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联姻守“本”

半月谈记者徐扬汪伟

今年春节,辽河油田储气库项目部副主任陈显学有些忙碌。腊月二十九、大年初二,储气库项目的建设工作,他必须到现场。“总投资600亿元的辽河油田储气库项目,等于再造一个辽河油田。”陈显学说。

过去一年,在辽宁盘锦这座老油城,沙特阿美、利安德巴赛尔两家跨国石油石化巨头分别与当地国企、民企联姻,项目总投资额均超过100亿美元,形成国资、民资、外资三资并进的投资格局。

老树接新枝

2019年对盘锦而言,颇不平凡。

3月,沙特阿美与盘锦联合成立华锦阿美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投资额超过百亿美元;9月,利安德巴赛尔与位于盘锦的辽宁宝来签订轻烃综合利用项目合资合作谅解备忘录,未来10年实施总投资120亿美元的中长期石化产业项目;11月,辽河天然气地下储气库群项目破土动工,项目投资额约600亿元。

三大项目有一个共同特征——因油而来。

上世纪60年代,盘锦发现了辽河油田,1984年盘锦正式建市。近年来,随着石油开采难度加大,以及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石油产业几经跌宕,盘锦的发展也一度受到影响。在2019年,随着几个大项目落地,盘锦迎来新希望。

“3个项目的到来,在于盘锦市守住了油气资源这个‘本’。”盘锦市委书记付忠伟说,这几年,新兴产业“风口”频繁出现,但盘锦没有乱站“风口”,而是始终围绕油气资源、石化产业,一张蓝图绘到底。

立足根本,绝非因循旧路,而是用足老资源,发展新产业,走一条“老中生新”的振兴之路。

据介绍,华锦阿美项目主要建设1500万吨/年炼油、150万吨/年乙烯、200万吨/年对二甲苯及下游精细化工装置,宝来巴塞尔项目主要产品为80万吨/年聚乙烯、60万吨/年聚丙烯、35万吨/年苯乙烯、12万吨/年丁二烯等,将大大延长“化尾”,补齐产品结构的短板。辽河储气库群建设完成,也将实现油田从资源型企业转型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

下好三步先手棋

培育良好的企业载体,促成项目合作落地,是盘锦招商联姻的第一招棋。

宝来集团盘锦北方沥青燃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龚鹏说,当地招商很给力,推动宝来迅猛发展,自己所在公司2019年年营业收入就达700亿元。

提前布局区域合作,补齐短板,是盘锦下的又一步棋。

作为老油城,盘锦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也存在明显的天然短板——水港口。而海上运输恰是石化产业的“脖子”。

盘锦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刘志成说,两年前,盘锦频频与临近市营口接触。当前两市正推进营口鲅鱼圈港至石化产业聚集区辽东湾新区输油管线建设。

沙特阿美合作方鑫诚集团副总经理黄景胜说,如果没有这条管线,大型石化项目不可能落到这里。

第三步棋是密切油地关系,为油地合作建设储气库群打好基础。盘锦的既有管线虽然联通东北与京津冀两大板块,但是缺少海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

盘锦市高质量发展中心主任曹旭龙说,基于对辽河油田储气库建设以及未来规划的了解,盘锦市委立刻与省、国家发展改革委沟通,最终争取到在盘锦增加一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

“链长+项目管家”引客自来

大项目接踵而来,寻资源、求市场,更在意营商环境。半月谈记者发现,在盘锦,“项目管家”切实落了地。

在宝来巴塞尔合作项目建设阶段,“项目管家”每周将根据企业需求,以电话或实地走访的形式,收集问题,帮忙协调解决;在一些关键环节,项目审批采取容缺办理,最大限度提升效率。

在盘锦市委一间办公室内,一整套化工产业链条图格外醒目。原来,盘锦探索创新“链长+项目管家”工作机制,在为项目配备“项目管家”的同时,梳理出包括石化产业在内的八大产业链,配备由市级领导担任的“链长”。

相比“项目管家”服务具体项目,“链长”更多从产业链发展的视角调配资源,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向纵深。盘锦市委秘书长姜冰说,当好“项目管家”,不仅要优化审批流程,更要按照产业链的需求,为企业提供个性化、定制式服务。

盘锦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副局长王国军介绍,在大力开展“网上办”的基础上,当地疏通部门间数据堵点,让企业、百姓能跨区就近办理相关审批。

有人问,针对大项目的服务能否代表当地整体的营商环境水平?付忠伟说,营商环境不能搞空中楼阁,一定要以项目为依托,为项目梳理出一连串的企业需求,推动政府提高服务水平,与招商引资工作形成良性循环。(刊于《半月谈》202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