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宝男”既然让人奔溃,为何还有那么多人结了婚才后悔?

人生若只如初见,不负如来不负卿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而在我们知道的很多不幸婚姻中,有一种不幸的情况是被大家经常提及的“妈宝男”现象。

在婚姻关系中,流传着一句话:“娶妻不娶扶弟魔,嫁人不嫁妈宝男。”

之前看到过网上一个关于“女人最不能忍受的男人类型”的调研表,排在前三的分别是:出轨、暴力和妈宝男。

可想而知,“妈宝男”在婚姻关系中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存在。

在接触到的关于离婚的案例中,我们发现一个现象,虽然大家对于出轨、暴力和妈宝男都是不能忍受的,但能够走到婚姻这一步的,“妈宝男”现象更多,然后离婚率第一的也是“妈宝男”。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叫“斯德哥尔摩效应”,这种效应在家庭暴力和出轨现象中容易产生,所以有些家庭即便出现了暴力或出轨的情况,他们也不会选择离婚。

然而“妈宝男”现象确实另一种极端表现,几乎所有情况严重的“妈宝男”,都会导致婚姻走向破裂的结果。

可以说,“妈宝男”的离婚率几乎接近百分之一百。

那么既然“妈宝男”如此可怕让人崩溃,为何很多人还是愿意跟他们步入婚姻的殿堂?而又在结婚几年之后才后悔莫及呢?

这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恋爱”。

谈恋爱的时候,男女双方之间就好像隔了一层布,这块布能够遮挡一些对方的缺点和不足。甚至在这块布的“掩饰”下,还会把缺点错认为是优点。

与此同时,在谈恋爱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极强的“表现欲”,在这种表现欲的自我麻醉下,会高估自己的承受能力。

所有热恋中的情侣,几乎都会说类似的一句话:“我会包容你所有的缺点,在别人看起来是毛病,但是在我的眼里是可爱。”

然而真正结婚生活在一起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些缺点并不是自己能够承受的。

对于我们看到的“妈宝男”离婚现象,一般都会产生一个疑惑点:“既然他让你如此痛苦,那为何你还会跟他结婚?”

况且现代人会在结婚之前同居一段时间,这期间都没有分手,可结了婚却又要离婚了呢?

对于这样的现象,主要是3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主观意识上的隐藏和客观意识上的忽视

很对结了婚生活几年的人都会有这么一种感触:“为何在结婚之前,我没发现你这些毛病呢?”

谈恋爱和结婚是两个人不同的相处阶段,恋爱阶段更多是讲感情,婚后阶段更多是过日子。

在谈恋爱期间,两个人都是患得患失的。简而言之就是在还没结婚之前,心里都是没底的。

所以在这个阶段,都会刻意隐藏自己身上的缺点和毛病,极力表现出自己优秀的一面来博得对方的爱慕。

与此同时,热恋期间的人除了从主观上刻意去隐藏外,还会以为“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心理作用客观忽视对方的缺点。

即便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人无完人”的道理,可既然是道理那必然是在“理性”状态下的理解。而恋爱期的人,往往都是感性超过了理性,所以总觉得对方是“完美”的。

主观加客观的隐藏和忽视,两个人自然就会顺势从恋爱阶段步入婚姻殿堂,开启下一个伴侣相处的人生阶段。

而在这些被忽略的“缺点”中,就有大部分“妈宝男”蒙混过关。

错把“妈宝男”现象当成了“温馨”

在“妈宝男”家庭中,男朋友和其母亲的亲密关系其实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具有迷惑性的“误导”。

特别是那些在家庭氛围不是特别温馨的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子,当看到自己男友跟未来婆婆的这种亲密关系时,就会误以为自己未来会进入到一个“温馨”的家庭中。

这种对于“温馨”的渴望,也会让这些女孩子忽略“妈宝男”的存在。

另外“妈宝男”的养成,最核心的问题是出在男孩子的妈妈身上,她们对自己孩子喜欢的东西也会很喜欢。这就有点像“爱屋及乌”的心理作用。

所以在恋爱的时候,对于自己儿子喜欢的女生,自然也会非常喜欢。于是会对女孩子非常好,这也让女孩子误以为自己受到了男朋友家长的认可。

然而当结婚之后,“妈宝男”的母亲心理上就会认为女孩子抢走了自己的儿子。再加上这个男人无论什么事情都站在自己母亲的一边,女方就会感到“孤立无援”。

“婆媳关系”因此就开始变得微妙起来,时间一长,这种积怨越来越深,最后可能因为某个契机点就会走向离婚的结局。

“妈宝”行为婚前难以发现

其实撇开“丈夫”这个角色不说,“妈宝男”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优点:很细心且很会照顾人。

而在交往的过程中,这种优点可以说是非常有“杀伤力”的。对于女孩子来说,这种细心又会照顾人的男生,往往特别“暖心”。

除了那些有明确“硬性标准”的女生以外,“妈宝男”的这种性格几乎会成为很多女人中意的选择之一。

实际上“妈宝男”除了在婚姻的角色方面不能进入状态外,其他的方面基本上都没有太大的问题。

上进心也有,该有的风趣幽默也不少,同时因为家庭温馨,所以内心也没那么多的阴暗面。关键还细心且会照顾人。

所以很多女孩子会认为,这样的男人是值得托付终身的。

“妈宝男”一般都是在结婚之后才会逐渐表现出“妈宝”气质来的,不是他们在刻意隐藏这个事实——因为他从不会认为那是“缺点”,而是跟你结婚过日子之前,这些现象你根本体会不到而已。

但其实,如果我们仔细想想会发现,“妈宝男”更适合做朋友,而不是做夫妻。因为是朋友,所以你可以选择只看他的优点。而要是夫妻,那么你只能选择把优点和缺点一起接受。

倒不是女方不能接受男方的一些缺点,而是男方的“妈宝”行为远远超出了女方的“接受预期范围”。

分析完原因之后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妈宝男”让人崩溃,但一般都是结婚了之后才后悔了。

根本原因还是婚前对“妈宝男”的辨识度不高、迷惑性太强,甚至压根就看不到他的“妈宝”行为。

即便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来寻找识别“妈宝男”的方法,但都只能找到结了婚之后的辨识方法。

实际上对于一个女人来说,结了婚之后再去辨别其实已经晚了,况且都已经结婚了,根本用不着找方法来辨别,因为自己早已“深受其害”。

至于有些婚前住在一起一段时间的情况,其实根本原因还是男方母亲没有跟你们住一起,所以也无法真正体会。

一旦结了婚,只要有一点机会,这个“妈宝男”都会想办法让他的母亲跟你们住一起。比如你怀孕了,他让他母亲来照顾你,然后坐月子、带婴儿、接送孩子……

其实看起来他是叫母亲来照顾你跟孩子,实际上是他自己还离不开母亲的照顾,还没有“断奶”而已。

所以当你遇到“妈宝男”时,要么尽早脱离苦海,要么就做好当他“另一个母亲”的心理准备。

毕竟婚姻是要过日子的,是需要相互之间都能够感到好,才能持续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