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窩裡橫”怎麼辦?

嗨皮小趙

我是鍾潔琳,我在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作為星級心理諮詢師,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心理講師,親子高級指導師。


什麼是“窩裡橫”?

就是在家飛揚跋扈,不聽勸告。以自我為中心,發號施令。

孩子在家“窩裡橫”,在外面卻很乖,許多家長碰到這樣的情況就非常不理解了,怎麼會這樣,孩子究竟是怎麼了,如何會這樣兩面性?

其實哪有什麼“窩裡橫”的孩子,只是家長的教育模式導致孩子形成這樣的情況。


會“窩裡橫”的孩子,是家長培養得來的。

每一個孩子都會經歷自我再萌芽的階段,在這樣的階段裡,孩子會為自己的獨立而不斷試探家長的底線。比如,不讓吃糖果的孩子,為表明自己的力量足夠強大到抗爭家長的威嚴,而非要吃糖果不可。為吃到糖,哭鬧不止,有時,家長耐不住煩躁,而妥協給糖。最後讓孩子養成只要哭鬧就能達成目的。你與孩子互動的模式,孩子已經養成。漸漸會擴展為達成其他孩子的目的,比如看動畫片無止境,玩遊戲無止境。這些都是因為家長的妥協而培養成孩子窩裡橫的習慣。


孩子一旦在新環境,比如外面、新學校、遊樂場所等,只要有不同與家長的人物出現,比如新老師,新同學。為了得到表揚,而表現的非常乖巧。因為新老師不知孩子的伎倆,而孩子也只有在知根底的家長面前擅長窩裡橫的伎倆,也才更容易達成。

換句話說:孩子並不是不知道什麼樣是好孩子的樣子,而只是不再願意在你面前表現,因為用窩裡橫的方式就可以達成了。


所以,家長朋友也切勿咬牙切齒地埋冤孩子跟你探底線,而是學習方法保底線。


我們大可這樣做:

1、孩子一旦窩裡橫哭鬧不止,冷處理。漠視,直到孩子將情緒發洩完。


2、簡單有力的語言表達自己的原則。必要時,讓孩子重複自己剛才說過的話,以證視聽。


3、當孩子不在哭鬧時,即使即可給予鼓勵和支持。表達對這樣行為表示讚賞。

所以,切記遵守原則,不輕易放棄底線。


關於華大

原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工作室,始於2003年,專注心理諮詢、心理培訓、企業EAP。300多名富有實戰經驗的心理諮詢師團隊,600餘名志願者服務團隊,30門電話組成的免費公益心理服務熱線向社會提供服務。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可是,外部的社會環境跟家裡不同,不以孩子的意志為轉移,一旦面臨跟家庭內部差異甚大的外界社會環境,既定的反應模式失靈,孩子無所適從就在所難免了。

另外,由於長期被溺愛、萬事包辦,孩子很多應有的生活和交往技能無法習得,自然也就無法體驗到自己的力量,一旦被迫獨立面對外界的集體生活,強大的差距很難讓他的內心強大起來,自然很容易怯懦。

一旦在外面受挫,孩子更容易回到家裡“有恃無恐”地宣洩,又加劇了“窩裡橫”,如此形成了惡性循環。

孩子小時候發洩的對象是家長,長大後他們發洩的對象可能是伴侶,是孩子,這會影響到他未來的親密關係。



孩子家裡家外一硬一軟,其實是父母教養方式惹的禍。要想改變孩子的這種“兩面派”行為,還得從改變教養環境做起。

1

不再過度保護

孩子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做。比如收拾書包,洗襪子,整理自己的房間。不介入孩子與他人糾紛,而是接納孩子的感受,讓孩子情緒平復,引導他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2

教會孩子學會尊重家人感受

教會孩子學會尊重家人感受,進而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當孩子在家裡發威時,受傷害的父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受傷的感受,讓孩子學會尊重,這樣多做一段時間,孩子就學會父母的表達方式,進而在學校不再受委屈。

3

多給孩子提供同伴交往的機會

因為同伴交往是平等的,外人不會像家人那樣小心翼翼地伺候孩子,如果他不修正自己的行為,就會受挫。

在孩子獲得這個認識的基礎上,大人再向孩子傳授一定的同伴交往技能,並放手讓孩子去實踐,讓他在獨立解決交往衝突的過程中提高自己解決衝突的能力。

4

對孩子的進步加以表揚

對他的進步和閃光點要多加肯定和表揚,讓孩子體驗到自己的力量。這樣,他的內心才能更強大,才能多一分獨立面對外部世界的自信。

孩子在家很歷害其實是大人造成的,或者家裡的長輩經常讓著孩子,或者是不管是否有禮(理),都會和孩子一爭高低,或者家人會挑釁孩子,或以看到孩子哭鬧為樂趣去逗孩子。

這樣都是讓孩子歇嘶底裡的原因,如果孩子鬧時,我們可以試試用冷靜法去處理,或者用轉移注意力法去處理,待孩子情緒好些時再心平氣和的和孩子說說心裡話。

孩子因為對外界不熟悉不瞭解因而很膽小會被欺負。要努力培養孩子對外界的瞭解,經常帶孩子出去玩,多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多方接觸社會。孩子的這種情況就會好起來的。


