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2月最年轻的兵团司令员是谁?建国时授的什么军衔?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

1949年2月,遵照中央军委1948年11月和1949年1月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指示,中原野战军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由刘伯承担任司令员,邓小平担任政治委员,张际春担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达担任参谋长。

第二野战军下辖3个兵团,即第3、第4和第5兵团,其中第3兵团的司令员为陈锡联,年仅34岁,最那个时期最年轻的兵团司令员,是刘伯承非常欣赏的战将。

陈锡联,于1915年出生于红安高桥镇陡山彭家村,原名陈锡廉。1929年,年仅14岁的陈锡联在家乡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同年秋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陈锡联在部队作战勇敢、足智多谋,很快脱颖而出,1930年便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便任连政治指导员,并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屡立战功。后来的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赞誉他“打仗数第一”。

陈锡联指挥的战斗很多,其中最出名的要数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的战斗。1937年10月他指挥部队突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炸毁日军战机24架。此次战斗是129师出兵第一仗,使日军一时丧失进攻忻口、太原的空中支援力量,并且被迫回调大批部队守备后方,有力配合了国民党军对日作战,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受到八路军总部嘉奖。

在解放战争中,陈锡联也表现不俗。1949年2月他任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司令员,率部参加渡江战役,突破长江防线后截断浙赣线,迂回大西南,歼灭宋希濂集团,攻占国民党“陪都”重庆。1955年陈锡联被授予上将军衔,解放后他曾担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和国务院副总理等职。1999年6月10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4岁。

第3兵团的领导在建国时除了陈锡联,在1955年授衔时还有谢富治、阎红彦获得上将军衔,除此以外还有一人后来也被授予上将军衔,他就是尤太忠,当时是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第12军第34师师长。

尤太忠,于1918年12月出生,河南信阳光山砖桥镇陈岗村尤岗人。1931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193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先他是在红四方面军第10师第29团2营2连当司号员,由于作战勇敢,他很快被提升为排长,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和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历次斗争。

在红军时期,尤太忠的提升速度并不快,到抗日战争时期,一开始他任129师386旅772团3营12连指导员,当时陈锡联是769团团长,772团团长为叶成焕,不过叶成焕很快牺牲了,到1945年抗战结束时,尤太忠任晋冀鲁豫第6纵队第16旅旅长。在解放战争后期,他任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12军34师师长,他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第3兵团第34师师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在任何时代都需要有才能的人,而尤太忠就是这样的人,与其他的开国少将相比,尤太忠继续得到提升,到1960年被提升为陆军第27军副军长、军长,到1970年被提升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到1980年被提升为成都军区司令员,后来又担任过广州军区司令员,位列大军区正职,1988年9月14日被授予上将军衔,相比较陈锡联的上将时间晚了33年。

可以说,尤太忠后来所取得的成就非常大,单纯从荣获的军衔角度来看,尤太忠和当年的老领导陈锡联一模一样,都是上将军衔。有一句名言,到达高位之前的积累决定你能到达的程度,所谓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这也启示我们,任何时候都需学习、积累、提升,机遇总是青睐有才能的人。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