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工作会议定调“灵活适度”货币政策

中宏网 1月6日电(记者刘一乐)近日,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2019年主要工作,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工作会议提到2020年央行将围绕以下7点重点展开工作:

●一是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

●二是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

●三是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重点,加大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

●四是加快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五是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

●六是加强金融科技研发和应用。

●七是全面提高金融服务与金融管理水平。

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这和上个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货币政策的表述一致。会议提出要加强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这一表述延续了此前定调。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联席所长赵锡军表示,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相对充裕合理的流动性,可以让经济维持相对稳定的运行。

货币政策的表述从“松紧适度”到“灵活适度”,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认为,货币总量是保持稳定的,什么时候增什么时候减,要根据具体的经济情况调节,并没有刚性政策来指导。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此前分析,“灵活”是根据经济增长、物价趋势等内外部因素变化,来进行更为灵活、有力的调节;“适度”则说明,虽然调节会变多、频率会更大,但幅度不会太大,不会滑向量化宽松,稳健仍然是货币政策的基调。

有声音质疑,货币政策不提“松紧适度”,经济是不是要受到“放水”式刺激?这一观点受到了所有专家的反驳,“大水漫灌”通常是指货币金融领域出现信贷增速过快等极端行为,显然“房住不炒”早已成为共识,“灵活适度”的落脚点是在支持实体经济。


2019年最后一天,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2019年部分重点领域和金融机构风险暴露,央行切实稳住宏观杠杆率,平稳有序处置高风险机构,有效应对外部冲击风险,大力整顿金融秩序,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成为2020年央行第二大重点工作。对比2019年,央行要求各方并明确了责任。会议提出,要厘清各方职责边界,压实各方责任,压实金融机构的主体责任、地方政府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和维稳第一责任、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责任和人民银行最后贷款人责任,坚决防范道德风险。建立健全金融机构恢复处置机制、损失分担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2019年,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影子银行治理成效明显,重点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取得重大突破,互联网金融风险得到全面治理。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副局长杨柳表示,经过两年的集中整治,我国金融风险由前几年快速积累逐渐转向高位释放,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防控。

互联网金融监管任重道远,会议还提出,持续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基本化解互联网金融存量风险,建立健全监管长效机制。

“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自2016年4月启动以来,稳妥有序推进P2P网络借贷、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资产管理及跨界从事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广告等领域的专项整治,切实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至今,互联网金融领域风险案件高发频发势头得到一定程度遏制,行业规范发展态势逐步呈现。

对民营和小微企业而言,如何顺畅获得金融活水滋润是其发展的重要支撑。会议提到,健全小微企业贷款考核激励机制,落实授信尽职免责制度,营造敢贷愿贷能贷的政策环境。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我国要进一步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增长,民营和小微企业在下一阶段稳增长中将发挥关键作用。“进一步强调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他们的融资成本,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时。”

从主要货币政策工具来看,央行近年运用得较为频繁的是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2018年央行降准4次,2019年央行降准3次,今天(1月6日)即将迎来2020年第一次降准,可以看出2020年降准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年内或还有降准机会。

尤其是2019年5月的定向降准对中小银行实施较低存款准备金率后,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形成了更加清晰、简明的“三档两优”基本框架,兼顾了防范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服务小微企业,有利于优化结构。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2020年“三农”领域一定完成的头号硬任务,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会议也提出,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健全金融支持产业带动脱贫机制,助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