伍,并兼任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导及复旦大学兼职教授等职。

从潜心研究终有大作为的专科生成长为一名国际量子程序领域的著名学者,他在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方面成果丰硕,尤其是在量子程序验证、量子计算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应教授的研究兴趣是量子计算、程序设计理论和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近10年来,他致力于系统地建立量子程序设计的理论基础,包括能够发挥量子计算特有优势的程序设计模型、量子程序的分析与验证方法。他不仅在进程代数中的拓扑方面,提出了进程代数中的一种拓扑理论,描述了并发系统的近似正确性与进化过程;而且在量子程序的Floyd-Hoare逻辑方面,他为量子程序建立了包括部分正确性与完全正确性的Floyd-Hoare型逻辑,特别是证明了其(相对)完备性。

近年来,他承担了量子程序设计理论和方法方面相关多项部委级、国家级课题,著有《过程演算中的拓扑》、《量子编程基础》两本专著,在著名国际期刊和会议发表100多篇论文,为学科出力甚多。

目前,应教授主要从事形式化方法、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中的逻辑学、模糊逻辑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1、师资--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2、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工程学院

3、6月20日 应明生:Reasoning about parallel quantum programs_华东师范大学-免费考研网 2017-12-03

4、9月18日:应明生--2019-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