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举报“苏军怪物”开挂:我们隔着50米开炮,他们都懒得搭理

咱们今天来讲个近乎于“神剧”的、却是真实发生过的战例。苏德战争之所以如此受人关注,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一个字——“大”:规模大,伤亡大,对整个世界格局的影响力大。而在这场战争中,苏德双方动辄投入兵团级兵力、数以百计的坦克和飞机。并非每个人都是王牌飞行员坦克手,一个最小的作战单位,可能刚进入战场,就被不知道从哪儿飞过来的炮弹一下打报废,更别提对战局有多少影响力了。然而,二战中曾有一辆苏军KV-2坦克在多毕萨河畔,把德军一整个师的进程拖缓了整整2天。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KV-2坦克:放在整个人类武器发展史上,KV-2坦克都应该算进最独特的那一类。二战开启了坦克的“黄金年代”,德军为了让闪电战发挥出最大威力,尽可能给坦克“减重”,这意味着德军坦克要损失一定的装甲厚度或是火炮口径,不过其速度也获得了极大提升。KV-2则反其道而行之,它不但装有152mm的M-10 Model 1938/1940型榴弹炮,还拥有120mm的炮塔装甲,战斗全重达58吨,同大名鼎鼎的虎式坦克难分伯仲。

值得一提的是,KV系列坦克是苏军在T-26等型号坦克于西班牙内战中吃瘪的情况下而决心研发的,最初,苏军试图研发T-100重型坦克以弥补现有坦克装甲与火力的不足。即便是在其基础上设计出了KV-1坦克,苏联高层对此仍有不满,这才于1938年11月批准研发KV-2坦克。KV-2的首秀是在1940年爆发的苏芬战争,有3辆参加作战。KV-2优缺点都十分明显,虽然装填炮弹速度慢,但这样一炮打过去可不是闹着玩的。而KV-2真正大展神威,正是咱们这篇文章要讲的这场战役。



苏德战争初期,德军取得了巨大的军事成功,规模庞大的装甲军团长驱直入,拔除了苏联一个又一个军事重镇。然而,无坚不摧的德军在立陶宛碰上了硬钉子。二战中的德军就怕苏军两样东西——“喀秋莎”火箭炮和T-34坦克。战争初期,苏军只仓促组建了一个“喀秋莎”火炮连,但仍靠偷袭把德军打得惶惶不可终日;而德军中更是流传着“T-34恐慌”这样的说法:一听对方部队里有T-34坦克,官兵甚至不愿出战。不过,在立陶宛的第41装甲军很快便意识到,喀秋莎和T-34同KV-2一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首轮交锋结束后,德军就损失了40辆坦克和40门火炮,干脆就是被打蒙了。第41装甲军军长格奥尔格-汉斯·莱因哈特上将举报苏军开挂:“我们的坦克向步步逼近的怪物进行三方向射击,根本没有用,我们的坦克像骨牌一样被打倒。”他所说的“怪物”便是KV-2,德军官兵也纷纷表示并不是自己菜,而是敌人太强了:他们的Pzkpfw-35(t)坦克的37mm炮打到对方的装甲上简直跟挠痒痒差不多,开完炮甚至连个弹痕都没有。此役令德国人深受震撼,他们把KV-2称为“巨人”。



而苏联人很无辜地表示:当时情况紧急,很多KV-2坦克根本就没装炮弹,它们被拉出来,唯一的使命就是去撞击或是碾压德军坦克——我们这是没办法的办法,谁知道德国鬼子咋打得那么差?不过,西北方面军并没有本钱同德军多做纠缠,该方面军只有2个残缺的机械化军,KV坦克总共52辆,一点儿也担不起浪费。趁着德军恢复元气的工夫,苏军第2装甲师立马撤离战场,顺着多毕萨河上游拼命赶路,打算在彻底摆脱德军后再做休整。为防止第41装甲军派兵骚扰,师长索里亚良钦少将精心挑选了一组士兵,留下1辆装满炮弹的KV-2坦克断后。

负责对付苏军的德军第6装甲师毕竟身经百战,很快便做出积极回应:1941年6月23日晚,有1个德军装甲营对上了苏军断后部队。当时天色昏暗,德军一时半会儿摸不清敌方兵力,便派了一部分人马镇守南翼以防止苏军搞偷袭。结果,KV-2错打错着地杀进了两部分德军正中间,后者首尾难以呼应,装甲营反倒是陷入了不利处境。次日清晨,德军援兵赶来时,发现KV-2已经占据了有利位置,在随后的进攻中,德军损失了12辆坦克。



巨大的损失逼迫德军改变战法:当天下午,德军搬来50mm火炮,在那辆KV-2坦克550米开外的位置展开轰击。50mm炮一连命中7炮,KV-2却是毫发无损。6月24日下午,德军又调来一门88mm炮,以卡车残骸为掩护偷偷摸摸地拉到前线。然而,当88毫米炮试图在据苏军900米处设置阵地时,KV-2坦克发现了敌人的意图,立马开炮;德军尚未完成的阵地一炮作废,而后来派出抢救伤号的德军士兵连同伤员也全部阵亡。

打到这份儿上,苏军实际上已经占了大便宜:第2装甲师按照原计划同北部德军主力陷入纠缠,不必担心身后有追兵而全力作战,因此给德军造成了巨大麻烦;德军第6装甲师对此十分着急,却一时半会也无可奈何。德军曾派出工兵,企图用炸药炸毁坦克,谁料足量的炸药也仅仅是炸断了履带,在坦克装甲上留下了一个浅浅的坑。



直到24日深夜,附近的苏军残部基本被肃清后,德军第6装甲师才又搬来一门88mm炮。德军一面正面佯攻以牵制苏军火力,另一面,前者偷偷在附近地势较高处设立了新的阵地。布置妥当后,88mm炮连同其他火炮、坦克一同对苏军KV-2坦克开火,一番狂轰滥炸后,对方终于没了动静。德军认为敌军已被歼灭,坦克兵一跃而出,急忙去确认战果,谁知“巨人”的炮塔居然又开始转动。情急之下,有人撬开了舱盖并往里扔了两颗手雷,巨响过后,这场战斗才算彻底结束。

当然了,第6装甲师并非没有法子收拾那辆孤零零的KV-2,但站在德军指挥官的角度考虑,为了区区一辆坦克,拥有大几千人、武器装备无数的一整个师便要发起不计代价甚至是歇斯底里的进攻,这事儿传出去还咋混?指挥官想要用更高明的手段来解决问题,这也给了“KV-2以一辆坦克的兵力拖住德军一个师足足两天”这种戏剧般状况的出现创造了可能。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断后,十有八九有去无回,KV-2的苏军官兵仍义无反顾,给敌军造成巨大杀伤,如此勇气实在是令人敬佩。



“死去”的KV-2仍让德国人倍感战栗:88mm巨炮几乎打光了炮弹,却只有6枚炮弹击穿KV-2的装甲;数不清的37mm、50mm炮狠狠砸在“巨人”身上,也仅仅是留下了7个很浅的弹痕。无独有偶,根据《德国国防军第6装甲师战斗简史》一书,第6装甲师曾与苏军第12机械化军交战期间,一辆KV-2陷入淤泥无法抽身,遭到敌军集火,身中至少70发炮弹,然而这辆坦克的装甲仍完好无损。此役,德军官兵感慨:

“即便是在50米的地方开炮,我们的炮弹仍会被弹飞,他们(指KV坦克)根本都不看我们,从我们身边开过去,追着我们的步兵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