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搞的一臺內容創作工作主機 XFX RX5700XT三風扇

廢話在前:

首先說下牙膏廠桌面芯片組的產品定位,面向主流入門用戶為B及H字母開頭的;Z字母則是針對於進階玩家(較早為P系列,主要是有提供到超頻這個功能);還有一個X字母開頭的,則是針對那些發燒友及有工作需求用戶,而這次的裝機案例要搞的就是牙膏廠的這個頂級平臺,發佈了有近三年的X299,或許是因為小眾的原因吧,該平臺並沒有像主流平臺那樣,年年有新品更新(小打小鬧的調整,換著接口圈錢),但是面對著去年AMD的強勢YES,現如今牙膏廠這邊能接招也就只有該平臺了,所以今年初X299平臺上又多了一些新的CPU可玩,只不過依舊還是祖傳的14納米工藝,規格是強了,但功耗及發熱也大了,那麼為什麼不選擇AMD呢,只是因為牙膏廠佔據市場這麼久了,各方面相對比較成熟穩定一些,所以還是有很多人願意買單的,部分人希望AMD這邊強勢牛掰崛起吊打,只是因為這樣一來才可以買到實惠一些的牙膏產品。

這次搭建的這臺主機主要是用來剪輯視頻工作用的,配置上會有些矛盾,這邊我先說明下,首先是旗艦主板搭配到不那麼高級的CPU,這邊只是想套件好看的衣服而已,按照該平臺的尿性,一般到後面會有大船可上,然後只是搭配到中端的5700XT,則是因為考慮到後面可能會黑個蘋果系統使用,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才選用X299的,現如今A加I才是黑蘋果的理想型,變身後對比白果的價格肯定是會厚道許多。

具體配置:

CPU: I9-10920X

主板:微星 CREATOR X299

內存:影馳 HOF EXTREME DDR4 4000 8GX2

顯卡:XFX 5700XT 海外三風扇版

存儲:970 EVO PLUS 1TB

散熱:酷冷至尊 T620M 黑武士

機箱:追風者 P600 鈦金灰

電源:海韻 PRIME ULTRA 850W AIR TOUCH 金牌電源

裝機解析:

整機正面效果展示。

整機正側效果展示。

整機反側效果展示。

整機燈光效果展示。

雖然是一臺定位工作用的主機,但無光不高級,所以機箱原有的位置上的風扇均替換且裝滿了追風者的神風幻彩RGB風扇,選用燈扇搭建燈光系統也是最簡單粗暴的解決方案,合計共7顆,足夠烘托出整機的燈光氛圍。

其它位置則相對比較剋制,並沒有搭配到太多的RGB燈光,有搭配到的均為幻彩的5V燈光模式,實際展示到燈光效果會比較的統一和諧,不會有五彩繽紛的跑馬燈既視感。

考慮到工作性質,選用較為穩妥的風冷方案,搭配到的是目前酷冷家的頭牌風冷散熱器T620M,主推花名為黑武士,顧名思義指的就是其通體黑色的身軀,同時也有著不錯的散熱效果。

外觀採用的是酷冷熱衷的導風罩設計,造型相比以往倒是剋制了許多,整體會顯得比較的簡約低調,還蠻適合該平臺使用的,同時頂部還搭配有幻彩RGB燈帶,燈光更多隻是用於點綴,並不算太過氾濫,因此內部並搭配到的並不是燈扇。

主板用的也是頭牌,選用的是目前微星家的旗艦X299 CREATOR,現階段的選擇只是想套件好看的衣服而已,或許將來會繼續折騰吧,顏控玩家的想法就是這麼的樸實無華且枯燥。

內存選擇插滿,搭配到是影馳的HOF EXTREME內存,選用的頻率為4000HZ,合計8條,通體白色金屬散熱馬甲,外觀及質感看著還是蠻不錯的,雖然沒有搭配RGB燈光,但是通體亮白色的表面,通過燈光的映射,也是可以折射出一些比較不一樣的視覺效果。

