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 SCI 论文有多难?

一,SCI 论文论文的发表过程需要经历哪些



1、最好的方法,还是模仿别人的论文写作,想出来的然后去投稿,我们写的方法都是针对一部分的,不是全部的。自己需要针对符合自己的方法,去投稿之后,就会收到审稿人的修改意见,然后拿一个本子去接下来,哪里写的不好,然后反复来之,这样会让你的想作水平大幅度提升。为什么有进步投稿就差不多可以发表的论文呢,因为他们的经验读,他们也是在不断投稿中间进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有数据之后,不用急于去写实验数据。首先吧数据汇总进行分析,然后在这份文章里面,我想说明什么,我的观点是什么,我的结论是什么,我希望读者记住什么。很多论文就是我做了什么实验,发现什么发现,得到什么规律,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太平淡了。

3、一份好的论文,审稿人看了论文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疑问,

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疑问,比如,干什么事情都是要目的的,做实验也是,我做这个实验是为了得到什么信息,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为什么不用别的实验,这个实验为什么是最优的实验,用别的方法是不是也可以得到一样的效果。这些东西在文章里面体现出来,审稿人读者就不会也疑问。

4、论文需要有完整性,一个论文有理论,有实验,结论。这个基本性质论文都有。比如有一个东西,你用到a上面,然后用到b上面,然后用到c上面。这样无非说明这个东西,可以在很多东西上面使用。但是完整性就不好了。冲淡你自己的主题。

5、理论深度,很多论文的理论分析,都是引用,推测,没有设计自己的一套实验去证明 自己文章里面的理论。还有就是验证,没有深度,比如催化论文,都是加入什么东西,提高催化效率,但是没有说因为什么提高催化效率了。他的反应机理是什么。

6、确定文章的卖点,有的文章没没有创新点,就是吧别人的数据汇总分析,得到什么规律,也可以发表。确定卖点是什么比如机理研究,催化效率,新技术涂层。如果卖点搞错了,论文就发表出不来。还有实验数据,只要最需要的,最重要的。不用最漂亮的数据,要的赶紧数据漂亮,然后加在文章里面,感觉做的很好,确实不然,那些会冲淡自己的主题。



二、SCI论文的分类

1. 入门级SCI,代表成员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IF 2.2)。

我心中的入门级SCI影响因子一般是1-2左右的,同时领域比较窄,偏重应用,基础研究较少。这一类我审的最多的就是上面这个啦。一般这类文章我心里就预期不会太高,不指望能看到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发现,所以对工作的novelty其实要求不高。比如你可以只研究如何改进一种常见高分子材料的机械性质。但同时这类期刊又是正八经的SCI,所以发出来总要对得起读者吧。于是这类期刊文章我在审的时候会首先看结果的原创性。文章中的数据和分析必须是首次发布的,妄图重复利用数据的肯定是见一个拒一个。另外,文章中不能有重大错误,核心的概念和公式一定要写对写清。有些人可能觉得这不是当然的吗,但根据我的经验还真未必。我审过不少国内重点实验室送来的文章,文中所阐述的基本概念作者都没搞清,比如把一类特定polymer的性质当成所有polymer的共性,最后被拒掉,十分可惜。但总的来说,这一类SCI期刊还是比较好中的,原因就是工作量的比重大于创新性的比重。我认为一个平均资质的博士生在一个正规实验室学习5年应该都可以产出1、2篇。

2.进阶级SCI,代表成员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IF 6.6)。

这一级别的期刊已经是业界广泛认可的了。比如上面这个我经常审的,已经是中科院一区垫底杂志了。投中这种杂志可以在简历上加分不少,同时不少学校也会提供奖励。相应的,我在审稿时也会对文章有比较高的要求。首先就是novelty,具体来说文章里的内容别人不能做过,你自己也不能做过。有一些大佬的文章来了,一看和之前做过的很相似,也是一样拒掉。所以说这类文章的reference我是会挑着看的,而且还会翻作者的简历,看有没有相似的研究。过了这一关接下来就是实验方法和数据了。相比之前一档这一档对内容的准确性和严谨程度要求更高了,数据采集或分析有误都可能是致命的。而且一般这类期刊开始编辑都会提供一个参考的通过率,所以reviewer是会有意识拒绝不太好的文章的。总结来说这一档SCI需要一定的新颖度,同时要科学严谨,这就要求作者的选题正确同时具有良好的学术素养。我认为博士阶段发至少一篇这类文章是一个合格985博士的试金石。



3.国际知名级SCI,代表成员ACSNano (IF 13.9)。

这一级别一般在中科院分区中大类小类都稳居一区,是申请各种头衔的必备武器,往往也是教授们的代表作。从这里开始,文章就不能仅仅是新颖,还要精彩了。除了要达到之前说过的要求外,我在审稿时最常问的问题就是: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在哪里?如果不能在文章中找到明确答案,通常我是会建议拒掉或转投的。同时,这类文章数据不但要准确无误,质量还要高,作图还要美观,需要大量时间投入。总结来说,这档文章是一般教授也要打点十二分精神面对的,投稿难度相当高。

4. 顶级SCI,代表成员CNS。

水平所限这类期刊就没审过了,只被审过。窃以为IF 25以上才有资格算作这类当中的一员。评审的标准是什么呢?每个期刊可能都有所不同,但是我觉得做到一点肯定能过,那就是让reviewer拍着大腿说:“哦,原来这个问题可以这么解决啊!”对于绝大多数科研工作者来说,这类文章都将是呕心沥血之作。很多业界大佬可能毕生都没发过这些文章,不是因为水平不够,而是所研究方向永远无法让人拍案叫绝。



以上结论仅从个人经验出发,但是还是能代表一些普遍趋势的。从编辑部反馈的意见来看,绝大多数情况下我和其他reviewer的意见都是一致的,很少出现一个吹彩虹屁一个死也不给过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