嗨皮小趙

平時在我們看來非常文靜羞怯的孩子,在家裡卻完全是另外一個面目。有些孩子在家表現蠻橫,脾氣非常暴躁,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稍不如意就大喊大叫,儼然一個“小霸王”。可是,這些孩子一出門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文靜、羞怯、膽小、懦弱,不敢說也不敢動,被別的小朋友欺負了卻只能哭,十足的一個“小綿羊”- - 典型的“窩裡橫”現象。如果不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幫助,長此以往,孩子將形成非常不良的性格,他們的身心也得不到健康而全面的發展。

幼兒“窩裡橫”現象最根本的一個原因就是家庭環境造成的。這些孩子在家裡,家長會千方百計的順著他們,這就培養了他們稱王稱霸的習慣,漸漸會有恃無恐起來;到了外面,當他們處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與別的孩子交往時,往往不知道自己應當怎麼處理,所以只好採取逃避的辦法,漸漸孩子就會顯得孤獨和膽怯了。與此同時,孩子對外界的不滿情緒和委屈怨恨累積到一定程度時,總要尋找發洩的渠道,突破口自然就轉向了家裡那些平時寵他讓他的大人們,以自己在家裡更加橫行霸道的行為來補償,達到心理上暫時的一種“平衡”心態。

改變幼兒“窩裡橫”行為的一些方法和建議

(1)家長要有正確的認識,懂得把握分寸,改變溺愛的教育方式,改變自己錯誤的教育模式,讓孩子明白大家都是平等的,家庭規則每個人都要遵守,自己的事情要學會自己做。

(2)立即停止對孩子的過度保護行為

對於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不要再輕易滿足他的要求,讓“自己試著做做看”。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嘗試鼓起勇氣自己試著做起來。如果孩子受到挫折了,家長在這個時候千萬不要責備他們,要懂得關心和幫助孩子一點點地改正自己的缺點,不可急於求成。

(3)給孩子創造更多交往的機會

讓孩子更多地接觸同齡小夥伴,在與小朋友的相互交往中學會謙讓合作、友好相處。

(4)家長應該耐心地堅持自己的要求和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僅需要家長持續而一致的努力,更應該從本質上提升孩子的自我力量。

以上建議希望能起到幫助。


積木育兒

如果是5、6歲的孩子,在家裡有安全感,他們就無法無天,在外面可能就不太勇敢,這時家長需要觀察一下孩子膽小的對象。如果他們害怕的是同齡的孩子,就需要介入和幫助。

家長還要分清孩子是真正膽小還是家長主觀認為的膽小,如果是真的很膽小,家長可以通過讀繪本的方式來引導孩子變勇敢。如果孩子膽小的對象是大人,那可能孩子本身人格特質就是比較敏感的,大部分孩子面對陌生的大人通常會有被威脅的感覺。

但是如果是1-2歲的孩子在外面膽小,是比較正常的,從社會心理學上來說,他們正在處於學習認知“我”和社會上其他人的關係的階段。

在家耀武揚威,出門卻膽小如鼠;原本和順乖巧,最近卻突然莫名哭鬧;曾經對媽媽無比依賴,最近卻“移情別戀”投向了爸爸的懷抱……那個本以為自己最懂、最瞭解的小人兒,悄然之間開始出現種種變化,既讓人摸不著頭腦,又感到猝不及防,很多家長不禁疑惑:孩子到底怎麼了?

其實,孩子的這些行為變化,與他的心理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那麼,小朋友的“心路歷程”是如何發展的呢?每個階段的心理特點又會怎樣影響他的行為表現呢?這些心理需求對性格的形成會有什麼樣的作用?在育學園剛剛結束的講座《幫你規劃孩子的教養方式》中,資深心理學專家金韻蓉老師為大家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感興趣的家長可以來學習下。


崔玉濤育學園

父母跟孩子硬碰硬,只會讓矛盾更加激烈,那要怎麼辦呢?其實,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父母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要生氣,不給孩子要挾大人的機會,同時,父母也要儘量關注孩子的正面行為和動機並加以讚賞鼓勵肯定,讓孩子覺得自己受到信任尊重。


父母生氣時,要先讓自己冷靜下來,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分析之後,再採取相應的行動,看看孩子是需要關心撫慰,還是孩子需要大人的引導,對症下藥,既能夠解決孩子不聽話的問題,也可以避免大人生氣給孩子帶來心理影響,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成長經歷。 用嘴巴傷人是最愚蠢的一種行為。 我們花了兩年的時間學說話,卻要花數十年的時間學會閉嘴。說,是一種能力;不說,是一種智慧。


大娃二娃養成記

如果孩子窩裡橫的話,家長可以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掃地,洗襪子,在這個基礎上嘗試再讓孩子做一些有挑戰能力的事情,例如在公交車上自己買票,自己刷卡,等。通過接觸不同的人和事,磨練孩子的獨立性。此外,家長也要多鼓勵小朋友到戶外和小朋友一起玩耍,通過積累交往經驗,適應不斷變化的新環境,學會獨立地處理和解決問題。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