顯卡選用的是XFX的5700XT海外三風扇版,這卡雖然沒有燈光加持,但其實它不一樣的,散熱規模非常的彪悍且厚重,為此搭配了一個顯卡支架將它扶住。

顯卡支架選用的是喬思伯的VC-4,整體大部分採用的是鋁合金材質,底部採用的是磁吸設計,搭配鋼材質的機箱,非常的易於擺放固定,選購主要是因為這貨帶有ARGB的幻彩燈光,RGB狗一般是不會拒絕的。

選用XFX這款5700XT非公版,更多還是看重其這身的皮囊,外觀造型真心蠻好看的,顏色上還是XFX常見的黑色為主,輔助有銀色點綴,一體式的造型,搭配尾部獨特柵格設計,使得整張卡頗像是一艘宇宙戰艦的既視感,另外三奶的散熱規模也是挺強大的,稍顯遺憾可能就是不帶一絲燈光吧。

電源選用的是海韻的旗艦金PRIME GX850 AIR TOUCH特別版本,相比常規版本,兩者的設計ID基本一致,只不過這個版本採用的是紅黑的配色方案,另外就是海韻帶有的風扇啟停按鍵,更換成不同轉速的切換模式,所謂AIR TOUCH指得就是這個。

機箱選用的是追風者的P600,先前有裝過這個機箱的雙平臺方案,使用下來感覺還不錯,考慮這機箱有搭配到靜音部分的設計,蠻適合工作使用的,所以也就推薦使用了。

相關配件:

微星的CREATOR X299是藉著牙膏廠Cascade Lake-X架構的最新10代CoreX處理器而推出的,後X299時代的產物,也是目前微星家X299的旗艦產品,通體白色的外包裝就給人很不一樣的感覺。

命名為Creator創造者,顧名思義也就是定位於專業創作者的專用主板,整體的顏色以深灰色為主,散熱模塊上沒有太浮誇的造型,整體的外觀視覺效果蠻低調的,位置上比較特別且吸引眼球的,也就是燈光裝飾部分,採用了水晶切割表面的發光區域,使得其低調中還略帶點悶騷。

尺寸上採用的還是這個級別常見的EATX規格,最多可安插8根4通道的內存,繼續使用著LGA 2066插槽,可兼容使用老款的7代及9代CoreX CPU。

為了更好的駕馭新一代CoreX 14納米牙膏產品,微星Creator X299的CPU供電採用了令人咂舌的3組8PIN電源輸入接口,以確保部分發燒玩家可以擠爆這次的新品牙膏。

同時主板供電自然也不含糊,採用了12+1+1相的設計,其中12相用於給CPU供電,每項最大可輸出90A的電流,另外輔助有熱管串聯的散熱模塊導熱。

喜聞樂見的一體式I/O擋板設計,從左到右分別有BIOS清空及更新的按鍵、WIFI接口(使用的是Intel AX200無線網卡,支持WiFi 6和藍牙5.0)、PS/2鍵鼠接口、2個USB 2.0接口(其中一個兼顧更新BIOS),6個USB 3.2 Gen1接口,2個USB 3.2 Gen2( 其中一個為Type-C形式,可外接VR設備)、2個LAN接口(其中一個使用的是10GbE的Aquantia AQC107萬兆網卡)以及音頻輸出接口(支持光纖)。

主板提供了4條PCIe x16規格的插槽,均有金屬馬甲護體,其中第一條和第三條為X16通道,第二條和第四條則為X8通道。均由CPU提供信道支持,目前最新的十代CoreX處理器均配有48條PCIe通道,可以實現直連雙卡X16運行,也是該平臺和主流平臺最大的不同之一,另外PCIe卡槽之間還帶有3個M.2擴展接口,最大可以支持22110規格,均覆蓋有金屬散熱模塊,另外還有帶有一個PCIe M.2擴展卡,最多可擴充到7個M.2 SSD。

另外傳統接口方面給的也是比較的足,提供有8個SATA3接口以及一個不常見的U.2接口(有大船可上),存儲方面可以說是最大化的滿足了內容創作者對於硬盤容量的擴展需求。

