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搶抓農時忙春耕

  一年之計在於春。初春時節,青州市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通過農資代買、送“技”上門、“不見面”服務等多種形式,指導廣大農民群眾不誤農時,抓住氣溫回升、土壤墒情好的有利時機,積極開展春季農業生產,暖棚裡、大田間處處呈現出一派人勤春早勞作忙的景象。

農資代買 下好先手棋

  一大早,彌河鎮大關營銀瓜種植戶刁可金測完體溫就扛著鋤頭進了銀瓜大棚。除草施肥,順藤抹花,儘管疫情防控形勢嚴峻,但瓜棚裡的工作一點也沒落。

  “老李,你們瓜地裡施肥了嗎?今年用了哪種肥料?”因為疫情防控,刁可金只能通過電話向其他種植戶詢問種植經驗。在得到可以施肥的肯定回答後,刁可金卻犯了難,疫情防控期間,肥料不好買,很快這個難題就被村“兩委”給解決了。“想買什麼化肥,買多少,在微信群裡跟村幹部一說就行了,他們幫我們代買,真是解了燃眉之急啊。”刁可金激動的說。

  疫情防控期間,大關營村開通了農資代買服務,利用微信群統計銀瓜種植戶需要的農資種類及數量,與專門農資供應商溝通後,直接送到村,然後分發到各種植戶手中,真正做到了戰“疫”生產兩不誤。目前,彌河鎮共有銀瓜種植戶200戶,面積1500畝。

送技上門 守好花農錢袋子

  黃樓街道盧坊村花農王連霞夫婦的花卉大棚內栽種了十萬多元的香雪蘭。往年這個時候正值香雪蘭銷售旺季,今年由於疫情影響,一花棚的鮮花暫時沒了銷售門路。看著要開放的花骨朵,夫婦倆急得團團轉。就在這時,街道的技術人員送“技”上門了。

  “馬上開始通風降溫,注意遮陽,拖延開花期,儘量降低損失。趁著這陣子趕快找銷路,先前備下的非洲萬壽菊花苗也隨時準備著補種……”聽完技術人員的指導,王連霞夫婦倆心裡也有了底。

  為儘量減少花農因疫情造成的損失,守護好花農的錢袋子,黃樓街道黨員幹部齊上陣、堅持“保姆+服務”的理念,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紮實推進花卉業戶復工復產工作。在前期發放宣傳防疫知識手冊6000餘份、發放口罩10000餘個、消毒劑5000餘斤等防疫工作的基礎上,及時組織人員深入一線,瞭解花卉業戶經營需求,通過線上線下開拓銷售渠道,入企入戶幫助辦理通行證、組織技術人員現場指導等措施,幫助花卉業戶戰疫情、搶農時,共渡難關。

搶抓農時 萬畝桃園待花開

  3月2日,王府街道鄭家村村民鄭明河正帶著口罩在桃園裡給桃樹施肥,“剛下過雨,趁著地裡土壤溼潤,趕緊給桃樹上上肥。”鄭明河說,今年的疫情對桃園管理的影響並不大,上個星期家裡的桃樹就已經完成剪枝了,“村裡誰家不會剪,我就去幫幫忙,大家隔得很遠,都帶著口罩,幹完活回自己家吃飯,很安全。”鄭明河笑著說。

  鄭家村“萬畝桃園”是青州蜜桃的主要產區之一,眼下正是修剪枝條、施肥和打滅菌藥的時候,農事一起,村民流動性大,為此,村“兩委”班子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充分發揮青州市蜜桃協會的帶動作用,引導村民有序開展春剪、施肥等工作。

  王府街道積極推行“不見面”服務模式,整理農資經銷商信息,盤點物資儲備,引導群眾微信下單,就近購買,統一配送,確保春耕期間化肥、農膜等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充足、價格穩定,同時通過微信群做好糧食補貼、良種補貼、農業保險等一系列惠農政策宣傳,給果農吃下“定心丸”。(記者付生 通訊員鄭秀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