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嘮叨對孩子學習好不好?

範佛


從實際情況來看,家長的不斷嘮叨對孩子的教育是會起反作用的。我們知道,孩子的教育一直是家長的牽掛。因此對於孩子的學習來說,家長是最為上心的,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再出色一些,所以家長們面對孩子的一言一行時,更多地採用是語言的交流。

我們所面對的孩子已經不再是那個你隨便說的孩子了。他們有自己的思想,雖然這個思想並不成熟,他們有自己的理解,雖然他們的理解可能很幼稚,他們有自己的想法,雖然他們的想法有些不切實際。但是作為一個完整的人來說,我們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就要平等對待。

孩子在小的時候,家長們說的最多的就是上課認真聽講,注意安全,這樣的話家長們肯定每天都在囑咐孩子們,當孩子們年齡越小的時候,他們聽進去的就越多,就越能按照囑咐去做。

當孩子逐漸長大,尤其是初中甚至是高中的孩子們,他們正處於叛逆期或是青春期的階段,他們想人格的獨立,卻又不能真正獨立的時候,家長如果再每天這樣叮囑的時候,作為孩子他們的心理一定會有逆反的情緒,他們會想家長怎麼還對我不放心呀,怎麼這麼煩?

其實隨著年齡的增加,作為家長我們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我們的語言和方式要轉變,因為我們的孩子在一天天地轉變,因此我們也應該隨時變化,以應對我們的孩子的變化。

作為家長要給孩子自己的空間,多采用商量的語言,而不是更多的命令的語言,這樣對於孩子來說,家長再多的話也不覺得嘮叨了。


說文寫作


再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很多家長都有一些小毛病。其中最為典型的是嘮叨。我們家長認為,孩子還小,有些東西記不住,要不停的嘮叨,讓孩子反覆聽,才能夠記住。其實這是一種誤導。孩子對於父母的話其實也是有選擇性的聽的。並不是所有的話都會聽,也不是所有的話都能夠記住,對他們來說,需要記住的你說一句就記住了。他們不想記住的,你說一百遍他也記不住。

我父親就是一個非常非常嘮叨的人。小時候,那是80年代的事情了,我們生活在農村,但是父親當兵之後分配到縣城上班。那個時候只能跟隨母親的戶口在農村,於是父親就每個週末都會回家。縣城離家有30多公里,為了省錢,父親每次都是騎自行車來回,每次需要2-3三個小時。每個週末我們都在村頭盼著父親回來,但是有時候又不希望父親回來。盼著回來時因為每次父親回來都會給我們帶很多好吃的,那個時候農村還很窮,每個星期能吃到一點麵包是最大的幸福。但是,我們有怕父親回來,因為,每個週末,只要父親回來,週五晚上就是父親的政治課。他會把我們姐弟三人叫到一起,開始給我們上政治課。其實,每次內容都是一樣的,要我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給我們舉很多他們廠裡面讀書好的孩子是如何讀書的,讀完之後怎樣考大學的,又是怎樣工作的。反反覆覆的將,每週都講。開始我們聽不懂,慢慢地聽懂了,慢慢地就煩了。不想聽了,但是,又不敢說不聽,於是每週就是人在心不在焉。後來,父親每次政治課的內容我們都能夠背下來。應該說,從開始的新奇,到後來的反感,再到後來的無奈。我覺得效果不是很好。但是說實話,我們還是記住了。不過,我講的是那個年代的事情,那個時候,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還大多數是棍棒教育,聽話就好,不聽話就是鼓棒伺候。

現在時代變了,孩子的教育再也不能像以前了。現在孩子對事物的理解很多時候並不比父母差。孩子成熟的更快,更早。父母已經沒有那種教育孩子的權威,所以,嘮叨的作用小很多了。總體來說,現在對孩子嘮叨是不好的,作為父母應該更好的和孩子溝通,而不是通過嘮叨的手段,如何與孩子溝通,我想主要通過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與孩子情感溝通

要想和孩子溝通,首先要與孩子建立起一種良好的親子關係。只有這樣,孩子才願意與你溝通,也願意聽你的話。有時候,教育並不需要居高臨下的家訓,而是更多的在交流溝通中潤物細無聲。