一橫一豎帶有兩個USB 3.0外接機箱接口,另外這個位置還有帶有兩個裸機操作的開關及重啟按鍵。

TYPE-C接口自然也必須要有。

主板右上角帶有這個級別主板必須要有的糾錯燈,可以直觀的排插故障問題,另外還帶有一個超頻旋鈕,主板會根據不同的CPU體制自動調節優化出多檔超頻方案出來,適合那些動手能力不那麼強的玩家使用,當然也可以實現玩家自定義設置,另外燈光擴展方面支持12V及5V接口,還有海盜船的專用接口。

內存選用的是影馳家的HOF EXTREME,無燈也可以很高級的一款內存,因為自己手頭剛好四條要出,所以讓朋友順便給搭把手,他自己後面又搞了4條插滿。

內存的散熱馬甲採用了較為厚實的合金材質,從側面就可以清楚的看出來,形式上是通過螺絲將兩塊合金模塊拼接固定在一起的。

散熱馬甲頂部為鋸齒狀的散熱鰭片設計,鰭片邊緣採用金屬色的CNC工藝處理,細節處理上顯得十分的考究,比較特別還是其顏色,表面採用了電泳工藝的亮白色處理,整體外觀看起來非常的精緻典雅且與眾不同。

HOF系列為影馳家的旗艦產品,均採用的是三星B-DIE的內存顆粒,默認頻率為4000HZ,時序為C19-25-25-45,電壓1.4V,規格上還是有蠻大的超頻空間,由於搭配有8條,所以也就沒折騰了,平臺上能夠穩定跑XMP就已經足夠滿足了。

實際酷冷這款T620M外觀上和自家AMD官方合作款的幽靈撕裂者,兩者的設計ID基本一致,T620M只是在細節及規模上做了些調整,不過依舊還是一個大個頭,同樣定位於旗艦風冷。

頂部的也替換成了酷冷自己的圖案,輔助有兩條燈帶均支持幻彩ARGB燈光,旁邊兩顆螺絲則是用於固定主板上的散熱支架,導風罩的設計在酷冷的旗艦產品裡頭還是蠻常見的,除了可以有好看的外觀以外,實際也有優化風道的作用,另外相比酷冷以前的旗艦產品,這款T620M著實簡約低調了許多,玩味不是那麼重,搭配工作平臺一點也不違和了。

主推花名為黑武士,顧名思義指的就是其通體黑色的外觀設計,散熱鰭片表面也不單純只是塗黑了而已,官方示意其塗層帶有強化冷卻的性能,個人感覺應該不是石墨烯塗層。

散熱鰭片之間的距離保持得十分的工整,目測做工方面還是蠻不錯的,對得起其價位及風冷旗艦的定位。

T620M採用的是雙塔中置風扇的設計,搭配有6根對稱性熱管佈局(熱管表面同樣也做了黑化),底座採用的是純銅表面接觸,主體兩側考慮到兼容內存高條,特意內收進去了不少,固定螺絲主板支架的螺絲採用的是一體式的設計,直接從頂蓋貫穿到了散熱器底部,上手安裝真心非常的便捷。

實際的上機效果,搭配到主板和內存還是蠻和諧的。

兩側預留出有蠻大的空間,完全兼容高條,且對於內存整體外觀的外露影響不大,扣具方面除了支持牙膏廠全家以外,也支持到了AMD全家。

XFX 5700XT 海外版的包裝設計和其顯卡一樣,採用的是低調簡約的設計風格,搭配有顯卡的本體示意,色調黑色為主搭配AMD的紅色輔助點綴。

顯卡的顏色還是XFX常見的黑色為主,輔助有銀色修飾,整體的造型非常的簡約幹練,沒有一絲的GAMING氣息,三風扇設計上,中間風扇的尺寸上略大於左右兩邊,同時採用了風壓更強的扇葉設計,可以增強對應位置上的核心供電及部分VRM的散熱效果,另外也支持喜聞樂見的低負載停轉技術。

這卡上手的第一印象,沒有別的就是大,屬於又粗又長那種,長度連同擋板算的話將近有33CM,高度則為13CM,另外採用的還是2.5寸卡槽的設計,所以入手的話,最好研究下自己的機箱是否兼容。

這卡整體主觀上看似簡單內斂的風格,但是設計上真心一點都不簡單,造型上採用的一體式的包裹設計,特別是尾部的出風口的設計,真心是有夠惹眼的,獨特的柵格設計,使得整張卡頗像是一艘宇宙戰艦的既視感。

