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寨山的故事——赵伟摄影、撰文

朋友,当您游览在泗水县南部山区龙湾湖附近时,远远东望,有一座被绿树环绕,巍峨壮观的独立山峰——老寨山。它像一位巨人巍然屹立在群山环抱之中。老寨山分为东老寨、西老寨,两峰对峙,非常险峻,是载入泗水史册的著名山峰。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发过一场激烈的战斗。

老寨山远眺

老寨山位于泗水城南约二十华里,济河谷地的中部 ,解放战争时期,在行政区划上属泗水三区(今圣水峪镇)小城子乡, 军事上为国民党泗水县党部直属,是泗水南部山区的 制高点。它东控张庄,南制泗水通往邹城的出山要隘 ,北依临滋公路,西瞰泗水南部重镇孙徐,是泗南山 区的战略要地。

一九四七年初,国民党军进攻我山东解放区。三 月二十四日,国民党第十一师占领泗水城,接着对泗 南山区进行了扫荡。他们搜罗土匪、地富,组织地方 反革命武装——还乡团,设立反革命据点,抓丁抢粮 ,杀害我党我军工作人员及革命家属,与中国共产党 为敌。他们为控制泗水南部山区,在老寨山上设立了 反动据点。


老寨山下乡情浓

一九四七年三月,我地方党政机关撤退鲁中的时候,便组织了六十五人的武工队,在队长颜士臣和指 导员张树梓的率领下,插回到三区的前峪、黄家庄、 冯家庄和吉沃一带,坚持敌后斗争。因此,老寨山就 成为国民党反动派向我武工队和解放区进攻的前沿阵 地,也是我武工队坚持敌后斗争扩大解放区的障碍。

老寨山据点上,有张庄和小城子乡的还乡团二 百多人驻守。张庄以土匪出身的张显林为头子 。张显林系张庄蒲玉河人,是投靠日军的原皇协军 司令张显荣的弟弟,他在老寨山一带作恶多端,气焰 十分嚣张,是一个血债累累的地头蛇。小城子乡由乡 长陈培勤带领,陈培勤是小城子村人,富农出身,一 贯好逸恶劳,仇视革命,是一个鱼肉乡里的大恶棍。

还乡团占据老寨山后,积极配合国民党军清剿解 放区,大肆绑架、杀害我革命军民,搜集我方情报, 进行反革命宣传,是泗南山区的一大祸害。东老寨的西山头比东山头高出十余米。西山头北面、西面、南面是十多丈高的悬崖峭壁,有一条二百多 米长,八、九米宽,南北走向的鞍形山脊,是供上下 的主要通道,叫回马岭。回马岭光秃秃的无任何遮掩 ,东西两侧都是几丈高的峭壁,极难攀登。回马岭南 头顺山根向西拐是上山斜道,斜道宽两三米,长八十 多米,东接回马岭,西至老寨山北门,斜道两边全是 几丈高的悬崖,易守难攻。山顶南北宽二、三百米,东西长约五 百米。

东山头较平,面积较大,西山头面积较小,而 地势最高,中间是一片低洼,整个山顶呈元宝状。山顶四周筑有围墙。东西南北四面都建有大门和碉堡。 山上有机枪三挺,冲锋枪一支,步枪一百八十多支, 手枪十五支,子弹、手榴弹因经常得到泗城国民党七 十二师的补给,比较充足。山上人员分布:小城子乡 队十七人,乡公所勤杂人员八人,住在中部遮洼的五 间屋内。张庄八个小队又三个班一百六十多人,勤 杂人员十多人,住在东西山头。山上武装力量以张显 林部为骨干。

随着解放战争的发展,至一九四七年底,泗南山 区已完全控制在我军手中,为扩大解放区,扫清我军 进击泗城的障碍,我党决定拔掉老寨山据点。一九四八年二月初,我鲁南军区十六团独立营接 受了攻打老寨山的任务。鲁南军区第十六团政委郑惕,奉命率部歼灭该敌。十四日发起进攻。经浴血奋战,终全歼顽匪。这次战斗,共击毙陈培勤、付培军、刘宗岱等还 乡团近百人,俘虏百余人,缴获机枪两挺,冲锋枪一 支,步枪一百多支,子弹一万多发和一部分手榴弹。 遗憾的是匪首张显林逃脱,小城子乡乡长张彦栋漏网 。我营长王士英等20余名指战员亦壮烈牺牲。

老寨山顶摩崖石刻

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就是让人们不忘过去峥嵘岁月,记住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

庚子年初的一场春雨过后,泗水的山山水水好像被水洗过地一样,站在老寨山顶,远眺龙湾湖,湖水像一块巨大的多边形宝石镶嵌在巨龙山下。这里远离城市喧嚣,湖水优良,清澈透底,不仅灌溉着大片农田,还是泗水县重要的水资源调蓄地和越冬候鸟栖息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老寨山战斗纪念碑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意思是说孔子登上鲁国的东山,整个鲁国尽收眼底;孔子登上泰山,天地一览无余,表面上指泰山之高,实际指人的眼界、视点要不断寻求突破,超越自我,用超然物外的心境来观看世间的变幻。其实也在暗喻着我们世人的眼界,只有站的高,才能够看得远。我们要不断的去寻求视点的突破,而不是总处在一个狭小的圈子,不去超越自我,也不去领略世界的美好。(资料来源:泗水县党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