第二,父母要多學習育兒方法

父母教育孩子不能根據自己的父輩的教育方法傳承。而是要根據現在孩子的特點採取現在的手段,父母要多學習教育的方法。用現代的方法教育孩子才是正確的。

第三,父母要多學習知識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現在小孩子的知識掌握速度越來越快,很多父母的知識體系已經趕不上孩子的知識體系。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就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沒資格教育自己。因此父母應該隨時緊跟時代跟孩子學習掌握相應的一些知識,從而在溝通的過程當中能夠有的放矢,言之有物,才能讓孩子信服。

我是義哥,歡迎關注義哥說教育。一起談談教育問題。


義哥說教育


在學習上,家長經常會有各種嘮叨,什麼“”該寫作業了”,“”別玩了”,“”這麼磨蹭”,“說多少遍了”等等。這些嘮叨有效果嗎?短時間看可能會有效,長期來看無益甚至有害。

1.家長經常嘮叨,會讓孩子習慣和依賴家長的提醒,家長看的緊,孩子就多學點,家長一鬆勁,孩子成績就下滑,無意中給孩子養成了被動學習的習慣。長期被嘮叨的孩子,往往缺少責任感和獨立意識,變得懶惰、散漫、不敢擔當。

2.經常嘮叨的家長,往往培養出拖延症的孩子。因為嘮叨意味著可以等一等,拖一拖。

3.家長的嘮叨經常會伴隨一些要求,不信任甚至指責,往往換來孩子的反感,生氣,甚至不尊重。長此以往,不僅會影響親子關係,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和人格的發展。

4. 愛嘮叨的家長,很多時候自身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情緒焦慮,控制慾強,患得患失,愛攀比,不自信等。家長在嘮叨過程中,不自覺將這些負面的信息傳遞給孩子,從而影響孩子身心健康。

學習做一個智慧型家長,建立明確的家庭規則並共同遵守,從小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用自身的成長影響孩子。做到這些,效果遠勝於嘮叨。


樂醫1988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起電影《小孩不笨2》裡小男孩傑瑞的一段心裡話:“大人經常以為,和我們說很多話,就是溝通了。 其實他們都是自己講,自己爽。而我們通常都是假裝在聽,然後一邊進,另一邊出。 我們到底有沒有聽進去,他們不管。 只要他們有講,就算了。 大人說那麼多話,為什麼不明白,多了就很難消化的道理呢?”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害怕孩子做錯事走彎路,喜歡用自己的經驗去對孩子提醒說教,表面上看我們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卻沒有考慮到孩子能否接受,以及接受了多少。而經常的嘮叨造成孩子的反感,最後的結果是孩子閉上了耳朵也閉上了心門。

經常嘮叨還會讓孩子覺得,學習是父母的事,他們會幫我考慮好的,導致孩子缺失學習的主動性和責任心。而父母看到孩子的不作為,越發的越俎代庖,嘮叨說教,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模式,這也是違揹我們的初衷的。



法國思想家盧梭也說過,“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管住嘴,少嘮叨,多傾聽孩子的聲音,和孩子一起去面對問題,讓心靠近,孩子才能從有限的話語中接受到我們無限的愛意!


心晴育兒心語


教育是要有原則的、立規矩一定不能忽視。一個優秀的人是全面的,絕不止成績或者才藝的優秀、他的教養人品,思維方式、待人接物的細節習慣,都值得重視。

嘮叨是女人常犯的毛病,特別是婚後生育過寶寶的女性,無論是對老公還是對孩子,都愛嘮叨。其實很多時候這些話說不說都可以,但是這女人的天性,就愛去嘮叨一下。

男人不僅害怕嘮叨的女人,孩子其實更害怕有嘮叨的媽媽。因為研究發現,經常被家長嘮叨的孩子更易生病,且對兒童大腦發育造成極大損傷。心理專家認為,嘮叨與人的生理狀況有關。年長之後,神經系統的自控能力會降低。

父母愛嘮叨,後果很嚴重。反正父母愛嘮叨,什麼事都要管,孩子就會產生依賴心理,因而變得懶惰、散漫,沒有責任感。在孩子年幼不懂事的時候,父母的嘮叨會使其產生不自信、自尊感差等心理問題。父母嘮叨過多,孩子就算聽從父母的話了,也會在內心產生牴觸或怨恨等負面情緒,讓親子關係受到破壞。

嘮叨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我覺得最直接的影響有下面3點:

1、父母總是嘮叨孩子的缺點會使孩子的逆反心理嚴重。

馬上孩子們快開學了,有的作業還沒做完,大早起來,父母就該催促了,今天必須完成2篇作文。爭取在開學前兩天全部寫完。孩子不情願的哼了一聲。

到中午了,父母追問孩子寫的多少了,有沒有寫完一篇啊。孩子說還在想,沒想好怎麼寫……父母接著就是一通嘮叨。

晚上,又去追問孩子,作文寫完沒,孩子會以各種藉口搪塞。這個時候,我想再有耐心的父母是不是也忍不住開始嘮叨啊……

孩子的心裡是這麼想的,煩死了,天天叨叨個沒完。今天說我不認真,明天說我不是學習的料,後天又說我乾脆不想讀書就算了。反正我在你們眼中就是那個什麼都不好,滿是缺點的人。反正我怎麼做都沒有個對的時候。反正你們總是拿我去和別人比,……

我就這個樣子,你們愛咋咋。隨便!

孩子的逆反心就此產生。

2、父母總是嘮叨孩子造成親子關係緊張。

父母的嘮叨本是好意,是出於愛的目的,但結果卻是大相徑庭。這樣的例子和家庭也很多。


可樂Kolo


題主問道嘮叨對孩子學習好不好,那麼我想反問題主,你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其他人在你耳旁嘮叨,你的感覺好不好,對你的工作有沒有幫助呢?我想幾乎所有人都不喜歡被人在耳旁嘮叨來嘮叨去,既然不喜歡那麼,嘮叨所能起到的積極作用就很有限。

父母總在孩子耳旁嘮叨,會對孩子造成一些不良影響。

父母總在孩子耳旁嘮叨,會對孩子造成一些不良影響,這些負面影響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父母總在孩子耳旁嘮叨,會導致孩子分神、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暴躁的情緒。

在生活中,我們在做一件事的時候,通常是不希望被打斷的,被打斷的次數多了,我們的內心會蹭的一下子竄出一團難以抑制的無名之火。

1.我們在做一件事的時候,一旦被打斷,就很難再回到之前的情境和狀態中。

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有時候,我們的大腦中會閃現出那麼一絲靈感,這種靈感是稍瞬即逝的,我們必須及時抓住。如果我們正有靈感的時候,被其他人打斷了,那麼過後我們是很難在現靈感,這讓我們對自己很很憤怒,憤怒歸憤怒,但對於問題的解決毫無益處。

對於孩子來說,在他學習的時候,也有其自身的思路,尤其是孩子寫作業的解題思路,一旦被打斷,孩子很難再找到,這讓孩子也苦惱不已。

父母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的嘮叨,不斷的打斷孩子,這會讓孩子分神,注意力不集中。

2.“心流”被打斷,會讓我們對他人產生暴躁的情緒。

《思考,快於慢》一書中,提到人的思維有兩種,一種是不怎麼耗費精力的思維,一種是需要集中注意力專注的思維。

書中把集中注意力專注的沉浸在一件事的狀態稱之為“心流”,而心流是讓我們愉快的一種狀態。一旦這種愉快的狀態被打斷,我們就會產生暴躁的情緒也就很容易被理解了。

對於男生來說,專心致志地打遊戲,這時候女朋友,打過電話讓幹其他的,男友嘴上不說,心裡是很不愉快的。

對於孩子學習來說,也是需要投入專注力的,一旦打斷孩子學習的“心流”,孩子內心也會不舒服,產生不高興的情緒也在情理之中。

生活中,我們開車行走在路上,如果坐在副駕駛上的人,總是嘮叨著不停地說應該往左開,往右開,加速、踩剎車.....,這會打斷司機開車的專注力,也會讓其感到很不舒服。

(二)、父母總在孩子耳旁嘮叨,會加劇孩子的叛逆。

1.孩子一般需要經歷的的3個叛逆期。

一般情況下,孩子需要經歷3個叛逆期:

2歲左右的寶寶叛逆期;7歲左右的兒童叛逆期;11-16歲的青春叛逆期。根據馬斯洛心理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由低到高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

在孩子2歲左右,孩子漸漸萌發了獨立的需求,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加,孩子這種獨立的需求也會不斷增強,這種獨立的需求,在7歲的兒童叛逆期以及11-16的青春期表現的更為突出,這一點和馬斯洛需求理論中的尊重需求十分吻合。