側面可以看到顯卡前後為一體式的ID,上下兩邊用的是圓潤的邊緣過度,中間有預留出散熱鰭片出來,以保證顯卡散熱效果,畢竟採用的是非公版的開放式散熱。

散熱鰭片做工也是十分的工整,三段式分佈,貫穿有4根6mm的熱管,實際的散熱體驗真心是蠻不錯的,後面會有測試,考慮到部分玩家的超頻需求,供電部分採用的是雙8PIN接口設計。

中高端顯卡必須有的金屬背板帶有碩大的XFX字樣,表面帶有開孔以改善顯卡背面的散熱,整合邊框同為一體式的設計形式。

I/O擋板帶有XFX的字樣鏤空處理,表面使用了防氧化的鍍鎳處理,接口部分和公版保持一致,配備了3個 DP接口和1個HDMI 2.0接口。

電源用的是海韻的旗艦金PRIME GX850 AIR TOUCH特別版本,這個國內並沒有發售,年前託人彎彎搞了兩顆,算得上是本站首發,規格方面依舊是80PLUS金牌標準認證,搭配850W的額定功率,比較特別的就是海韻帶有的風扇啟停按鍵,更換成不同轉速的切換模式,所謂AIR TOUCH指得就是這個。

電源主體及模組線材均被收納袋包裹,其它的附件包含有魔術帖、理線材紮帶、品牌貼標、固定螺絲、24PIN短接插頭、電源連接線以及產品相關手冊。

相比常規版本的旗艦金PRIME GX850,兩者的設計ID基本保持一致,最大的區別也就是這個版本採用的是紅黑配色,另外對應貼標則改成了AIR TOUCH圖案示意,尺寸依舊為170mm*150mm*86mm。

這款產品的設計ID,被好多玩家稱呼為手辦電源,整體的感覺依舊還是那麼的精緻,風扇罩的紅色部分採用的是陽極工藝,蜂窩式的散熱柵格,搭配尺寸為13.5CM的靜音風扇。

機身兩側設計有類似於鯊魚腮進氣開孔,略帶有那麼點動感的感覺,搭配有AIRTOUCH的圖案及海韻的LOGO點綴。

模塊接口部分十分的富足,6個CPU/PCI-E共用接口,5個IDE/SATA/MOLEX接口,另外兩個則是主板24PIN的分體式接口。

電源出風口也是採用蜂窩式的散熱開孔,常規版本的風扇停轉按鍵,更改成了五級風扇控制按鈕,不同的風扇運作模式可以對應到不同使用情景,值得一提的就是其白色按鍵還會對應給出不同顏色來示意當前的模式。

產品的銘牌貼標也換成了紅黑配色,單路12V的設計,額定功率850W,實際最高效率可達到92.86%,通過80PLUS金牌標準認證。

最後介紹下P600這款機箱,整體的造型延續了追風者比較簡約的設計風格,稜角分明,沒有過多的裝飾及開孔,個人覺得他們家的設計都會給到一種剛硬的感覺。

側板採用的是追風者機箱比較常見的翻門式的設計,開啟和閉合會比較的方便,不過日常擺放對於空間的要求也會比較的高。

對應的機箱背面也是採用相同的設計,卸下側板也比較的方便,往上提的話就可以輕鬆的拿下來了。

機箱前臉配有可拆卸式的模塊設計,需要靜音的話就蓋上蓋子,需要散熱的話,就拆下蓋子,亦可選擇半開啟狀態,避免過多的灰塵吸入。

前置的面板也可以輕鬆的拆下來,裡頭另外還配有一個防塵網,採用的是磁吸的設計,而最裡頭標配有兩個14CM的進風風扇,位置上可以擴展為3個14/12的風扇,同樣的也可以放置360的冷排。

