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忍受学校厕所的味道,兄妹俩给校长写“建议信”,校长:批准

当孩子上学了之后,家长会很担心,因为在学校里需要独立完成一些事情,比如吃饭、上厕所等等,如果孩子自立性差,遇到问题又不敢和老师说,那么孩子可能就要遭罪了。

朋友潇潇的女儿去年九月份刚上一年级,自从孩子上学了之后,全家人都跟着紧张了起来,潇潇经常去学校观察女儿的情况。

潇潇观察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女儿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每天放学回到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卫生间拉大便。

潇潇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她向女儿询问了情况,女儿说学校里的厕所太臭了,每次去上厕所都是一种煎熬,所以不想在学校里上厕所。

有很多小朋友上完厕所之后直接就跑出去玩了,根本不冲,所以厕所里的味道才会特别难闻,这也是孩子“憋大便”的根本原因。

广州有一对兄妹,因为无法忍受厕所的味道,于是给校长写了“建议信”

哥哥在上三年级,妹妹上一年级,兄妹里都有一个坏习惯,那就是不在学校里拉大便,每次都会憋着,等回到家之后才会去厕所。

妈妈知道了原因之后,让兄妹俩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兄妹俩研究了一下,决定给校长写一封“建议信”,标题为“呼吁改善学校厕所环境”。

兄妹俩为了写好这封“建议信”,下了很多的功夫,这封建议信一共包含六个模块,不仅罗列出了前因后果,而且画了图画,把学校厕所问题真实地展现在校长面前。

第一模块:学校厕所实在太臭了

在“建议信”的开头,兄妹俩用画笔描绘出学校厕所的现状,表示“太臭了”、“要回家拉大便”、“憋大便不健康”,内容生动形象,就连人物的表情都很形象。

第二模块:在学校上厕所时的表现

可能是亲身体会,兄妹俩描述在学校里上厕所的表现时,显得格外生动。兄妹俩表示,去上厕所的时候,首先要捂住鼻子,然后憋足一口气,当感到憋不住的时候,用嘴快速呼吸,可见在学校上厕所是多么煎熬的一件事。

第三模块:把老师的厕所和学生的厕所做了对比

兄妹俩还把老师的厕所和学生的厕所放在一起做了比较,表示老师的厕所很干净、很香,而学生的厕所却又臭又脏,差距很大。

第四模块:分别对老师的厕所和学生的厕所进行了分析

要想解决问题,首先要找到原因。兄妹俩表示老师的厕所之所以很干净,是因为使用的人少,而且经常打扫;学生的厕所又脏又臭是因为使用的人多,而且有些人用完还不冲水。

第五模块:提出自己的建议

分析完原因之后,兄妹俩对校长说出了自己的建议,包括:铺报纸、增加排气扇、保持干燥等等。

第六模块:有礼貌地让校长重视这件事

最后,兄妹俩非常有礼貌地对校长说:希望尽量采纳自己的建议,改善一下厕所的环境,让学生们好好拉大便。

校长收到兄妹俩的“建议信”之后,首先为兄妹俩的做法点赞,然后批准改善厕所环境,并且还把兄妹俩的“建议信”发在了自己的朋友圈当中,这是对两个孩子最好的肯定。

兄妹俩不仅头脑清晰,而且逻辑思维很强,表达能力也很强

,当他们在学校里遇到了问题之后,会积极想办法解决,而不是默默忍受或者找家长帮忙。

孩子在学校遇到了问题应该怎么办?

1、家长要起到引导作用

孩子刚去学校的时候,会对学校的环境感到很陌生,会遇到很多问题,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让孩子遇到问题后要及时告诉家长,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问题的原因,并且引导孩子去解决问题。

2、尽量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孩子上学后,自立能力非常重要,家长不要总是替孩子解决问题,要让孩子自己去想办法,这样做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而且还能够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但是家长要注意,出现的问题要在孩子能力范围之内,如果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家长就要出面帮助孩子解决。

最后我想说,孩子上学了之后,家长就不要继续把孩子当成襁褓中的婴儿,要让孩子多去尝试,即使做错了也没关系,只有孩子自己动手做了,才能够获取到经验,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