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无知,什么是达克效应呢?

不知你是否注意过身边的这些现象:在学校晚会上说过几段相声的材料博士生,自认为可以比肩有几十年经验的相声名家,声称要彻底推翻传统相声;长相平平却懒得化妆的女生遇见妆容精致的美女,常会酸溜溜地冒出一句“谁化完妆不是那样”;活跃在各类网站上的社交大神,也常常刚学到点皮毛就扭头对专业学者口诛笔伐…

为什么人们会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蜜汁自信呢?这实际上就是心理学上的达克效应:能力越低的人越容易高估自己,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什么是达克效应?

达克效应(D-K effect),全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它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翻译成白话就是,很多菜的人,因为自己菜,所以不知道自己菜。

达克效应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作为人生三大错觉之一的达克效应在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


当你身边勤勉而努力的学霸考试门门满绩最终保研出国走上人生巅峰的时候,你是否曾经在心里暗暗有过“我要是像他那么努力也能考那么好“的想法?然而事实是,我们没有尝试过那样的努力,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比过人家,我们甚至意识不到自己并不是仅仅差在懒惰上。

在网络上侃侃而谈习惯于对别人评头论足的人,实际上自己并不怎么优秀,恰恰相反,他们甚至无知又自大,自卑又浅薄。“承认别人优秀那么难吗?“自己不行,还总要抨击别人不行,殊不知像一个跳梁小丑一样蹦跶,永远活在自以为是的优越感中,岂不可悲!

如何避免达克效应?

苏格拉底说过:“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认知状态分成四个维度,分别是:


1.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2. 知道自己不知道

3. 知道自己知道

4. 不知道自己知道

大多数人其实是处于第一层级,也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种状态是很可怕的,你完全无法意识到自己处在这种[无知]的状态中,因为无意识,所以你我都有可能正身在其中。因此,为了避免深陷这样的状态,我们可以——


1、保持开放心态,承认自己的无知:

首先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意识,承认自己无知或能力低下。不先入为主地封闭各路消息的来源,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接受新事物。


2、多和别人进行交流沟通:

每个人在自己相对低能的领域里,对别人的真正能力是缺少信息的。因为你能力低,你就认识不到别人厉害的地方。因此我们要学会通过来自外界不断的反馈帮助我们认识别人眼中不同的自己,通过别人眼里的世界,能够更充分地理解自身认识的局限性,也能避免因错误认知带来的盲目自信。


3、保持初心 :

除此之外,我们也要做到永远保持好奇心。记得我们咿呀学语,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心。我们需要找回那样的状态,保持一颗初学者的心,持续学习,增加知识容量,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成为强者,尽量达到[知道自己知道]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