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 缺点 终点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是终点前的悔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白玉微瑕最可贵……是对缺点最好的诠释;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重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老子对起点、对基础的描述。


看起来缺点,起点和终点之间似乎并没有什么联系,然而我认为,缺点是终点的起点,起点是缺点,出发便是终点。

缺点——冥冥之中的起点

在人的一生之中。对于自己的成长中那点经历,谁还没有个事必躬亲?没有人能替你走你的路,一步一个脚印踏出来的那才叫人生。对于别人,对于家庭,甚至对于孩子,你大概都可以发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不用全心全意地兢兢业业,毕竟人无完人,从最自私的角度讲,除了自己,其他的都是别人。而人,往往都是自私的。


自私就是情绪的根源,对自己自私,对别人便一定有不能宽容的地方,不能宽容会让你处于情绪失控状态,失控是品格最近的敌人。你的这种情绪不能宽容的地方便是你在对方身上认证的缺点,这样的让你失控的缺点便是你们之间关于这一链接的终点,你的大脑大概率不会允许你所不能容忍的别人的缺点继续在自己的心里占据一席之地。这就是人,一个有情绪的人,一个能够被把别人的缺点放大一点,然后拚弃掉的人。

很多时候冥冥之中我们都在默默地做着这种工作——在自己的大脑中拚弃掉自己所见到的不愉快的那些东西,为的是让自己更快乐一点,这就是自私。判断者把对于不符合自己认知的那些别人身上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是抱有偏见的——即使那可能是真正正确的东西,但人们依旧会把它看作是缺点,很多时候自私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不能准确的认识别人身上那些有用的东西。


虽然俗话说“人有失足,马有失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正是这样对自身缺点的大度才是一个人最可惧的地方,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最终的决定权是在自己的手里的,是在你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自私里的,累积的自私便是累积缺点,这样的缺点像蚂蚁一样,决大坝于瞬息,倾高楼于千钧。这样的缺点是带有毁灭性的缺点,是融合了终点和起点的缺点。缺点,便是起点,是终点的起点。

在终点出发


有的人,走着走着就散了,这不只是一句歌词,更是人生的现实。这让我想起小学学过的那篇文章——骆驼寻宝记——一篇写给儿童的文字。学之时不懂,懂的时候很残酷,原来那可能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猪羊牛马,鸡鸭鱼鹅,虎豹豺狼……像极了人类,披着兽皮的人类。

人的一生,有各种各样的起点,从孕育的那一刻开始,便在不断的追逐。和寻宝的一样,或中途加入,或一起出发,为了虚无缥缈的宝物,踏上旅途。可有的时候,时间就是会和人开玩笑。人们总想,走出半生,归来时仍是少年,还带着一大笔钱。可谁曾想归来时,更多的只是断壁残垣和向天再借五百年。当明白投入和产出,很多时候都不是对等的的时候,才发觉当时出发便是一个错误。恍恍惚惚,回到起点,能爬起来的,大多到不至于无疾而终,只叹前路漫漫,何处堪行?而躺在原地的,那一堆黄土白骨,怕只有清风愿拂。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按照这个观点,起点和终点永远本是永远也不能处在同一状态下的。可若踏进河流本身就是一个错误,那么也就没有能不能的问题了,起点的错误会直接判定终点的无效,走得远除了让回头更难之外,别无用处。所以有的时候起点若有缺点,出发便是终点。

当起点决定终点时,就像数学里的映射一样,是一对一的决定。当起点等待终点时,就像语文里的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一样。起点和终点,都是缺点的归宿,起于起点,终于终点,便为缺点。有缺点的起点,走起路来多少有些颠簸。而终点是所有人的寄托,那里有梦,那里是梦。困难不会放逐,千里亦可徒步,九层虽高,心尤未悔。向终点,向起点,向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