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其外、抄袭其中,深圳“美女校长”胡红梅,揭开教师晋升痛点

最近几日,名师胡红梅成为了网络上的焦点人物。

她因抄袭而荣誉加身,成为了教育的神坛上一颗璀璨之星。但是因抄袭和荣誉,她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纵观胡红梅过往的荣誉,不难发现,从2012年开始崛起,荣获了”龙岗区劳动奖章“、”广东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深圳市’感动深圳教育人物‘“等荣誉。

或许,众人不禁要问,难道胡红梅仅凭借抄袭,就能成为名师?

然而,并不是。她曾经能快速崛起,自然也少不了教学上取得的突出成绩和努力,也就是说她也是有些实力。至于后来,为什么会成为抄袭者,其实可以仔细品出来。

当初,胡红梅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她想要晋升职称,自然需要诸多荣誉,也需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别人。正是久而久之的努力,才能让她在2012年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在一步步踏上名师之路上,依靠着晋升规则,难免会出现自我能力匮乏,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然而,更多地借鉴别人成为了一种捷径,而这就为日后的抄袭埋下了伏笔。对于胡红梅来说,或许是没有抵挡住诱惑。然而,实际上,对于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乃至一线工作人员,又有多少人能够当成功触手可及的时候,能够抵制?

对于,胡红梅来说,她是不幸的,或许也不该同情,但是很多一线基层人员,恐怕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在诸多规则面前显得无力。

胡红梅因为摸清了晋升之路的门道,便是一步步踏入名师之列,她无疑是这种晋升规则的顺从者之一,而且是较为成功者之一,成为关注的焦点也就不足为奇。然而,还有些一线基层人员,他们不愿意去顺应规则,因此成为了许多人眼中的平凡者。

或许,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教学能力不该是一个个荣誉的堆砌,而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能够将复杂难懂的知识讲得通俗易懂,亦或是能够让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成为优秀生等等。

一线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是育人,也必须是育人,这也应该是本分的工作。不应该用职称和工资捆绑一线教育工作者,更不应该太过看重职称来衡量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能力。晋升职称成为了提升工资的手段,但是往往却偏离了育人的核心,胡红梅的晋升之路,其实与一线工作者“轻工作、重表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然而,

身为一线教育工作者,能够提升工资的应该是最为本分的工作——教学育人。简单来说,一线工作人员的考量的重点应该是工作的结果,而并非所谓的“表象”——荣誉亦或是表现。

或许,胡红梅的事件,撕开是一线工作者晋升的难点。需要反思不仅仅是胡红梅本人,更多地是我们应该反思如何建立一个优秀的一线工作者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