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貢:當好怒族群眾的守護者

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決勝決戰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發表的重要講話,吹響了決戰脫貧攻堅的衝鋒號。

無論是曾經的邊防武警,還是新時代移民警察,福貢邊境管理大隊匹河邊境派出所始終以“守邊疆、創和諧、保穩定”為己任,數十年如一日,與駐地怒族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共同為全鄉怒族群眾走上致富之路,打贏深度貧困攻堅戰貢獻力量。

堅持用心服務群眾

雲南怒江福貢縣匹河鄉是全國唯一的怒族鄉,佔全國怒族人口的33.8%,佔全鄉人口的88.4%。是名副其實的怒族聚集地。“過去我們是邊防武警,為了服務地方新農村建設,開展人口信息核查、普法宣傳、矛盾糾紛化解等工作。派出所民警經常深入轄區村組,因為公路不通,只有羊腸小道通往村民的家裡,我們都是翻山越嶺,跋山涉水的走很遠的路。由於村民聚居區比較分散,從早到晚的跑下來,卻只能見到十幾個老百姓。有的老百姓見了我們,就會躲的遠遠的,也不敢多說話,工作開展起來很艱難。”匹河邊境派出所教導員周揚說。

一位曾在匹河邊防派出所的工作過的老民警這樣說:“在怒江工作,特別是作為服務群眾的派出所民警來說,不會地方少數民族語言,工作開展也很難。所以,當時在大隊的號召下,我們幾個民警就自願住到山上怒族群眾家裡,一待就是一個月,一方面是為了學習語言,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瞭解群眾,熟悉他們的生活習慣,每天幫著種地、砍柴、做飯。時間長了,群眾熟悉了我們,工作也就好做多了!”

服務搬遷群眾,守護平安,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

“近幾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怒族群眾法律意識得到明顯增強,加上所裡有好幾個本地怒族輔警,通過他們,進一步拉近了派出所和怒族群眾的關係。基本上不存在老百姓見到我們不敢說話的現象。而且,隨著易地搬遷安置點新房的建成,轄區部分怒族群眾搬到新房居住了,我們的警務工作也方便了許多。”匹河邊境派出所所長李守庭說。

為實現安置點居民管控無縫對接,切實讓群眾感受到搬進新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實現易地扶貧搬遷“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的目標。福貢邊境管理大隊匹河邊境派出所按照州委、州政府提出的易地扶貧搬遷“進城抵邊”戰略,因地制宜,對症下藥,堅持“網上、網下”聯動配合,“人力、科技”雙管齊下,竭力提升安置點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努力當好易地搬遷安置點怒族群眾的守護者。

做實社區防控工作

自去年4月17日,匹河邊境派出所入駐託坪、指揮田、知子羅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警務室以來,匹河邊境派出所實行“2名社區民警+4名專職輔警+N名護邊員”24小時駐勤模式,聯合鄉司法所、綜治辦、信訪辦等部門在易地搬遷安置點設置矛盾糾紛聯合調解中心。充分利用“技防+人防”的手段,實現社區巡防全覆蓋,全方位擠壓犯罪空間,讓安置點的群眾住得放心,住得安全。截至今年3月,共排查解決苗頭性問題48件,化解矛盾糾紛17起。

此外,結合安置點工作實際,各警務室採取“群眾休息,我上班”的彈性工作方法。即民警、輔警通過中午、晚上上門的形式挨家挨戶進行走訪,及時、全面採集基礎信息,準確掌握安置點人口及居住情況。並對有違法前科、喜歡酗酒滋事人員、精神病患者等重點人口逐一排查登記,嚴格落實重點關注人群工作制度。截至目前,3個警務室組織入戶走訪8000餘次,採集信息950條,建立重點關注對象檔案31份。