尊重需求裡,孩子有獨立的思想、獨立的行,並希望獲得家長的認可和支持。

2.父母的嘮叨就像一個復讀機,讓孩子們更加的叛逆。

父母無休止的嘮叨,讓孩子內心裡很厭煩,,從行為上更叛逆。

一方面的父母不斷嘮叨的負面刺激,一方面是孩子處於叛逆期,二者相遇,更加增強了孩子對父母行為的反感,引發孩子的叛逆情緒,導致孩子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為,影響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和維護。

我們經常看到孩子離家出走新聞,為什麼,我想有很多是和父母無休止的嘮叨有著必然的關係。

最近很火的電視劇《小歡喜》當中,方一凡的媽媽總在孩子面前唸叨,“媽媽高三那年,物理 93,數學 92,化學 91,除了英語差點,其他都特別棒。你為什麼一點不隨媽媽?”。這讓方一凡很反感,在某種程度上也加劇了方一凡的叛逆。

(三)、父母的嘮叨,會給孩子內心增加極大的心理壓力。

《伏爾泰語錄》中收錄著這樣一句話:“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覺得自己有責任,但是其實,沒有一片 雪花是無辜的”

父母的每一次嘮叨,如同一片雪花一樣,會給孩子帶來壓力,當壓力不斷增大到一定極限,引發了雪崩。

有印度劉德華之稱的阿米爾·汗主演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的一個角色叫拉加,他是主演蘭徹的好朋友,他的家庭貧困,父親癱瘓,還有一個為出嫁的姐姐。他的母親總是絮叨著生活有多苦,有多難,這給拉加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巨大的壓力,使得拉加總是祈求神佛能夠保佑他通過考試;巨大的壓力,也是促使拉加從校長辦公室跳下來的主要原因。

(四)、父母的嘮叨很可能讓孩子變“壞”。

1.墨菲定律,我們越擔心某件事會發生,那麼這件事就很可能發生。

《墨菲定律》內容中有一項是,你擔心什麼事情會發生,那麼這件事必定會發生。

為什麼必定會發生,還是因為自己的擔心,自己的自我心理暗示。

父母絮叨孩子,通常是絮叨孩子的不好,老說說孩子不好,這其實是給孩子一種負面的暗示,那麼在父母的不斷絮叨中孩子漸漸會變“壞”。

2.在父母的多次絮叨中,孩子很可能自暴自棄。

前段時間很火的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其中哪吒在受到村名們多次的負面刺激後說出了這樣的話——既然你們認為我是妖怪,我就做妖怪給你們看。

同樣父母的多次絮叨,很可能導致孩子自暴自棄。


教育孩子的一些正確做法。

嘮叨對於孩子的學習無疑是沒有什麼幫助的,作為父母我們要審視自己的教育方式,看是否存在著過於嘮叨的做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那麼教育孩子有哪些正確的做法呢,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言傳身教和“二八定律”相結合。

1.言傳身教。

言傳身教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教育孩子的很好的方法,個人認為,作為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好好實踐應用。

言傳是言語傳授,用言語告孩子怎麼做。

身教是自己給孩子做榜樣,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孩子孩子的認知和行為。

2..“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世界上20%的人,掌握著世界80%的財富,剩下80%的人僅擁有20%的財富。

對於企業來說,20%的產品和20%的顧客,通常帶來80%的企業利潤。
對於股市,20%炒股者賺的錢是80%的炒股者虧的錢等等。

3.言傳身教和“二八定律”相結合。

言傳身教和“二八定律”相結合,這裡指的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言傳的方面佔20%即可,父母更重要的是注重80%的身教。

言傳身教如果按照這一比例應用到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那麼孩子的教育想不好都難。

(二)正面管教,和善而堅定。

《正面管教》是美國教育學博士、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簡.尼爾森的著作,其核心理念是教育孩子要和善而堅定。

1.和善而堅定。

前段時間十分火熱的《銀河補習班》,馬飛的爸爸馬皓文的孩子被說是缺根弦。和善而鑑定的告訴孩子“你不是缺根弦的孩子”。馬皓文還多次告訴孩子“你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孩子,只要你腦子一直在轉,你就不是缺根弦的孩子。”

正是因為父親馬皓文有這樣的態度,不斷地引導馬飛學習,才激發了馬飛的學習興趣。

2.不懲罰孩子,多種方式鼓勵孩子。

在電影《銀河補習班》中,馬飛遲到、逃課、看小說,可以說劣跡斑斑,但他的爸爸馬皓文始終沒有懲罰孩子,對馬飛一直持寬容、接納的態度。

馬皓文不僅不懲罰孩子,還變著法的鼓勵孩子。

“你是爸爸的驕傲!”

