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玄学”,只说“干货”——《上甘岭战役》解析(下)

我们重点谈谈,志愿军发明的一种新的战法“坑道作战”。

所谓坑道,最早是从猫耳洞发展来的,猫耳洞就是在堑壕的内侧或外侧壁上再挖一个洞进去,最小的猫耳洞只能容一个人蹲在里面,这就解决了炮弹落到堑壕里爆炸,只要它不是落在你面前,它就不会对你产生杀伤。但是如果炮弹密度达到一定程度,直接落到你所在猫耳洞的面前,里面的人还是会受到杀伤。那怎么办?继续往里面挖,如果还可能被敌人打到,那就拐个弯,拐个弯之后,敌人的炮弹就很难直接杀伤到你了。

这样的猫耳洞逐渐发展成了一种最早的原始坑道“马蹄型坑道”。左边一个猫耳洞挖进去右拐,右边一个猫耳洞挖进去左拐,在里面两个猫耳洞就连接起来了,这就是最早的坑道工事。

上甘岭战役只是朝鲜战争的一个战役。在整个朝鲜战场中,志愿军共挖掘坑道7789条。在横贯朝鲜半岛中部250公里的战线上,挖的大小坑道全长是1250公里,挖的战壕和交通壕是6250公里,比中国的万里长城还要长。开挖的土石方是6000万立方米,如果以一立方米纵向排列,可以绕地球一周半。

大家知道,朝鲜都是石头山,当时没有现代的装备,都是用钢钎砸。全部是人工挖,而且钢钎都没有,怎么弄的钢钎?战场上捡美国的炮弹皮,然后我们用炼钢炉,再把炮弹皮炼成钢,扎成钢钎,再用人工砸。炸药是用美国定时炸弹里没有爆炸的炸药,我们自己的炸药舍不得用啊。(跨国作战,补给线太长,

而且敌人有制空权)就是用这样的装备,开挖出这么长的坑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战斗精神?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坑道越挖越深、越挖越精。当时的志愿军司令部还专门组织了一次整个部队兵团和军两级参谋长的会议,开了一个参谋长联合会议。

会议的内容就是统一全军的工事构筑,特别是坑道工事构筑的标准,比如提出:我们的坑道要能防、能打、还要能生活。以前我们坑道就是一个防护敌人火力的工事,而现在还要便于我们出击,同时要便于我们长期生活。

关于这个“防”当时提出了七防:防空、防炮、防毒、防雨、防潮、防水、防寒。那真是把防御、进攻、生活融为一体。

还专门提出了全军统一的坑道工事构筑标准,比如说要求各个阵地的主坑道上面的覆盖层要有30米以上,即便是坑道口上面的覆盖层也要达到15米以上,包括坑道的尺寸,宽度不能少于1.2米,高度不能少于1.7米。





然而占领了表面阵地的美军并没有放松警惕。马上就对退守坑道的志愿军展开了全力的围攻,并且动用严密的炮火封锁切断志愿军的补给。( 不要忘了敌人还有飞机,掌握制空权)我们的坑道口都是在山上的反斜面,都是朝向我军就这个方向,敌人的兵力通常不会直接下来,他的直瞄火炮和间瞄火炮很难打到。那敌人就用迫击炮,迫击炮弹道比较低深,(迫击炮是抛物线弹道)他算好了你的坑道口在什么地方,用迫击炮吊射的方法,先把炮弹打到天上再掉下来打到坑道口。

他的轰炸机会飞的很低,直接对你的坑道口实施轰炸。敌人还采取各种方法,比如从坑道口的上方推下巨石,把坑道口堵死;坑道一般都有通风口,一旦山头上面的这些通风口被对方发现,他们会采取各种手段给你堵死甚至往里灌毒气、瓦斯,无所不用其极。实在没办法,敌人知道脚底下有坑道就直接在你上面爆破,把你的坑道炸塌。

我们的战士不但要防备敌人的破坏,还要面对缺粮缺水的困难。

说起来简单,似乎掌握了”坑道战“”反斜面“等”神器“,就能赢吗?差不多时期,同样是”坑道战‘;在瓜岛、冲绳、硫磺岛被美军团团包围的日本鬼子则是瓮中之鳖,困兽之斗,(他们的工事多是“豪华”的钢混结构)没有后援补给,只能坐以待毙,很多士兵被烧成了烤猪,全军覆没。

美国新闻界评述说:"这次战役实际上却变成了朝鲜战争中的'凡尔登'","即使用原子弹也不能把狙击兵岭(指537.7高地北山)和爸爸山(指五圣山)上的共军部队全部消灭"。

小结:狭路相逢勇者胜,短兵相接时,比拼的是硬实力。强大的精神力量下催生的“战时智慧”,由此创造出的战术,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把一边倒的战局硬生生变成了“拉锯战”,到最后锁定胜利。

刚刚结束内战,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一穷二白的志愿军,装备多是战场缴获的日军装备。竟然一上来就把不可一世的世界头号强国,美军掀翻在地。这一战,让世界相信了中国人站起来了,为我们换来了几十年的和平。(完)

为啥开篇要谈上甘岭战役呢?因为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人类被信息海洋淹没,一切都”碎片化“,”片面性“,而且信息传播速度极快,没有一个可靠稳定的”思维工具”。容易被“电子毒品、垃圾信息”搞得恍恍惚惚。

我经常看到身边一些人,捧着手机,在角落里嘿嘿傻笑,一笑就是几个小时。关键是一不小心还容易被“割韭菜”。

上甘岭战役深刻验证了,毛选中《矛盾论》所论述思维方法。下面将推出《信息互联的几点思考》和《矛盾论》解析,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