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縣興水河棚改讚歌(詩朗誦) 圖文


拆除前的興水河片區資料圖片(姜曉彬拍攝)

一、

又到年尾歲首,

我避開興水路這滾滾的車流

獨自一人來到已經拆遷完畢的棚戶區舊址

曾幾何時,這裡還是人聲鼎沸

人們忙碌著柴米鹽油

兒童在狹窄的街道玩耍

老人在低矮的過道梳頭

小販叫賣的聲音在高吼

我常常聽到人們說

什麼時候能把這醜陋的棚戶區改造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夠住上高樓

什麼時候不再聞到興水河的臭味

什麼時候不再被花蚊子咬上幾口

期盼,希望,失望,一年又付諸東流

幾次創城

我們花了不少的錢

但還是拿你莫展一籌



二、

我們的城市再也不能像一個大農村

我們要敢於擔當,而不必等政聲人去後

縣委領導高瞻遠矚大筆如椽

棚戶區改造就是對沉痾下手,

平邑發展,大勢所趨,棚戶區改造就是工作的龍頭

縣政府領導全力靠上 為民解愁

人大政協住建局

縣直有關單位齊下手

平邑街道還有各社區

抽調幹部幾百人

排兵佈陣協調統籌

只見那:

興水河畔戰鼓驟

誓叫舊城變錦繡

迎難而上真本色

越是滄海越橫流



三、

有句話不是沒有由頭

拆遷是天下第一難的纏鬥

縣領導你怎麼不享受閒庭信步

卻選擇站到了舊城改造的浪尖風口

前車之鑑啊

曾經的艱澀歷史就在前頭

改造的黃金季節已經過去

何不為安土重遷再找個理由

各種雜音甚囂塵上

縣領導斬釘截鐵

開弓就沒有回頭箭

我們就要知難而進 不勝不休


四、

誰敢動我的房子

我就是堅決在這裡死守

門也別想進來

誰讓你瞎測量

惡語把工作人員傷透

城中社區部分居民“集體罵誓”

“保護家園 誓死抵抗”形成逆流

還有的社區居民學會了“快手”“抖音”

千方百計設置障礙要你麥城敗走

白天 工作人員逐門逐戶做工作 累得夠嗆

夜晚 工作人員拿著手電 每一條巷子防止回潮

讓白天的努力化為烏有

有的居民半夜施工 添磚加瓦

工作人員耐心勸阻 智慧與真情在交手

拉鋸戰 游擊戰 黑白夜戰 戰戰上演

幹部勸 親友勸 朋友勸 用感化對受矇蔽者施救

好政策春風化雨

真誠感動執拗

棚戶區群眾動情感慨的說

這些棚改幹部真的不容易

為來為去

都是為了百姓安居分憂

協議簽約從一戶兩戶帶動了幾百戶

城中社區現在只剩下零頭

四個社區4000多戶

現在簽約率已經達到百分之九十九

棚戶區改造成功

老百姓的滿意喜上心頭

這期間 縣和街道領導幹部

夜不能寐 馬乏人瘦

但將一片為民心

換來城市的美不勝收

擔當作為 甘於奉獻 連續作戰,永不停留

這就是我們平邑的棚改精神

這就是我們新作為的靈魂鑄就



五、

看著這眼前拆遷出的兩千多畝土地

我激情澎湃體味著城市的豐收

解放的生產力何止於百億

我曾經親眼目睹群眾高興的歡天喜地

就在這有這“中國孝都”之稱的平邑

就在這出土“麃(biao)孝禹碑”的興水河片區

我激情澎湃

作為一個作家

我怎麼能夠無動於衷

只去寫那些不著邊際的風花雪月

做為一個詩人

怎能夠不看火熱的生活 學別人寫那些卿卿我我

我是平邑人啊

講好平邑故事又豈甘人後

弘揚正能量 樹好平邑新榜樣

我要用那嘶啞的嗓子

為平邑的棚改高聲歌唱

此時此刻

我心中的情思啊 像三春的綠柳

此時此刻

我思索的果實啊 像仲秋的石榴

我們期盼了幾十年的棚戶區改造終於看到了希望

我們這流淌了千年的興水河

終於改變了模樣

我希望我們今後的生活過得轟轟烈烈

我期待我們的事業終能有所成就


六、

在這如夢如幻又如煙的興水河畔

我做了一個夢

我夢見

一群改革者開拓者

在這殘垣破壁上灑下了希望的種子

過了年 開了春

那一座座高樓啊

就會慢慢的長大

那樓裡面就會有快樂的歌聲

還有鍋碗瓢盆的合奏

建設完以後的興水河啊

美景就像是天上的街市

千年古邑生機旺,十里興水展新景

山水文脈中軸顯,興水重塑雙城源

讓你白天走在森林裡 夜晚走在夢境裡

讓你流連忘返看不夠

只疑蒙陽是仙境


那時候,人民會說啊

政聲人去後 民意閒談中

新一屆縣委縣政府接好了歷屆接力棒

是幹了實事的

讓這千年古邑

譽滿環球


姜曉彬2020年1月15日晚初稿寫於興水河畔

姜曉彬2020年1月16日晚二稿寫於浚河九思齋


姜曉彬簡介:平邑縣銅石鎮姜家莊村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臨沂市作家協會會員,平邑縣作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先後策劃創作浚河系列、慈善系列、 中國孝都----平邑縣孝文化研究系列、第二屆平邑石材博覽會、平邑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平邑縣興水河棚戶區改造等十餘個系列文章,是最早提出論證平邑是中國孝都的提出者倡議者論證者實踐者。先後寫作長詩《香港,我對你說(系列組詩之一)》《長歌當哭悼英雄 再唱一曲沂蒙頌 -----平邑英雄康榮臻讚歌 》等,平邑英雄康榮臻讚歌一詩在今日頭條發表以後網絡推薦達85萬人次,閱讀量達20多萬人。平時積極參與慈善公益等社會活動,喜歡寫一些散文雜文以自娛或警世,文章多有勸世喻人之意,倡導慈善為懷。曾用筆名姜亦辣等在報刊雜誌發表散文新聞等作品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