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是中国人发明的吗?口罩是怎么来的你知道吗?口罩的历史

口罩的起源

  早在西周时期,人们就意识到口鼻飞沫的影响,交谈时便往往侧着头,以免口鼻飞沫沾染对方,以示尊敬。《礼记·曲礼上》的记载称:

  “负剑辟咡诏之,则掩口而对。”

  《礼疏》记载称:

  “掩口,恐气触人。”

  《孟子·离娄》中记载:

  “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无论是侧头、掩口还是掩鼻,这些都只是保持个人卫生的原始状态,既不卫生,也不方便。

  直到十三世纪初,口罩在马可·波罗撰写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初现雏形。马可·波罗看到:

  “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

  这种蒙住口鼻的绢布,也就是最原始的口罩。口罩的出现,表明人们已经有了防护的意识。

口罩的改进

1847年,身为奥地利维也纳总医院第一产科病区助教的伊格纳茨·菲利普·塞麦尔维斯,偶然发现了感染是由致病菌造成的。1861年,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德用鹅颈瓶证实了空气中有细菌的存在。这两项研究结果说明空气中存在着危险的病菌。

1897年,德国微生物学家凯尔·弗路格和他的学生为了验证呼吸道飞沫的危害性,进行了一次细菌临床实验。他们先后在距离培养皿60厘米、2米和6米的位置高声说话、咳嗽和打喷嚏,结果显示培养皿中均有细菌生长。

随着对细菌的研究不断深入,科学家对病菌防护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十九世纪末,德国病理学专家莱德奇发现空气传播的细菌也能造成伤口感染,于是他开始建议医护人员使用纱布罩具以防止细菌感染。

莱德奇发明的口罩只用了单层纱布,而且纱布紧紧包裹口鼻,不仅呼吸不畅,而且体感不适。1897年,德国医生米库利奇的学生胡伯纳等人意识到当时口罩的使用性欠佳,着手实施改进,他们把两层纱布剪成长方形,在纱布之间放置铁丝支架,然后在支架两侧缝制两根带子,将带子固定在使用者的后脑勺上。

在支架的帮助下,口罩由平面变成了立体,不但解决了呼吸不畅的问题,而且方便可靠。

对口罩的改进并未就此止步。1899年,法国医生保罗·伯蒂发现只有不少于六层纱布的口罩,才能有效预防口腔飞沫的传播。他将这种口罩缝在衣领上,使用时把口罩翻上来用手按着即可。这么做显然极不方便,他在六层口罩的上缘缝上两根带子,用以系结,下缘两根带子固定在衣领上。口罩的结构又进化了一步。

口罩的普及

1910年,一场肺鼠疫从贝加尔湖地区沿中东铁路传入中国,并以哈尔滨为中心迅速蔓延。肺鼠疫由东北波及到河北、山东一带,形势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12月,天津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伍连德临危受命,出任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他抽调北洋军医学堂、北洋医学堂、协和医学院和直隶、山东等地的医护人员赶赴疫区。伍连德来到当地后,深入排查肺鼠疫的传播途径,发现肺鼠疫通过呼吸和飞沫传播。

中国著名医学家、公共卫生学家伍连德

伍连德立刻在哈尔滨实行严格的防疫管控措施,同时发明了棉纱制成的简易口罩。这种口罩简单易戴,价格低廉。伍连德调动了大量人力物力,确保口罩源源不断供应给市民,并且很快被民众接受。


东北鼠疫中,戴“伍氏口罩”的医护人员。图片来源于网络

口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制肺鼠疫传播的作用。人们为了感激伍连德的成就,将他发明的口罩称为“伍氏口罩”。在1911年的“万国鼠疫研究会”上,“伍氏口罩”被各国专家称赞:

  “伍连德发明之面具,式样简单,制造费轻,但服之效力,亦颇佳善。”

1918年春,为期两年的西班牙流感席卷全球。经过三轮传播,全球累计有10亿人不幸感染,死亡人数保守估计超过2500万人。西班牙流感的疯狂肆虐,造成了严重破坏。口罩在流感肆虐期间变成了全民用品,

为了对抗疫情,各国的人们都被强制性要求戴口罩,进而遏制了西班牙流感的进一步扩散。

事实上,口罩除了能阻断口鼻飞沫,还有其他功能。1952年12月5日,伦敦当地工厂和居民住宅排放的废气,在反气旋的气象作用下,使得有害物质滞留在伦敦上空,形成了由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和烟雾颗粒组成的“毒霾”。吸入的毒霾,导致了支气管炎、气喘、肺炎等疾病的发生,严重损害了人体的呼吸系统。严重的空气污染,使人们越发地认识到了口罩的防护价值。


口罩的发展

现在,口罩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年产值超百亿的成熟产业,口罩的贴合度、过滤效率、舒适性、便捷性也得到了大幅提升。除了医用外科口罩,还出现了防尘、防花粉、过滤PM2.5等多个细分品类,在医院、在食品加工厂、在矿井、在雾霾城市.....随处可见口罩的身影。

现代口罩舒适性和便捷性皆大幅提高。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口罩 大作用

在此次全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斗争中,小小的口罩再一次发挥了大作用。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防线,可以降低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风险,它不仅可以防止病人喷射飞沫、减少飞沫量和降低喷射速度,还可以阻挡含病毒的飞沫核,防止佩戴者吸入。

如今,口罩的角色也在慢慢发生转变。疫情之下,口罩已不仅仅是我们的防护武器,更是一种“爱的礼物”。

口罩“生产大军”,只为把更多的“爱”送到人们身边。图片来源:新华社

口罩的选择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