前臉頂部的I/O面板採用的是翻開式的設計,從左到右分別為USB3.1 X 2、TYPE-C、重啟按鈕、音頻接口,而開關按鍵則位於機箱的頂部。

機箱的頂部同樣也是模塊化的設計,相同的靜音及防塵處理。

頂蓋的開啟同樣也是比較的便捷。內部帶有一個散熱支架,位置上可以擴展到3個14/12的風扇,同樣的也可以放置360的冷排。

P600這機箱比較特別的就是支持雙平臺安裝,其菊花後面的頂部多了一個ITX主板的I/O開孔,這個安裝位置是利用到傳統機箱的頂部冷排風扇安裝位而已,實際對於機箱整體的體積影響不大。

內部和機身採用了同樣的顏色,安裝區域最大可支持到EATX規格的主板,內部空間相當的富裕,各方面的兼容性基本不會存在什麼問題。

目前主流的中高端機箱,均支持顯卡直立安裝,就P600也不例外,而實際如果安裝雙平臺的話,頂部的ITX平臺的顯卡位置也是通過這個位置實現的。

考慮到走線效果,電源倉的頂部配有顯卡電源線的出線孔,且搭配有模塊擋板,另外購入這箱子的時候,趕上活動有搭配到PCIE延長線,只可惜選用到的XFX 5700XT海外版採用的是2.5寸卡槽的設計,雖說P600顯卡位為三卡槽的設計,但是考慮到顯卡的散熱,也就沒有選擇豎直安裝了。

同樣也是考慮到走線的效果。內部右側搭配有可活動檔線裝飾面板,對於有硬盤安裝需求的,也可以選擇移除掉,替換為機箱附件中的3.5寸的硬盤支架,位置最大可以安裝6個3.5寸硬盤。

機箱背部輔助有魔術貼用於線材的整理固定,主板位置上配有大面積的開孔用於安裝散熱器背板,底部帶有三個2.5寸的硬盤安裝支架,另外電源倉的左側還可以填充4個3.5寸的硬盤支架,P600硬盤容量的擴展,滿足絕大部分內容創作者的工作需求基本問題不大。

性能測試。

測試部分就不折騰了,整個平臺均為默認狀態下進行,這邊就常見的一些理論性能測試跑下,還有幾個遊戲做下幀數上的測試(機箱側板封閉,正面及上面的蓋板開啟,主機是年初搭建的,那會的室內溫度估計20度左右吧),僅供大家參考。

眾所周知這次牙膏廠的補強新品依舊還是14納米工藝,這次搭配的是相對比較入門的I9-10920X,採用的是12核24線程的規格,基礎頻率為3.5HZ,全核4.3HZ,單核4.6HZ,默認單核性能介於9900K和3900X之間,全核心的話面對3900X還是有不少差距,哎。

魯大師的具體配置詳情。

魯大師綜合性能得分718386。

7-ZIP基準壓縮及解壓縮測試。

影馳HOF EXTREME用到的是三星B-DIE的內存顆粒,這邊上了8條,超的話貌似會有點難度,不折騰直接默認XMP,頻率為4000HZ,時序為C19-25-25-45,AIDA64測試如上。

CINEBENCH R20跑分。

CPU滿載溫度表現,單烤FPU壓力測試,10分鐘左右,核心最高溫度為68度左右。


顯卡滿載溫度表現,跑甜圈圈10分鐘左右,核心溫度只有66度,過程十分安逸,顯卡上的風扇轉速佔比不到60%,XFX的這款散熱器大是有大的道理的。

雙烤情況的情況下,兩者溫度也沒有多大區別。

TIME SPY 壓力測試 99.7%。

TIME SPY 10149。


TIME SPY EXTREME 4627。


FIRE STRIKE EXTREME 11250。


FIRE STRIKE ULTRA 6932。


最終幻想XV 2K分辨率,高特效的分數表現。


眾生平等奧德賽2K分辨率,高特效的分數表現。


守望先鋒 極高畫質 2K分辨率下 平均168左右。


絕地求生 超高畫質 2K分辨率 平均幀數95左右。

實際這臺主機是在年初的時候搭建,剛好那會年底比較忙沒空寫,趕上這個春節這麼長的假期,整理出來給大家參考參考,祝大家健康平安,祖國加油!武漢加油!那麼以上就這次裝機體驗的全部內容,如上所述僅代表個人觀點,希望可以給大家做個參考吧,謝謝您的瀏覽,也歡迎大家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