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攻天津,血战金汤桥,步兵连队打得剩24人,活捉陈长捷

1949年的天津战役,让很多老兵记忆深刻的战斗,莫过于金汤桥一战。

金汤桥,是横跨天津市中心海河的一座大桥。它是我军攻克天津的必经之地,也是蒋军重点固守的要点。陈长捷为鼓舞守军士气,在视察期间将这里命名为“金汤”,意思是固若金汤。在金汤桥的附近,每座街道、房屋内,都有蒋军设置的明暗火力点、障碍物,形成交叉火力网。蒋军企图依托这座“模范工事”,阻击我军进攻。

金汤桥旧照及现景,系天津地标

1949年1月15日3时,第45军135师团405团7连的战士们在坦克1连的战车支援下,沿陈家沟、娘娘庙一线向着金汤桥猛进。冲至丁字路口时,突击队员们被一道大型拒马拦住,而蒋军则依托工事顽抗。7连连长张玉田当即下令,让1排提供火力压制,同时让通讯员携带炸药,破开障碍。

7连继续向南推进,抵达娘娘庙大街十字路口时,又遭敌一排兵力阻击。张连长不顾安危,一马当先地冲在最前。在坦克、步兵的连番打击下,蒋军丢下10多具尸体,仓皇溃败。

另一边,指导员马占海率2排从一旁穿插。在兴隆街岔口一带,敌人依托暗堡顽抗。刚开始,马占海与六班班长匍匐前进,朝暗堡内丢了一枚手雷。原以为能炸得蒋军开花,不料手榴弹被敌人扔了出来,所幸无人负伤。在其他官兵的火力掩护下,六班长再次投出一枚反坦克手雷,才将这个“拦路虎”送上天。

由于事先未充分侦察,2排忽视了右侧的敌军暗堡。一连串子弹击中了指导员马占海,这位英勇的指导员牺牲在了二排长李九龙的怀中,仅留下一句话:“代我指挥。”

指导员牺牲后,全连战士发出怒吼。他们和爆破组一道,挨个清除金汤桥周遭的敌军暗堡。坦克炮声、爆炸声、怒吼声、枪声交织在一起。经过2个半小时的战斗,7连最终攻克了金汤桥。而原本百余人的队伍,打得仅存24人。

油画:会师金汤桥

第45军授予七连“金汤桥连”锦旗

而在另一边,我军坦克2连引导步兵突破自来水厂、鼓楼防线,向着民族门一带突击。夜幕中,2连指导员张云亭领着3辆铁骑,冒着蒋军的炮火来回冲杀,支援友军步兵。一个又一个喷火的碉堡,在坦克炮前纷纷哑火。就在胜利的前夕,从暗堡中射出的子弹,击中了半个身子在外的张云亭。

坦克3连在一系列的冲杀中,摧毁了沿途众多堡垒。在小柳庄至玉堂街一带的激战中,该连在10分钟之内连克40座敌军碉堡,为步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援。

15日清晨,坦克1连与步兵一道,攻克了蒋军在天津城内最坚固的据点——海光寺。杨宗光连长领着坦克群,向着天津城防大楼扑去。战局变成了一边倒:任何胆敢开火的蒋军火力点,都会被我军的炮兵、坦克兵压制,步兵如潮水一般涌入楼内。守敌一旦冲出楼门,立刻被我军猛烈炮火打得缩进去。就这样,在坦克兵、炮兵的支援下,城防大楼内的蒋军成了真正的“瓮中之鳖”。

战斗中,刑春福、傅泽国、王义凤三人组成的战斗小组杀入楼后一座庙堂地下室。

在黑洞洞的枪口面前,蒋军军官纷纷丢下手枪,双手抱头投降。而在地下室的另一个套间内,三人将早已绝望的天津城防司令陈长捷揪了出来。

被俘后的陈长捷,1959年被特赦

油画:和平解放北平

天津之战结束,战车团2连指导员被追记特等功,而8号车因战绩突出,荣获集体一等功。

此时,南京总统府内,蒋氏听闻天津失守的消息,失魂落魄地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陈诚的电报,一言不发。天津的解放,也极大地震慑到了坐镇北平的“剿总”总司令傅作义,最终促成了北平的和平解放。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