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运用那些“老古话”中的育儿方法吗?

图/网络

父母爱情的结晶 —— 孩子,经常被称呼为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所以备受父母的宠爱,因此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家长们也是倾尽心血。

家庭条件好的,把孩子送进教育资源优质的学校;家庭条件一般的,在孩子的教育这块也是毫不吝啬。这样做都是为了孩子好,也是因为知识改变命运!尤其是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知识的价值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虽然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投资这块做的都不错,但是有些家长的一些孩子教育理念,还是停留在以前的时代。社会在发展,思想也得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今天随风就分享三个经常被家长们误解的“老古话”中的育儿方法。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句话虽然不是很古老,但是家长们应该并不陌生,尤其是各类培训班的宣传上经常看到这句话,似乎都成了惯例。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乍一听好像是那么回事,因此有的家长看后很是焦虑,绝不能让自己家的宝贝孩子输在了学习的起跑线上,接下来的动作就是报名各种培训班,也不问孩子感不感兴趣......

先不说这种做法对不对,咱们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都说活到老学到老!不管你是处于学生时代,还是已经步入社会了,学习始终伴随着每个人的成长,不同的是学习的方式,环境,目的等不一样。所以不要指望在某一个阶段把一生所有的知识全部吸收,没有这种一劳永逸的事情!

那么学生时代也一样,最终是为了高考榜上提名,然后进入大学最后步入社会。所以在学生时代的任意阶段,把当前阶段该掌握的知识尽力学到位就可以了。再加上每一位学生的理解能力,大脑发育,身体发育等都不一样,因此应该区别对待。

例如,小学中数学的奥数题,少数学生做起来得心应手,大部分学生都理解不了题目的意思,这也不能怪他们,毕竟理解能力还没提升。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小学奥数的一些题目会在初中的数学中出现,那时候听完老师的讲解后,你会发现很简单,原来这么简单,为什么小学的时候死活都没想到。一方面原因是那时候知识量储备有限,另一方面原因是理解能力也有限。但是有些家长就急了,被人家的孩子都会,我们家的孩子竟然不会!然后在不和孩子商量的前提下,帮孩子报名奥数培训班。

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所以家长要区别对待。学习知识就好比一个人的成长,总不能一天把一辈子的饭吃了吧!所以在孩子的教育这方面也一样,孩子学习能力快,可以考虑多学习一些,学习能力慢,那就顺应孩子的天性来就可以了,没必要加快孩子的学习的节奏,如果这时候运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做法,那就好比在一场长跑中孩子还没来得及穿鞋,你就在孩子身后推孩子一把,让孩子快点跑,跑步期间的痛苦也只有孩子最有体会......

男孩子要穷养,女孩子要富养

这句话是老古话了,既然被流传下来,那其中一定有一些道理的。正确的理解我给大家分享一下:

男孩子以后要成为一个家庭的顶梁柱的,所以要多吃一点苦,多磨练一下,这样以后在应对困难的时候,能够面对困难并最终解决困难。之所以要穷养,也不是字面上的意思,在经济上少花钱,而是在生活中多锻炼男孩子,让孩子多经历一些困难,并教孩子怎么解决!

女孩子要富养,是因为以后要嫁人,但是在选择正确的对象时,这时追求的男生就会施展浑身解数,制造各种美好,有的是真的,有的是假的,但是没见过世面的女生就会被迷惑住,这时会增加选择错的几率。大家都知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所以其结果的厉害性就不言而喻了。所以女孩子富养,应该是在女孩子成长期间,多带孩子见见世面!

但是现实生活中,曲解这句话意思的家长们,怎么做的呢?很简单按照字面意思安排:物质上对男孩子苛刻一些,对女孩子宽松一些......

棍棒之下出孝子

这句古话我相信大家再耳熟不过了,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如果用数学的极限思维假想,把孩子打死就一定成才了!这个假想虽然很可笑,但是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教育理念很单一,也很极端,孩子一不听话,不问为什么,甚至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打了事。

当然不是质疑老古话的正确性,凡事都是有两面性的。具体问题还是得具体对待,棍棒之下出孝子也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有些有姊妹或哥弟的孩子还好一点,尤其是独生子女,用棍棒来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要么也还手,要么离家出走,要么绝食等等。

当然棍棒教育不是不可以,看什么情况了,比如在和孩子沟通完后,引导加劝说后孩子还是不改坏毛病,那就给孩子唱红白脸,让“白脸”角色也就是厉害的角色出场,至于说棍棒的话,可以换一种方式来代替,比如惩罚孩子做家务等,这种理念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实施效果比较好,如果孩子长大了突然用这种方式,孩子很可能就不会买账,所以好的习惯,好的教育理念,都是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实施,这样才有效果!

棍棒之下出孝子,这种很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前很适合,但是现在环境变了,就得换一种理解方式来看待这个教育理念了。


有的时候不是方法出问题了,而是情况变了,理解还没来得及转变,这就导致结果不一样!所以要及时跟进育儿的思想观念,不要等出问题的时候再思考怎么解决。

文章作者简介:我来无踪去无影,四海为家,浪迹天涯!有人在地方就有我,没人的地方还有我。我随风而去,风去哪里我就飘到哪里,在下随风…...希望我的文字,能引起你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