積極開展法律宣傳

為積極營造安全、和諧穩定的小區氛圍,匹河邊境派出所主動作為,精心謀劃,結合警務室工作實際,全方位、多角度開展掃黑除惡、民族宗教、婦女維權、電信網絡詐騙等法律法規宣傳。進一步提升安置點群眾知法懂法守法意識。同時,利用節點,策劃法律宣傳主題,如:6▪26國際禁毒日開展“健康人生,綠色無毒”禁毒宣傳活動,12▪4憲法宣傳日系列活動等。在疫情防控期間,民警建立“鄰里牽手”微信群,方便民警第一時間發佈官方正面消息和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消除群眾恐慌心理。

另外,結合易地搬遷安置工作,民警在安置點警務室召集居民,開展“破除傳統陋習、樹立文明新風”宣講活動,一方面積極宣傳黨的政策、惠民利民措施,另一方面引導群眾摒棄陳規陋習,反對封建迷信,倡導文明新風,進一步開化和更新群眾思想觀念,幫助安置點群眾儘快適應小區生活。

服務群眾從“小”做起

2019年6月21日17時,家住老姆登村的群眾向知子羅安置點警務室求助說,我三歲的兒子不見了,請你們幫忙找一找。隨後,民警立即組織輔警,並通知村幹部、護邊員,發動一切力量幫助尋找,終於在下午6點左右,在易地搬遷安置點附近的求助者親戚家找到了小孩。當民警將小孩交到其家人手裡時,孩子父母激動得流下了淚水,不停地用怒族語感謝道:“謝謝你們,謝謝你們!”

“由於安置點有了警務室,群眾找我們辦事方便多了,我們在開展警務工作時,也能很快了解情況,為群眾解決問題。”社區民警劉統帥說。

所里民警楊建全,轉改前是部隊的一名醫生,在所裡,他每逢趕集天、下鄉走訪,或是重要節點,總是會到各安置點警務室開展義診諮詢服務。為安置點群眾量血壓、測血糖,向群眾普及日常保健、疾病預防等衛健知識,引導教育群眾有病去醫院、早干預、早治療,早康復。受到群眾一致讚揚。

指揮田警務室民警張賢說:“在這裡,常有找不到家門的大叔大媽,還有個別醉酒群眾認錯家門的,我們都主動送他們回家。”

怒族輔警臘三青說:“我就住在指揮田易地搬遷安置點1棟307,上下班很方便,附近的群眾也經常找我幫忙,比如家裡電閘跳了、水龍頭壞了,我就去幫他們修。在指揮田警務室當輔警,我很滿足!”

居住在指揮田3棟1單元302的星羅益老大爺樂呵呵地說:“共產黨好呢!讓我從山上搬下來,給我房子住,現在去街上買東西、看病方便多了。”他還告訴我們:“我晚上經常來你們警務室這裡坐坐,和小夥子們聊聊天,他們聽我唱歌,還和我一起跳舞……”

像這樣的救助、幫助安置點群眾辦小事,和群眾在一起娛樂的事,安置點各個警務室每天都在發生。在安置點警務室,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蹟,只有為民服務的點點滴滴。雖然做的都是小事情,但溫暖的卻是群眾的心,既拉近了民警關係,又促進小區和諧,所以,哪怕再小的事,警務室民、輔警也會義不容辭!

匹河邊境派出所所長李守庭在自己的學習心得裡寫道:“總書記在講話裡強調,這是一場硬仗,越到最後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鬆。作為邊境派出所,就是要按照“搬得出、穩得住”的工作目標,充實易地搬遷安置點警力,加強日常防控工作,加大法律宣傳力度,做好群眾的勤務兵,當好群眾的守護者,積極營造安全、舒適、和諧的小區氛圍。”

福貢邊境管理大隊李海成大隊長說:請總書記放心,福貢邊境管理大隊全體民、輔警將共同攜手轄區群眾,牢記囑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昂揚的鬥志、務實的作風,全力維護邊境轄區安全穩定,助力打贏深度脫貧攻堅戰。

【通訊員:沈院偉 】

編 輯:張盟少友葉

責 編:何劍

監 審:張學坤

終 審:楊致遠