“你就不是缺根弦的孩子,你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孩子。”

“你不僅可以把地球儀修好,你還可以乾地球上所有的事情。”

......
.不懲罰孩子,多種方式鼓勵孩子,讓馬飛第一次有了想學習的衝動。

3.讓孩子在錯誤中學會成長。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就如同一張白紙,孩子對於世界是陌生的。

和世界交互,沒有經驗,沒有他人的指導,孩子犯錯誤很正常,在錯誤中成長,是孩子所必須經歷的。

孩子犯了錯誤,父母不要喋喋不休,抓住孩子的錯誤大肆批評,這樣會讓孩子在遇到問題時,不敢大膽嘗試,變得謹小慎微,唯唯諾諾。

(三)教育孩子不要帶著情緒,父母要對自己進行正向暗示,對孩子正向引導。

1.不好的情緒是可以傳染的。

不斷的唸叨,喋喋不休的述說,對於父母來說,是釋放了自己內心的不快,但很多父母卻不知,父母不好的情緒,很可能已經傳染給孩子了。

關於情緒傳染,有個著名的踢貓效應理論。

踢貓效應:一個爸爸因為工作上的不順心,回家後對正在沙發上跳來跳去看電視的孩子,進行了批評指責,孩子無端的受到父親的批評,順腳踢了貓一腳,貓被踢疼了,從窗戶跑到了大街上,一個開車的人為了躲避貓而撞上了另外一個人。

壞情緒是可以傳染的,父母的無心的絮叨,可能就把壞情緒傳染給孩子了,而壞情緒對孩子的身心有百害而無一利。

2.父母要對自己進行正向暗示。

對於正向暗示有個非常出名的理論——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L.雅各布森於1968年通過實驗發現。

具體實驗大致內容。羅森塔爾和L.雅各布森到了一所小學,隨機在6個年級每個年級3個班,工18個班級裡隨機選取了一些學生的名單,告知校長和老師,這些學生比較特殊,有天賦。半年後他們回到學校調查發現,隨機選的學生都有很大的進步。而這一切都源於羅森塔爾和L.雅各布森作為權威給予老師和校長的暗示。

作為父母也可以對自己正向暗示,告訴自己的孩子是有潛力的,然後對待孩子要區別遺忘,要更耐心,給孩子更多的鼓勵,堅持一段時間,孩子的進步很可能顛覆你的認知。

3.對孩子進行積極引導。

樊登老師,把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父母所扮演的角色,比喻成導遊和遊客的關係,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的作用更應該像一個導遊,在孩子學習的道路上,父母不斷地對孩子進行引導。


【結束語】:絮叨是我們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有的一種行為,尤其是母親,對孩子的絮叨更甚,這樣會給孩子造成多方面的困擾和傷害。因此,作為家長要正確認識,無意義的絮叨給孩子帶來的不利影響,進而正確、積極的引導孩子,進而讓孩子的成長道路更順暢。




曉曉筆記


如果只是一味的嘮叨,那肯定是適得其反,沒有什麼好的作用,哪怕是我們成年人,也不喜歡成天被嘮嘮叨叨,說個不停。

所以,我們應該跟孩子好好溝通,擺事實講道理,分析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並從同理心的角度分析孩子的想法,然後從正確的方法和邏輯進行引導,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從而得以成長。


物理Q課堂


唉,作為家長,嘮叨孩子的學習,這是一種非常沒有效果的做法,我知道這個道理,用了5年的時間。家長和孩子換位思考一下,誰也不希望耳邊有個人嘮叨自己。遇到問題,家長需要想辦法,找出問題的根源去解決,而不是嘮叨。


海的那邊1976


嘮叨多了,只會讓孩子更加反感,而產生叛逆心理。都是靠說話,嘮叨和溝通有本質的區別。嘮叨是反反覆覆就一件事,相同的話說來說去,而溝通是就事論事,和孩子一同去解決問題。所以,請家長停止嘮叨!


加班中的老師


如果你的領導老是在你耳邊工行不認真,工作質量不達標,文件合同不行重寫。你是什麼感覺。

同樣的問題放在小孩身上我想和你的感覺一樣,而是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好了,站在孩子思維空間和她一起分析習題。不應該是天天嘮嘮叨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